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九章 又聞孫睿永,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高繼衝言辭當中,其實有很多對皇權,王權,官府職能等的重新解釋。雖然很少,但是有。而且每一句都挺致命的。
特彆是他說如果王爺違犯的天道,爵位可以奪之。原本這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放在這個特殊時期,就有了特彆的意義。高繼衝雖然沒有說人人都可以成王。但是他說人人平等,而不是如封建製度的等級森嚴。他講天地,講孝道,講傳承,講師道。唯獨沒有君王放在天地的下麵,放在親人和老師的上麵,反而強調社稷為重君為輕。
要不是高繼衝,而是其他人,早就被抓起來了。
隻是高繼衝是借著講農學,借著綜合整理的名頭,在博大,繁複的科學知識的演繹下,暗藏了這種思想。一般人都會被這些詳細的科學知識的講解所迷惑,但是利益攸關的時候,世家官員商人怎麼會聽不懂?當然聽得懂。
可是他們不敢動,因為一動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這五天時間,已經有人因為激怒了“信眾”而被圍攻,雖然隻是言語上的,沒有身體傷害,可是抗租,拒絕購買一些商賈的貨物,一些商戶隻好把貨物的價格調低,甚至賠本銷售。糧食,布匹價格猛降。而筆墨紙硯的價格更加是跌得慘不忍睹,因為渤海的這些商品以極低的價格進行傾銷。渤海的棉麻以及絲織品的價格也明顯低於本地的織布成本,更加厲害的是食用油脂。
原本這個時代因為鐵鍋太貴,所以都是以烹煮食物為主。可是現在渤海郡的鐵鍋不貴啊,連帶著炒菜慢慢多起來,所以食用油脂也成為了必需品。渤海生產的食用油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兩種。魚油不用說了,植物油中有花生油和菜籽油、豆油、茶油等等。有單獨的,也有調和後的油脂,都是清亮少有雜質。開玩笑。那些所謂雜質,除了做成香皂以外。還是火藥的原材料。商司的人再打壓當地的榨油作坊,逼迫他們賣原料,甚至初級油脂到旅順,由旅順經過精加工。
這些動作正在比如登州、芝罘、清泉夼、不夜城展開。渤海商司的商船是萬噸級海船,船肚子裡比一般的商船要能裝東西得多。它使用蒸汽機,上麵要的船員也少的多。速度快,運輸成本很低。雖然隻有二十多艘,但是當著二十多艘商船要對登州進行打壓的時候。登州的商人和世家瞬間失去了抵抗力。
他們隻能被迫成為商司的原材料供應商。
高繼衝在登州的講學,其實都是一些終極或者無關緊要的一些商品的製造和知識。在打擊本地商品的同時,宣傳自己的新商品,以及新的運用理念。他將豆腐的時候可沒有講豆油的製造工藝,刻意地帶過去了。即便是你知道怎樣用大豆榨油,油脂的精煉技術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的。因為那需要特殊的設備以及化學知識。
樂史從芝罘趕到登州,隻聽了一天的講學,就下意思地知道,這中間可不是那麼簡單。
因為渤海王隻講了現在登州人能夠做的東西。凡屬做不到的,都推到了王妃和耿先生的身上。而偏偏王妃和耿先生隻是在旁邊聽。或者做一些輔助的圖版什麼的,沒有講述更加深的東西。
也是,你指望渤海王能夠將多少高深知識?他在不到九歲啊。你再問,你們連九歲的孩子學習的知識都不懂,就不要好高騖遠了,老老實實聽吧,至少渤海王把自己懂得的道理講了出來,而這些道理是今後學習高深科學知識的基礎。很謙虛,很有道理對不對。
可是這哪一步不是算計?
樂史也在大殿之中,他坐在靠門的一角。
聽著渤海王和下麵的人的一問一答。渤海王嘴裡的新名詞太多。通暢講完課後,都會有人問這個名詞的解釋。這樣。基本上就沒人為核心問題。
比如現在高繼衝就在解釋什麼是澱粉,也就是沉澱的粉狀物。這涉及到澱粉的生產工藝問題。加水,烹煮。研磨,過濾,沉澱,乾燥。不管是山藥,蓮子,栗子,還是魔芋、葛根等等,大多數種子和塊根都能通過這種方法製造澱粉。
有提出了所有的澱粉以及生物體,其實都是碳水化合物。他們乾燥會變成黑色的炭灰和水分。化合是耿先生提出來的概念,就是任何一種事務,其實都是五行中的元素組合變化而成,所以叫做化合物。包括人也是一樣,這又設計到大千世界和小千世界的問題。
解釋到此為止,因為耿先生說再深的知識,你隻有到了學校,考中了化學專業才有精力學習。科學是百科之學,你不可能門門都精通。像王爺這樣泛泛而學可以,但是真要長大了,你隻能選其中的一門,或者一類進行學習。否則終身難有成就。
樂史是心氣高的人,他要學,就學最好的。不然也不會這麼執著要靠到渤海軍校。
他下意思地看向在渤海王的講壇側麵坐著的馮道馮太師。
這個人很多人都說他沒有氣節,但是卻沒有人說他沒有學識,沒有才乾。馮太師就算是在渤海休養,恐怕也會影響力巨大,說是海內第一人並不為過。現在,馮道閉著眼睛,顯然在驗算和沉思,這不是胸有成竹而是沉迷其中。
樂史正要提問,卻突然聽到身邊一個荊楚口音的人低聲道:“楊兄,王爺可謂天縱之資,可是聽說武衛軍中趙匡胤將軍南下長沙,其幕僚中有一位孫先生,據說才氣要比王爺強。隻是所言與王爺大不相同。”
“丁兄見過孫睿永先生?”一個有些胡子,身材矮小的楊姓書生問。
“我曾經在李穀先生座下擔任過幾天刀筆吏。孫先生於我同席,不過他漢字會寫的不多,隻懂美利堅文字。漢語能夠說一些,但是語音奇怪,不甚流利。據說漢字太過複雜,不利於幼童啟蒙。而美利堅文字不講字形,隻注讀音,所以用於幼童啟蒙是最佳。所以他寫了漢語拚音一本書。原本這是好事,不料孫先生說漢字太過落後,要以拚音代之,為李穀先生不喜。高王爺倒是很善待孫先生,所以讓他跟了趙將軍。孫先生曾說,小王爺自己所做的火炮要遠超獻給郭將軍的火炮,所以也現了一張火炮和鐵甲車圖紙。”
“喔?結果如何。”
“郭將軍大怒,因為問遍所有的工匠,都說做不出來,即便做出來,恐怕荊襄再無青山綠水。鐵甲車也因為太重,無法行走。孫先生又獻出火槍圖,與渤海王大體相同,可是槍管造出來都炸掉了。孫先生說這是工業水平達不到的緣故,要成立銀行,籌集資金建設工廠。老王爺和郭將軍便讓趙將軍在銅綠山建設銅鐵廠,籌備鑄造銅幣事宜。觀其行,與小王爺大體相當,隻是過激了一些。”(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