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發展還是先治理,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渤海報上講,我們的農業是不正確的,是犯了大錯。我看了文章,發現其合乎天道。不知道孫侍郎有什麼見解。”
柴榮冷冷地問。
說這個話的人其實不止有渤海王,而是柴宗誼已經私下說過了。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柴宗誼去了河東,他需要了解實際情況才能下最後的判斷。這讓柴榮對自己的這個太子十分不滿,柴榮認為錯就是錯,對就是對,作為皇帝,應該有自己的決斷。柴宗誼這樣的做法事夠謹慎,可是等你把這件事弄清楚,多少國家大事都耽誤了。
這是柴榮非常心焦的一件事。沒了符皇後,自己還能自己克製自己的脾氣,因為皇後在天上看著呢。可是沒有繼承人就非常致命。柴宗誼可以做良臣,卻實在不是一個當君王的料。最近小符氏經常抱著三歲的柴宗訓在自己麵前晃悠,畢竟這是自己和皇後的兒子。柴宗誼很多方麵確實隨他遇難的,純良樸實的母親,和自己一點也不像。可是怎麼說也是自己的大兒子,他已經十七八歲了,算是成年人。萬一自己哪一天出事,還能撐起來,了不起讓高繼衝領兵入京,輔佐朝政,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可是柴宗訓有符家撐腰,母親也是正經的皇後,如果等得到長大的一天,才乾不差的話,那還真要考慮一下了。
孫睿永低頭道:“渤海報上所說言之有理,不過我看這話不是渤海王說的,而是另有其人。”
他抬頭看了柴榮一眼,見柴榮臉上沒有異色,便道:“因為這不像是一個治國之人講的話。以渤海現在的情形,糧食勉強度日。渤海軍隊精銳。可是他們從來不踏出超過三日的行程,渤海軍隊出征,從來沒有見到糧草補給。這說明。渤海沒有多餘的糧食給軍隊。”
柴榮看向張永德。
張永德拱手道:“皇上,孫侍郎所言屬實。”
柴榮揮手讓孫睿永繼續說。
“渤海王取得了高麗之地。加上他一直沒有中斷移民的朝暮,據臣估算,渤海六郡,人口應該在*百萬人,單算丁口也有一百五十萬以上,可是渤海王的軍隊依然沒有進攻之力,人數應該不超過十萬人,這不是渤海王不想擴軍。而是經濟不允許。”
“何以見得?”柴榮問。
“皇上,渤海物價之高,導致出口的都是工業品,渤海每年還從各國進口糧食。渤海王擁有唯一的海軍和海上捕撈船隊,可是他幾乎不大量出口魚肉。有也很少,我們都是花了大價錢才從渤海王那裡買回來的。也就是說渤海缺糧。”
“我聽說渤海老百姓人均消耗的糧食和肉食,堪比大家豪族,難道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導致渤海缺糧?”柴榮反駁道。
“這也是一個原因,但是也不至於到現在這個地步。大周的人口明麵上為一千七八百萬人,大約是渤海的兩百。實際是要多一些,但是也多不了多少,可是隻要按照臣對農業的調整。我們現在能夠養活一百萬以上的禁軍。是渤海的十倍。而渤海王現在擴軍都不能夠。我們現在澆築的火炮,單從銅鐵產出就已經超出渤海數倍。渤海所造的戰艦,八年時間隻造了四艘,還有兩艘已經在船廠快三年時間了,還沒有下水。而渤海已經不製造鐵甲船,所有的商船全部改成木質帆船。這說明渤海王不但缺糧,還缺銅鐵。我們不要海上力量,在陸地上能夠形成壓到性的優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渤海王太年輕。他聽從了那些學者的建議,要長期穩定的發展。因為渤海有大周可以依靠,他隻有打彆人。而彆人不能打他。而皇上,大周能夠依靠誰?”
柴榮坐正了身體。
孫睿永舒了一口氣,繼續道:“臣的計策確實急功近利了一些,可是大周與渤海不同。渤海要完成統一大業,甚至要遠征吐蕃、回鶻,重整漢唐雄風,這是最好的辦法。我想渤海王也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他的發展方向不是陸地,還是海上,他現在拉攏蝦夷和窟悅,分裂日本,實行的是遠交近攻的戰略,他在伊予國已經埋下了釘子,下一步就是一步步吞掉日本。皇上,以前臣以為渤海王有不臣之心,但是現在臣以為渤海王至少現在是忠臣。”
範質和李穀等人都拱手道:“臣等附議。”
柴榮歎了口氣:“那各位如何看渤海王所提這些禍患,按照孫侍郎的說法,這是避免不了的。”
李穀道:“這需要在天下太平時,才能一步步進行治理。渤海王現在所采用的法子,就是未來我們要采用的法子。可是我們現在就用渤海王的策略,恐怕時不我待。日本,蠻夷之國,如果以臣看來,隻需派一員上將,大軍一到,舉手擒來。可是按照渤海王的法子,少則五年,多則十年也未必做得到。孫侍郎說得對,這是因為渤海王可以依靠我大周,而我大周隻能依靠我們自己,兵強者強,兵弱則亡。”
柴榮笑了:“這個渤海王倒是能偷奸耍滑,靠著我大周享福。”
一直沉默著的高保正出列道:“臣鬥膽,渤海王七歲出征,忠心為國。所為者本就不是爭這個天下,而是為了治理天下。高氏一族,一心為民,所行之策,都是為了將來替國分憂,並非為了一時之功。可是朝廷之上,多有猜疑,望皇上做主。”
柴榮笑道:“南平王和爾等,朕是知道的。但是渤海王年紀太小,為手下幕僚把持,現在渤海六郡自成一國。為了一國私利,自鑄貨幣,弄得一錢換我一貫,就是想從大周多得一點東西養自己的百姓,這不是無賴是什麼?獨霸海疆,連朕這個皇帝的麵子也不給。迫害世家,瓜分世家財產,形同強盜。得罪的人多了,在山東,世家群起而攻之,弄到最後,開封的那些王爺還要我來安撫。你讓其他人沒意見?讓朕沒意見?朕不降罪,就已經是看在世交和渤海王一心為國的份上。你還要我怎麼做主?”(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