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零四章 學生得哄,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渤海,高繼衝確實在為王府越來越重的負擔憂心,但是實際上,渤海的情況要比大周好得多。

教育與衛生確實需要錢糧,在大周,之所以耗費巨大,是因為繞不過世家這道坎。錢糧收上來的時候,就會在世家們手裡卡一下,發下去的時候也必須要通過世家來執行。而這些錢糧多半不會落到彆處,隻會落入世家的腰包,就是世家控製的家學所得也不會多。如果強行要想最底層的村鎮推行,那麼你得給世家非常多的錢糧,多得朝廷無法忍受。

如果是官辦,那麼你所需的筆墨紙張,書籍等等一應俱全,全部都要采買。而采買的人通常也是世家,要是通過衙役和管事,那麼更加慘,因為還要被割一刀。

大周在修直道的問題上,就在這上麵狠狠地摔了一跤,其成本遠遠不是修路的直接成本,這還要滿足各路神仙的貪欲和享受。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孫睿永才用了一套新稅製,從世家和商人那裡搶一部分錢回來,用來支撐國家財政。其本質是把世家喂飽,之後讓他們吐出一點。喂得越飽,吐出來的越多。

新稅製確實為朝廷暫時解決了財政枯竭問題,而銀行更加是以未來的稅收為抵押,向世家和富戶貸來了足夠的建設資金。

但是根本性的問題並未解決,那就是朝廷要辦任何事,其成本之高昂,令人難以承受。

渤海不同,打掉了世家,大多數產業都掌握在王府手中。所以現在,王府需要做的是在一些灘塗蘆葦叢生的地方,新建幾個造紙廠。新建製墨廠製筆廠,增加印書局。為了保證學生牛奶的奶源,就近收購牧民的牛羊和馬奶。至於糧食的征調。因為鐵路的原因,也還算是快捷。所有的供應。包括薪水的發放,都是與實際物質掛鉤,然後換算為貨幣。

所有的先生,實習的學生都很清楚自己能夠從政府那裡領到的是多少物資。而不是貨幣。貨幣的作用被刻意弱化掉了,它隻是為了當麵兌換的工具而已。

孫睿永的貨幣論不是沒有傳到渤海,但是很快就被高繼衝的供給生活所需物資論給掩蓋了。

因為老百姓很實際,他們需要的是物資,而不是貨幣。政府供應的是物資。也不是貨幣。而所有人都被分配了定額的土地,如果要建房,購買生活用品,也可以用土地產出去交換。如果土地產出還不能滿足,還有林場牧場以及保護區,水域這些公共土地上自己去獲取。就是一個工廠的原材料收購點,也習慣於先把原材料換算成糧食之後,再兌換成貨幣。

所以高繼衝手裡拿到的教育司的關於教育司半年度的物資消耗,糧食多少,書本多少等等。錢的多少是附在後麵的一個數字。

渤海銀行公布的貨幣兌換率。也是也糧食為基礎。比如一元渤海幣兌換魚肉多少斤精米多少斤小米多少斤等等。

這個即是糧食價格,優勢貨幣彙率的東西已經三年多的穩定期了。不是沒有波動,但是波動很小。

渤海。貨幣發行數目很少。因為人們習慣於儲存物資,而不是貨幣。銀行的儲蓄業務也有,但是都是以政府公務人員為主。貸款業務非常少,因為老百姓缺什麼東西,會直接去野外收集物資來換。哪怕是幫助衛生所采集草藥也是能夠滿足需求。

日常用品人們習慣自己做,一些新鮮的產品,主要是較為“奢侈”的日用品和工具,隻要出來,人們都會想方設法去換。

這些年。新產品還是挺多的。玻璃製品,日化用品比如肥皂香皂之類。常用防護藥品和用品,五金工具。商場裡的商品也在慢慢豐富。雖然不快。但是這個當地所在地資源是否豐富密切相關。大體上渤海郡半島地區最為富裕,其次是遼河平原,山東和東丹。濟州和羅州雖然交易頻繁,但是商品種類卻不如其他地方,家庭裡的陳設也有差距。

“渤海郡半島這幾個縣,明年開始,王府就不再補貼筆墨紙張了,但是教材和每天一杯的奶製品還是會保留。這回增加一些家庭負擔,不知道有沒有困難?”

王婉容笑著問一個農家的家長。

這戶人家是個大家庭,三兄弟有八個孩子,家裡還有兩位老人,是最早的原住民。

“不當事,我那幾個大小子學了本事,種地比我們強,讀書又不用給先生束脩,要是還負擔不起,那是我們沒本事。”掌家的大嫂十分壯實,他男人在油脂廠做工,看樣子地位很高。家中還有一個在當護林員。其他人都在務農。所以一家人的房子蓋得不錯,院子收拾的很乾淨。

“隻是我家的大小子沒考上軍校,已經不高興搞幾天了。”大嫂一邊嗬嗬笑,一邊在竹席上攤曬才來的蘑菇,沒有為兒子的問題而憂傷的問題。

正圍著高繼衝一遍摘菜,一邊說話的男孩不高興地道:“我哪裡不高興了,我哪裡不高興了。不就是沒考上,一直念叨。”

“你就不承認吧。就是嘴巴犟。”

“我不是考上了化學院嗎,又不是沒書讀。”男孩沒有在頂嘴,隻是心虛地嘀咕。

高繼衝看著這個十三歲的少年,要是以前,這已經是成親的年紀了。不過這孩子聰明,讀書是跳著讀地,現在已經中學畢業。

高繼衝到他家,其實就為了這個少年來的。絕大多數的少年都想考軍校,那是最強者啊,所以這些孩子在實習的時候,都玩命地鍛煉自己。不過實際上,能考上的寥寥無幾,因為軍人對體能要求太嚴了。這孩子隻有十三歲,體能達不到要求。

不過這孩子報考了化學院,要知道,一整年,報考化學院的學生隻有八個人。耿先生氣得去找錢湄,錢湄也沒辦法,這政務醫學師範,工學院早早就跑到還沒幾個人的中學挖學生。科學院的那幫研究瘋子一天到晚呆在實驗室,等他們反應過來,人早就被搶沒了。

好在這八個孩子,成績都非常好,也有這方麵的興趣和愛好。高繼衝就勸氣急敗壞的耿先生稍安勿躁,自己親自在這八個學生家裡去一趟,這可是未來的科學家啊。去一趟還能讓更多的孩子對科學研究感興趣,劃算得很。

沒想到這個孩子還是考軍校沒考上,漏下來的。

“去化學院也很好,軍隊用的很多武器,可都離不開化學院。化學院也是穿軍裝,是軍隊編製。”

高繼衝笑道。這部分人確實歸屬渤海艦隊編製,渤海艦隊因為沒有多少戰鬥任務,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半培訓機構了。

“王爺,您就寬我的心,研究又不能真的去摸槍,訓練怕也是很少吧。”

少年心裡清楚得很。高繼衝隻能苦笑。

“這不一定喔,研究武器是要到部分去實驗的,不實驗,誰知道你做出來的東西能不能用。”高繼衝蠱惑著。

少年興奮了:“真的?王爺,你彆哄我。”

高繼衝很嚴肅地道:“我什麼時候哄過人。”未完待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