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三章 裂痕,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楚國使者趕回去了,他擔心自己的消息不到,自己的主子會在憂懼中死去。

大部分的內閣成員也趕回內閣去了。但是拓跋恒和孫光憲、梁延嗣沒走,李載仁把吳夏也請了過來。

“楚國使者有一點所說是正確的,那就是主上和小公子會得到南平王和渤海王的爵位。但是有一點他說錯了,就是李穀陳兵襄州,可能不是意在荊南和楚國,不再外,而在內。”拓跋恒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江南事務隻是一個理由,就是把軍權實際上掌握在郭威手中。郭威平定三叛,功高震主。郭威在回師途中,任意罷免朝中大員,群臣沒有人反對,反而叫好的人比比皆是,這意味著皇權不彰。劉承祐年輕氣盛,而朝中大臣服郭威,而不服他,也不尊敬他。雖然郭威現在還沒有反心,一心為國,但是就怕劉承祐容不得他。爬得越高,跌得越慘,北漢內亂恐怕不遠,其猛烈的程度隻會比楚國高,而不會比楚國低。”

吳夏點頭道:“這一點我同意拓跋先生,所不同的是,雖然北漢內亂,但是實力不會被削弱,反而會增強。郭威也許並沒有發現危險,或者認為劉承祐不敢把他怎麼樣。但是手下的大臣卻已經想到了,鳳州和襄州集中了北漢半數軍隊,而且都是精兵。如此算來,恐怕有所準備的不止有鳳州和襄州,其它各州,隻要是歸心與郭威的人,都做了相應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下,劉承祐不可能殺得死郭威。恐怕連殺郭威的人都沒有。北漢經過此役,各勢力被郭威整合,所以隻會比現在更加強盛,而不會衰弱。”

“如果殺死了郭威呢?”拓跋恒還是抱著幾分幻想。

“沒了郭威,還有郭威的兒子郭榮。據說郭榮比郭威更加雄才大略,有掃平天下之誌。沒了郭榮還有其女婿張永德,這些人都是有大才之人。”吳夏歎了口氣,搖頭道。“據我估計,鳳州和襄州幾十萬大軍,不可能交給李穀,李穀雖然也是雄才大略,但是他是個文臣,善於守而不善於攻擊。所以統領大軍的隻能使郭威靠得住的人,不是郭榮,就是張永德。”

孫光憲突然道:“是郭榮。”

眾人都看著他。

“主上可能不是荊南節度使,而是荊襄節度使。”

聽到孫光憲這麼說,吳夏到沒說什麼,但是拓跋恒大吃一驚。

“主上會沒了軍權?”拓跋恒問。

孫光憲點了點頭:“不過小公子有。”

孫光憲解釋道:“先前有不利於主上和小公子的傳言,施參事說可能是來自南唐和李穀大人。高舍人派人去詰問。李穀大人派人送過來了一封書信。”

孫光憲把懷裡的書信交給高保融。

高保融拿起屬性,卻發現這是一封沒有頭的信件,隻是落款是李穀的親筆簽名。但是仔細查看,就發現這封信不是沒有頭,而是頭被裁掉了。

高保融就看了孫光憲一眼,那一定是文頭有什麼高保融不方便看的東西。

孫光憲臉色不變,既然他敢拿出來,他就不怕懷疑。而且懷疑也沒用,這是大勢所趨。

高保融把信看完,沒有傳遞給其他人,而是收進了懷裡。

“既然如此,主上完全可以答應下來,利用郭威終究要與主上合作,將時間往後拖,既能答應楚國的條件,也能夠為小公子創造足夠的時間和相對較好的條件。一旦北漢內亂。襄州大軍不會南下,而會北上。至於內亂結束後的事情,就不是我們能夠掌控的了。”孫光憲建議道。

孫光憲想了想道:“也許還能為小公子多準備一隻騎兵。”

李載仁猜到了書信上寫了些什麼,問:“也許主上能討一個魯王。”

孫光憲一笑:“那不可能,那和在北方立一個南平國有何區彆?主上和小公子不可能會在一起。”

吳夏點頭道:“確實是這樣,如果讓大人掌兵,大人可以南征,如果能夠擁有吳越或南漢一州之地最好。如果不讓大人掌兵,可以為南方一郡郡守。隻要不與主上連成一氣,就是安全的。千萬不可入朝,因為一旦入朝就會成為要求主上的籌碼。荊南之地不可留,是因為荊南位於腹心,所謂心腹之患不可留也。除非大人有能力抵抗北漢數十萬大軍和日漸雄厚的國力。”

吳夏道:“大家應該知道河中之戰,這不是靠什麼軍力和武器。就是用國力和你耗。直到把你活活耗死。郭威的可怕之處就在這裡,善於經營底蘊,底蘊到了,自然瓜熟蒂落。如果不出意外,他會完成中國一統。”

拓跋恒悵然若失。

不過他有一點不明白:“那你為什麼輔佐小公子?”

吳夏一笑:“郭威代表的是現在,而主上代表的是未來。主上能夠讓寒冷變得溫暖,讓黑暗變得光明,讓荒蕪之地煥發勃勃生機。他會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學問叫做科學。無論郭威創建一個什麼樣的帝國,都會迅速衰老,因為他是基於現有的社會基礎之上的。而主上給國人帶來的,才是真正的未來。”

吳夏說得坦然,但是拓跋恒卻見孫光憲的神情複雜。

“一將功成萬骨枯。”孫光憲隻說了這麼一句話。

吳夏冷笑了一下,沒有再說話。

創造新世界,帶來的肯定是摧毀舊世界,就像荊南內亂一樣,新世家掃平了老世界,滅了佛家。才有了現在的新的社會關係。高繼衝所為就更加深遠,至少他將徹底毀掉文人的自尊。

而這個世界誰是主宰?文人,一千多年來。文人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壓製住了武人。可是高繼衝要做的是什麼事?他要讓文人變得爛大街,並在爛大街的文人基礎上培養出以工匠和軍人為主的世界。

這意味著文人至上的世界會完全崩解。

彆人願意,他孫光憲不願意。更何況,這需要很多很多年,孫光憲等不到那個時候。

未來不屬於孫光憲,而現在屬於。所以他要投靠的是郭威而絕不是高繼衝。當然把孫女交給高繼衝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拓跋恒開始還沒明白“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含義,但是孫光憲的態度讓他明白過來。雖然南平國現在目標一致,但是實際上,分歧已經深深地存在了。

拓跋恒暗暗心驚。現在的情形孫光憲算是穿鞋的,而吳夏和拓跋恒都屬於光著腳的。光著腳的會把希望放在未來,可是穿著鞋的不會。

高保融的臉上則看不出來什麼,他還在認認真真地整理著亂七八糟的事情,向從中找出一條清晰的線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