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七章 滄海桑田,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遼河流域被拿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現在劉胡一根本就不敢出門,錢糧隻能靠上京運送,還經常被渤海師劫持。

遼國皇位更替,正是動蕩的時候,不投降,劉胡一還不知道這個新皇把自己這個敗軍之將怎麼辦呢。劉胡一早在耶律安端死了之後就在準備後路,那個時候他隻知道耶律阮要做的事情雖然對於遼國是長遠之計,但是對個人卻極端危險,何況還有一個耶律察割?

現在也不過是心想事成而已。不過到了千山縣,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礦山之城,高大先進的高爐以及整齊,冒著熱氣的廠房區雖然隻是匆匆而過,還是非常震撼。那些掩映在綠樹叢中的龐大建築物以及街道上的高樓,車站等等建築物對於從來沒有見過的這些人來說無疑與充滿了危險的猛獸。坐上了剛剛開通的從千山到大連的列車。

十個人中有八個都因為暈車而吐了。

千山到大連的鐵路暫時還是貨運鐵路的標準,因為要把鋼鐵運到大連,這條鐵路還沒有完全修好的情況下就開通了。

一路上都有參加改造鐵路的工人,列車運行速度不過每小時四十公裡,比馬跑得慢多了。但是馬可不能一連幾個時辰地跑,而且列車後麵還拖著十多個裝滿物資的車廂。

跨過河流的橋梁,有的達到了一裡路那麼長,高繼衝曾經說過這隻不過是小橋,要是再遼河甚至黃河上修建橋梁,那才是大橋。陳陶他們也還真相信了,因為對於這些堪輿師和設計師來說,隻要有技術上的可能,他們就不認為有什麼難度。

可是對於劉胡一和室昉來說卻是震撼的,打擊頗大,因為這要是再遼國。簡直難以想象要花多少錢糧才能辦成這件事。也許根本就辦不了。蘇州,已經完全不是蘇州了,來蘇縣城成了一個全是學校的後花園,真正的城市在來蘇縣和碼頭之間。這裡的建築明顯增多,到了港口中心區的總理府大樓時,周邊,包括總理府都是五層以上的龐大水泥構築物的建築群。雖然它們相隔有些遠,有些稀疏,但是論氣勢的宏偉,劉胡一在想恐怕隻有大周的京師和大唐古都長安才有這種氣魄。唯一不同的是。這裡不是方方正正的城市,而是根據地形而更趨於自然而已。

其實兩年的時間建不成什麼東西,高繼衝也阻止了吳夏他們大興土木,但是因為鋼材和水泥以及玻璃的運用,必然會帶來建築上的變化。樓可以修得更加大,完全不受木材和石材大小的控製。五層,不算高。就是江陵也有**層樓高的城門口和望江樓,但是這裡的建築規模卻大太多了。大連與旅順不同,旅順是口岸和商貿區。而大連是工業區,這裡見建造大型的船舶和大批的武器裝備。沒有這麼大的廠房根本就辦不成事。

總理府大樓也才剛剛投入使用,是一棟六層樓高的建築。

其中有一側是一個能夠容納數千人的會議廳,大會議廳傍邊是一個個小會議廳。或者叫做學術廳。因為進出的有非常多的都是學生。談判就在這樣的會議廳裡進行,劉胡一見到了總理府另外一個總理,傳說中冷血而恐怖的酷吏施睿靜其實沒有那麼恐怖,隻是一個略顯陰冷的小老頭而已。和滿桌子隻有十**歲。最大的不過三十歲,精力旺盛,咄咄逼人的年輕官員來說。年近五十多歲的施睿靜有些老了。

隻是這個老頭言語刻薄,態度強硬。和吳夏的溫和與善於妥協相輔相成,劉胡一與室昉明知道兩個人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玩他們,也毫無辦法。而中途趕回來的敬梁明目張膽地把劉胡一手下的年輕將領帶到軍事學院“參觀”,結果回來後的這些將領臉色古怪,其中兩個年級小的直接跑去報考軍事學院,寧可當新兵也不回來了。年級稍微大一些的,因為跟了劉胡一這麼多年,劉胡一也待他們不薄,所以沒好意思當成走,但是他們開始盼著談判趕快完,及早做決定。

人心一散,談判自然就沒有本錢來講條件。劉胡一隻是為那些即將退下去的老臣爭取到了一些不是太重要的職位。可是那又怎麼樣?官員任命的權力不在主官,而是在總理府。施睿靜說這幾個官員那也是特批,如果年終考核不合格,自己走人。

施睿靜管著監察司,這個人不講情麵的名聲在外,看樣子這些老臣以後的日子不好過。

因為雙方因此爭執得厲害,所以這些老臣想來也不會太怪劉胡一。畢竟就算是普通人進入渤海也需要考核,而考核的內容這些老臣是絕對過不了的。

談判有了結果,室昉就派人趕往上京給遼穆宗報信,遼國與渤海郡的邊界比遼穆宗預想的要小了很多。耶律璟不是不想用軍事行動解決問題,而是這個軍事係統現在根本不聽耶律璟的,而是耶律屋質與蕭思溫、高勳的。如果真打起來,贏了,耶律璟就更加啃不動這一塊。輸了遼國就元氣大傷。所以他才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本來就已經岌岌可危的東丹換來一個喘息的機會。

就算是如此,耶律璟也不得不派人把耶律賢接到上京好生安置。他覺得實在是鬱悶,遼國在一個九歲的小娃娃麵前狠狠地摔了一跤不說,現在自己手上的這個四歲小娃娃是打不得罵不得,得當佛爺一樣地供著。明知道耶律阮留下來的那些臣子是要把這個孩子養大後接自己的位置,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待時機再做打算。

與遼國的談判完成,整個遼河平原被渤海吃了下來,至於北部的山區,其實劉胡一也沒有絕對的控製權,得徐徐圖之。

吳夏以高繼衝的名義給開封寫了奏折,拿過來給高繼衝蓋上了大印,然後派人送進京城。

接到了奏折的郭威看了一眼閉目養神,站在下麵當門柱子的馮道問:“馮太師,渤海王這個小家夥我看放在外麵太過危險,據說他成天和那些百姓在一起,有個三長兩短,恐怕不好給南平王交代。”

馮道微微一欠身道:“不知是何事讓陛下如此不放心?”

郭威哈哈笑了:“老太師,我今年四十八歲,不過想來身體與太師也是有差。近來精力也是不夠,這當皇帝也不是一件好差事,說不定我會死在太師的前麵。大唐以來,每一朝皇帝都活不長。”

馮道沉默不語,因為他已經六十九快七十歲了,當了五朝宰相,整個五代動亂的曆史他都度過來了,他才是真正的老而不死是為賊。郭威對他不忌諱什麼,可是馮道忌諱。

郭威歎了口氣:“如果老天隻給我這幾年時間,我也隻能儘力治國,不至於讓國家亂了。我死後,也無愧先祖。至於我死後,自然是身懷天命之人即位。我怎麼會對這些小輩不放心。渤海王就算是隻活我這麼個歲數,也還有四十年。四十年年前,我還是大唐的子民,現在滄海桑田了。渤海王能成長到什麼程度,恐怕我們這一兩輩人都看不到。”(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