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二章 北上擊遼的真偽,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襄州,襄陽府,城裡城外成為了一個大軍營。
不過軍隊來了總有好處,流氓地痞沒了。這些士兵曆經了河中相持戰,這是一場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戰爭,他們必須與幾十萬民夫協同。士兵們負責保衛和拱護民夫,也和民夫們一起修築圍城的寨子。一遍一遍的修,一遍一遍的掩護撤退。進攻修築。反反複複一年多,他們都麻木了。
但是河中城總算是被他們活活給耗死了。
而這些士兵與百姓的關係卻改善了很多。因為民夫和士兵的身份實際上經常轉換。不同的是一個拿刀槍,一個挑擔子而已。
襄陽城來的這批士兵,與安審琦以前的士兵完全不同。他們很少去欺壓百姓,反而對百姓會幫一手。
比如現在,軍營就拿出軍糧出來賑濟百姓。還是自發的行為。這是一年多與百姓相濡以沫處出來的感情。
襄州來了十萬軍隊,加上原有五萬人,足足十五萬人,對於任何一個州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但是襄州還能做到這麼安定,除了李穀這個西南轉運使利用自己的權利避免了糧草大麵積匱乏的局麵以外,再就是與這隻軍隊的本身的特性有關。
而這支軍隊,是郭威親手打造出來。
軍隊對郭威敬若天神,因為是郭威在保住了他們大多數人的性命的前提下,打贏了這場戰爭。而當初這些士兵本沒有想到還能活下來。
多少次戰鬥,成千上萬人戰死,能活下來的就是老兵,兩次戰爭不死的人,那都是能人,會被將官帶在身邊當親衛。就像現在趙匡胤的位置。
但是現在不同了。河中之戰,大大小小打了數百次。漢軍戰死的人不多,連河中軍戰死的人也不多,河中軍是活活被餓死的。河中軍很慘。可是漢軍卻過得很舒服。作戰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因為你每天都要這麼來回幾次,傻子也會了不是?
士兵們把對郭威的崇敬現在放在了郭榮身上。到處都是這樣的目光,到處都是跪拜禮。
一個人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產生唯我獨尊的心態。
郭榮不知道郭威是怎麼不會升起反心的,反正郭榮是有些把持不住。
郭榮有些明白郭威的告誡了。
李穀和王溥到了城外迎接,用了很高的規格,這迫使郭榮下馬。
“李大人,小子哪裡受得起這份禮。”
郭威對王峻那種恭維可以說是假的,但是對李穀的這個李兄確實真的當成心腹和知己。所以郭榮把李穀當成長輩看待,也不肯接受這種類似君臣的禮節。
李穀一笑,還是偏身讓郭榮先行。
“我們還沒有知會荊南那邊,按道理來說,高節度應該來這裡接旨的。但是現在情況複雜詭譎,我就擅自做主請公子親自到江陵的宣旨。”
李穀說得很委婉。
“喔,這件事本來就很複雜,不是一蹴而就。隻是情況到了什麼地步。”
“荊南歸於我,這個是肯定的。但是如何處理軍政,如何麵對我們接管荊南後要麵對的蜀國,楚國以及唐國的態度,以及接下來的事情就很麻煩。這個中秋,楚國和蜀國的使者都去了荊南。另外,我已經確信,現任龍興寺方丈德明是韓熙載派來的。”
“德明不也是你的好友嗎?”郭榮笑道。
“是這樣。荊南應該分為四部分,一部分是高公一係,下麵是徐琳等一批已經與高公關係密切的人。其中還有梁震留下的一部分力量以及武信王從北方帶來如王保義,倪可福等他們的後人,是荊南實力最強的。與之實力相當的是孫光憲、梁延嗣等從蜀國和南方逐漸積累的人氣和人脈。另外一部分是武信王和文獻王的一些子嗣,以歸州高保勖,鬆滋高從義為首。他們的勢力都在歸州一代。最為詭譎的就是渤海王高繼衝。”
