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六章 傀儡嗎?,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高繼衝提出了四個條件。

在大連的渤海郡總理府改為大周北方事務臨時總理府,報請朝廷批複。

仍然要設東丹郡,東丹郡和渤海郡都隸屬於北方臨時總理府管轄。

劉**為東丹太守,室昉為東丹政務院院長。東丹的衙門原有編製一律取消,政府機關按照北方臨時總理府的要求設置,原有東丹國的將領和文臣五十五歲以上的全部退休,由總理府選拔年輕官員頂替。其他官員留任在相應的職位上。

由於東丹郡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較低,所以轄區內所有的孩子必須要上完五年蒙學,籌建蒙學以及教師由臨時總理府教育司安排。東丹政務院從稅收中劃撥修建蒙學的資金,不足的部分有總理府和王府補足。

東單境內,由於主要以牧場為主,僅有少量農耕。所以所有的土地全部收回地契,牧民由臨時總理府農業司畜牧局在兩個郡規劃的牧場內按照季節和規劃進行放牧。農業司農墾局在適合耕種的區域內籌建農墾區,收容願意耕種的農牧民。土地按照人均定額分配。家庭農墾麵積根據從事農業的人口數量,有農墾局造冊後進行增減。林業司管轄所有的山林,林業司環保局根據需要劃定保護區,限製放牧和農墾。內河與湖泊隸屬漁業司管轄,麵積過小的池塘除外,這一部分歸屬農業司水產養殖局。近海的水產養殖也歸屬這個局管轄。

取消所有的雜稅。農田統一以糧食繳納稅收。其它的隻有進行交易時收取商業稅。其它的稅收一律見麵。所有的市場以及貨物運輸,倉儲,銷售,有商業司管理。商業稅有商業司對所有商戶交易進行賬目清算之後,按照交易金額核定稅收,由稅務司收繳之後交給總理府,有總理府按照進行分配。各郡的政務院為總理府下設機構。按照總理府各司模式簡化後下設職能局,各縣設分理處。各鄉鎮設分理所。官員薪俸由總理府統一核算。

四個條件分彆是機構、教育、產業和稅收。

“這是個條件是由於與以前的衙門迥異。所以要想並入渤海,就必須滿足這些條件。總理府和一般衙門不同,更加注重實業。而且我們也不是朝廷,所以沒有必要照著三省六部那樣去設置。禮儀迎賓祭祀等等都儘量簡化。軍事部分大家都很清楚,我們的軍人考核非常嚴格,我們也不是那種肆意擴張劫掠的人。我們的軍隊更加多的是保護老百姓和幫助老百姓做事情,各位也不希望與周邊發生大的戰爭,特彆是遼國。所以所有的軍隊交由軍挑選可用之才後,全部解散,充實農林牧漁業的人口。”

高繼衝沒有給劉**和室昉多少辯駁的機會。

這讓劉**等人大吃一驚。因為這些話,不是由吳夏等人說出來的,雖然他們在事先的與談判中提到了。可是現在這個不到十歲的小娃娃,能夠清晰完整地將說來,還非常有條理。即便是後麵有人教導,這也非常不容易。

而奇怪的是,這麼大的事情,高繼衝隻是提了這幾個條件,剩下的事情。完全交給總理府了。高繼衝連大連都沒回。

劉**帶著一行人被安排進了一個比較安靜的小院落,似乎是以前的道士們居住的地方。

安頓下來後,大家就準備一部分年輕人和劉**一起前往大連。剩下的年紀比較大,肯定麵臨退養的官員就準備回沈州。大家坐在一起沉默不語。因為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說起。

這是一個年輕的偏將在外麵巡視之後,回來低聲說:“他們真的沒有派人來看管我們,也許暗中有,但是明麵裡沒有。”

劉**苦笑了一下:“我們走過來時間不短了。千山山區據說是他們的渤海師管轄。可是我們沒有看到一個軍營,那些學生們倒是有些軍人的樣子,不過他們年紀太小了。不知道室昉先生有沒有發現。”

室昉歎了口氣。搖頭道:“渤海可以說是全民皆兵也不為過。那些學生和農民種的年輕人也參加訓練,訓練得恐怕比將軍的士兵要好。他們吃得也少不了肉食,而將軍恐怕隻有親衛才有肉吃。那些十多歲的孩子的身體條件不是我們的人可以比,他們能夠在野獸出沒的森林出沒,我們可以嗎?據說連渤海王的兩個姑姑也在一個專門研究生物的人員當中。我沒有看到士兵,但是這比看到士兵更加可怕。”

劉胡一與渤海師幾乎每天都有小摩擦,對於渤海師的神出鬼沒習以為常,可是現在室昉說的完全不同,他說學生和老百姓也在這樣訓練,那就意味著即便渤海師不騷擾他們,他們也無法輕鬆攻下哪怕一座村莊。

渤海確實不需要城池,因為每一寸土地,恐怕都是埋葬他們的陷阱。

“渤海想做什麼?他們是要把所有的地方變成森林?至少我一路走過來是這樣。到處都在種樹,每一篇森林裡都有人,因為我看不到一根枯枝爛葉。”一個出生小部族的將領奇怪地問。

室昉苦笑了一下:“至少在渤海郡恐怕是這樣,我聽渤海王說過,適合種植的農田都要有一些條件,水源好,地勢平整,有直道連接。這是農墾的必要條件。不能做農田,但是坡度不大,土壤貧瘠且很淺,缺乏水源的地方可以是草原。而山巒疊嶂,地勢險要,多有山石露出,留不住水,下雨容易發生山洪的地方,就隻能種樹。所以渤海,五分山地,三分牧場,隻有兩分是農田。所以看起來,整個渤海現在就是一個森林。”

劉胡一皺著眉頭:“如果是遼河兩岸,渤海王怎麼辦?”

“渤海王說遼河平原又不同,上有與渤海相似。中遊林地,農田和牧場三分其一。下遊沼澤為五分。”

一個漢官奇怪地道:“我聽說南平王曾經修建河堤,圍湖造田。渤海王難道不準備把遼河下遊變成良田?”

室昉搖頭:“他不準備這樣做。因為他覺得沼澤和森林的物產要比牧場要多太多了。比種植不好的農田也要強。渤海設有農學院,而農學院不過是把那些能吃的作物移栽到土地上,然後進行培育成高產作物而已。”

眾人都愣愣地不太明白。

室昉苦笑道:“我也不太明白,但是渤海的百姓確實比我們要過得好。”

劉胡一奇怪地問:“室昉先生,您覺得這個渤海王會不會隻是一個傀儡,真正做主的,是不是吳夏等人?”

室昉沉思很久才說:“我看不出來,但是渤海王和王妃年紀都不打,每天都花了大量的時間看書和向人討教。一個勤奮和聰慧的孩子,即便現在可能受人影響,長大了就難說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