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五章 渤海報,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因為在崇信鎮滯留時間過長,高鳳和高鈺也找了過來,兩個人在新物種到達渤海之後,就從調查森林生物種群的調查組退出來,改為新物種的推廣和研究。

高鳳帶來一個年輕的研究員,原本是退伍士兵,被高繼衝安排到了嚴重缺人的生物所。因為時常擔負著調查組的保衛的任務,救了高鳳好幾次。所以兩個人就這麼好上了。

這次是專門帶過來“見家長”的。高鈺是挑花了眼,現在還沒有挑中誰,反正她的年紀也還有挑人的本錢,隨她去吧。

高鳳專門有一篇論文,上麵就有一株千年以上的古樹形成的植物群落到底有多少種,答案是算上苔蘚類,一共是七百多種,這還不包括真菌和微生物,昆蟲和螞蟻。

這幅原圖被被陳陶當做藝術品給取走了。留下的知隻有一張張分開的植物詳圖,厚厚的一本,蔚為壯觀。

而這次引進的東土植物種類有兩百多種,也算不少了。

而從窟悅和蝦夷帶回來的植物,單單是苔蘚和地衣,就有四十多種之多。

“我覺得這些近地麵的植物,耐陰耐濕耐寒的植物,雖然矮小不起眼,但是它們才是整個生物種群的基礎,數量比草本和木本的植物還要多。在一些條件惡劣的地方,隻有它們才能夠成活。而隻要它們活下來,就會慢慢積累,組建演變成一個小環境。所以繼衝說得對,環境是可以進化的。”

高鳳的相貌隻能算是普通,甚至普通還要偏下。但是她身材保持得很完美,加上成熟,穩重,沉靜大氣的氣質還是很吸引人。

“豐富的植物種群對於農業所需的肥料和水能夠與很好的保持作用,當生物種群呈現一個循環和進化趨勢的時候,才是一個健康的環境。因為它可以帶動整個種群的進化。農業的有些觀念還是需要改。”高鳳笑道。

“這是一定的。”高繼衝點頭。

“所以最關鍵的還是對生物資源的利用,而不是追究單一糧食作物的豐收。整個生物種群發展,都能為我所用。才是科學的。否則就不是科學的。我認為現在在黃河流域和江淮一代的農業變革是極端錯誤的。”高鳳給出了這樣的警告。

“這些可以寫入明年的農曆上麵,隻不過能夠起什麼樣的作用很難說。”王婉容笑道。

“為什麼?”高鳳是一個學者思維,她還想不到其它的方麵。

高繼衝歎了口氣道:“因為利益,世家需要把利益控製在自己手中。並且把它放到最大化,他們需要大量的玉米,並用它來控製糧食市場,釀酒市場,賺更加多的錢。用最簡單的方法賺最多的錢。而姑姑剛才說的。就以為這需要非常多的技術和工具,需要非常大的投資,才能獲得種植單一玉米的收益。所以我不認為世家們會聽你的。”

高鳳笑了:“彆人不聽,你不能不聽,你要不辨是非,你就是昏君。”

高繼衝連忙道:“姑姑,你罵我什麼都好,蠢貨,笨豬,蠻牛什麼的。不能罵我昏君。昏君是罵皇上的。”

眾人都大笑。

高繼衝道:“這些道理,不能光我們知道,還需要傳給學生,讓學生們都清楚,為什麼我們這裡的農業和其它地方的農業不同。不然老百姓不理解,就不會得到執行。所以各位先生,辛苦你們了。”

高繼衝給在場的老師們作揖。

高繼衝的這些言論,一般都會出現在渤海報上,不久就在鄉鎮的圖書館和書店出現。

唐時的邸報是朝廷專門抄寫文告的報紙,不過也有一些非官方編輯的“雜報”。唐到五代。因為紙張並不便宜,所以邸報和雜報都是抄寫在布帛上的。就連雜報,也是在文人和官員中傳遞,老百姓那是很少見的。隻能在城門口看抄寫的文告。

渤海從占領金德開始,地盤大了,所以就出現了紙張印刷的報紙。本來也應該叫做雜報,但是為了避嫌,既沒有寫邸報,也沒有寫雜報。乾脆就叫做《渤海報》。報紙是總理府親自編印,主編就是吳夏。

除了《渤海報》,濟州還有一個《濟州商報》。這兩份報紙一個主內,一個專門接受渤海以外的事情,以海外的見聞和奇事奇物為主。為了保持中立,濟州商報沒有認可政治議題。

一份報紙在渤海境內不算貴,隻有一個渤海幣。但是因為彙率和渤海幣的實際購買力的關係,一份報紙在渤海以外的地區,要七百文到一貫錢之多。尋常百姓是看不起的。這到也和大周一些地方編輯的雜報價格相當。

至於真正的邸報,那是有錢你也看不到,那就等於官府文書。

如此奇葩的彙率和物價,讓渤海除了極少數奢侈品出口,現在是一個純進口的地方了。商司自從奚常去世後,已經快要變為運輸部和外貿部了。想與渤海做生意,需要與外貿做艱苦的談判,那就是用渤海需要的原材料去換取渤海的貨物,問題就在於,渤海需要的原材料經常變來變去,沒有一個定數。

最近是礦產品和猛火油一直掛在采購榜上,商人們倒是想弄這些原料,可是這很難,都是“違禁品”啊。

柴榮接到了範質送來的渤海的這幾分報紙。雖然已經是快一個月前的,但是還是讓他心情好了很多。

“這繼衝自己鑄造錢幣,把物價弄得這麼高,老百姓沒有鬨事?”柴榮也病著,身體消瘦了很多。小符氏像一個宮女一樣守在一邊,不過自從符皇後去世後,柴榮身邊連一個宮女都不要了。

按照太祖的陵墓的規格再降一個等級,符皇後的陵墓其實沒有什麼修頭,位置選好了,隻等著下葬。可是柴榮一直不發話,符皇後現在還在冰窖裡麵。柴榮倒是沒去守著。可是守著在勤政殿裡麵不動,吃睡都在,已經兩個月了。誰也不敢勸,剛開始還有人勸,但是柴榮隻是不吭氣,不發火,但是誰的話也不聽。

“這個物價是渤海王故意弄出來的,渤海境內,物價一高都高了。渤海的糧食是要用銀子買的,所以對渤海本地人倒是沒有什麼影響。”範質答道。

柴榮問範質身後的孫睿永:“孫侍郎是管銀行的,這一份報紙就要一貫銀子,合理嗎?”

孫睿永上前道:“我朝也有雜報,也要半兩銀子,有些還要多,所以不能說渤海的報紙貴了。至於渤海幣的彙率,可能是渤海要保住自己的技術優勢,增加進口而特意設置的。不過這對於我們的貿易還是有些好處。因為渤海的交易不用渤海幣,而是需要原材料,而原材料價格都非常高。所以我們一般用原材料換取渤海的貨物和渤海幣,然後用渤海幣在其它國家購買原料,收獲頗豐。”

柴榮指了指《濟州商報》道:“報紙上說的這些蠻夷小國,地處偏邊,蠻荒之地,又處於海外,渤海王這麼看重,是為了什麼?”

孫睿永道:“其實國家的數目沒有那麼多,蝦夷窟悅和奢比屍,都沒有多少人,也沒有多少物產。剩下的這二十多個小國,其實都屬於日本,日本關東王勢微,渤海王介入,就分裂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渤海王現在沒有能力吃掉日本,而我朝也隻有等到中原一統才能顧及到。日本不算小,比高麗要大很多。渤海王已經繪製了日本的地圖,在《渤海報》上有登載,還是非常準確的。”(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