“嗯?”郭榮就關心了起來。
“高公一係,自然是肯歸於我朝,但是他怎麼說也是一方節度,所以需要有一些條件才行。孫光憲,梁延嗣等人不過是求一個官,最好能夠升一步。高公入朝以後,他們的去留成了問題,是怕失去了自己的地位。所以也是要看我們給的條件。條件合適,他們就降。條件不合適,他們很可能會阻撓。這幫人勢力龐大,並且很可能會與高保勖一係聯合,或者倒向蜀國,或者倒向南唐,皆有可能。”
郭榮道:“這也正常。”
“高保勖一係是因為如果南平國還繼續存在,他們還有王位可以爭,可是高公入朝,除了少數人會有官職,大多數人隻會是一個富家翁。所以他們是把高保勖推在前麵,爭的也是一個好的條件。不過高保勖與高保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感情很好。問題就在於孫光憲這幫人的走向,如果倒向他們。他們未嘗不會拚死一搏。”
郭榮點頭,沒有說話。
“南平國總歸是一個國家,所以還是有一批忠於南平國的人,或者還有稱霸之心的人。這些人本來在荊南不成勢力。但是出了一個高繼衝。吳夏,楚國高鬱之徒,才能可能要強於孫光憲。閔平江,楚國拓跋恒的弟子,現在應該是高繼衝新軍統領。這都是非常有才乾的人,因為不得誌,所以四處尋找機會。被高繼衝納入麾下,主持軍政。另外荊南法房參事施睿靜,此人心高氣傲,也頗有才華,他所求的,我們可能給不了他,所以我判斷他也會倒向高繼衝。另外輔佐高繼衝的還有兩位老臣,一位是高氏最年長的高從讓,一位也算是最年長的外臣李載仁。如果說吳、閔、施年輕氣盛,高從讓與李載仁就是老成且經驗豐富。高繼衝現在已經在東城單獨圈定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南平國的精華都聚集在那裡,勢力已成。”
“高繼衝與其它派係關係如何?”
“高繼衝基本上已經與孫光憲係分裂,且不可彌補。高公是希望保住高繼衝,即便是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且還有一個王婉容。王婉容是王家的寶貝閨女,王家自然要力保兩人不出事。高繼衝年紀小,除了與高保勖本人關係不錯以外,與高保勖那一係的人沒有什麼關聯。”
郭榮點頭道:“所以這麼說,隻要我們放過高繼衝,在加上一些條件,荊南接收基本不成問題。”
“是的。隻是我不太明白,梁震為高繼衝準備的戰略是北上擊遼。我想《楚漢》的琵琶曲以及《楚漢》這首詩您也是知道的。現在這在江南士子流傳極為廣泛。很多士子不遠萬裡前來投奔高繼衝,如果不是高繼衝招收新軍的條件苛刻,他能夠迅速聚集起數萬之眾。問題在於,從荊南不遠千裡,北上擊遼,無論怎麼看都是不現實的事情的。”
“依你看是真是假?”
“出海是真。是北上,還是另有所圖,現在很難弄清楚。因為江陵造的全部是海船,海船在江水不適用。不能靠岸,會被沙船在淺水圍攻而沉沒。”
“對接受荊南有何影響?”
“無影響。”
郭榮笑了:“我想高繼衝北上擊遼是真的,我確實聽過《楚漢》的琵琶曲和《楚漢》這首詩。不僅在江南士子,即便是北地士子也流傳很廣。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之歎,彆說是彆人,即便是我,也深以為然。現在大勢已成,恐怕高繼衝不想北上也不行。隻是能否成功在其次,當項羽總好過投降賣國。”
李穀詫異地看了看郭榮。郭榮很磊落地笑了笑。
“事情的成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國為民。”
跟在郭榮背後趙匡胤擊掌道:“公子說的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