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指南車,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沒有人知道高保融為什麼生氣。因為他對發生爭執的所有人都沒有任何表示。

拓跋恒與吳夏倒是光明磊落。隻是吳夏臉上有幾分擔心的神色,因為高繼衝畢竟還是一個孩子。高保融對高繼衝的影響力巨大,完全可以剝奪他的任何權利,然後關起來。

而自己剛才的言論確實對王權是一種撼動。

特彆是吳峰和劉鈞,兩個都是地位低下的匠人。現在心裡已經七上八下了。

高保融確實有些生氣。以前也許官員們之間有意見,但是都維持著表麵的和善。現在不,特彆是孫光憲作為一個首席內閣,應該做的不是激化矛盾,而是想辦法化解和調和矛盾。

這也許是與兒子事實上獨立門戶有關。

拓跋恒的所作所為,顯然是不熟悉情況,而對楚國衰亡有著切膚之痛,所以才要據理力爭。吳夏言語過分,但是梁震曾經舉《尚書》的話說民惟邦本,本固君寧。孟子也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些東西高保融也是從小對高繼衝說。再加上高繼衝與自己還不同,自己在王府生活了十五六年才到的梁家。而高繼衝從一生下來就跟著他在鄉村東奔西走,就是玩耍也是與老百姓的孩子一起,到現在為止說的都是土語。

最奇特的是王婉容一個從小長在富貴之家的孩子,居然也把民本思想放在首位。王婉容和高繼衝在一起後,強化了這些概念。以至於高保融要請司空熏給予一定的糾正。

所以高保融毫不懷疑吳夏說的話其實真是高繼衝說的。

高保融雖然這些日子對兒子有些忽略,但是卻知道未來兒子最得心應手的人,大概就是女衛,工匠,還有耿先生那批人。現在看來吳夏和奚常的這一批商人很可能也是未來的一大助力。

再就是王家。隻是高保融可不想把王家放到兒子那邊,到時候王婉容的勢力就將強大得不受控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高保融要把王家留在自己身邊。

孫光憲最近和施睿靜幾乎是鬨翻了,現在明顯在挑撥自己父子兩邊官員的關係。

高保融就真的生氣了。隻是高保融不確定自己的脾氣如果向某一方的人發出去會帶來什麼後果。所以乾脆就生自己的悶氣。

進了內城,拐進匠作坊的道路有士兵在站崗,奇特的是,他們拿著奇特的木棍當做武器。長長的一根木棍後麵有一個也是木頭做的,厚重的柄。

去往彆院的路是另外一側,不過高保融還是忍不住停下來。

“怎麼新軍不穿鎧甲,用這種木棍打仗?”

吳夏道:“大人,這是一種新火槍的樣式。士兵們是先拿它訓練用的。主要是瞄準和刺殺。這種火槍本來已經做出來了,沒想到耿先生改進後的轟天雷威力太大,所以還沒出廠子就返回去了。士兵們用這個代替訓練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最先出來的是火銃,就是從前麵裝藥,用的是**,用鉛鑄成子彈。後麵用發火藥進行引爆。但是炸藥出來後,這種方式就非常危險。而高繼衝提出來的炮彈的做法縮小以後,就是子彈,隻是彈頭太小,做成實心也是可以的。

不過好不容易做出來的子彈第一次試驗就卡殼了。

高繼衝就說可以把槍管裡麵車銑出一條螺紋,旋轉的子彈要比不旋轉的子彈要穩。炮彈也是一樣。

結果原本用來清銑炮管內壁的銑床現在需要重新改裝。再加上裝彈和擊發裝置也是一改再改。製造工藝也衝單純的製造,增加了熱壓,熱拔。工匠們甚至在想辦法做出衝壓設備。衝壓大型設備不行,但是小心的彈殼等等小東西還是可以的。了不起就是以大搏小嘛。

這就是火槍遲遲處不來的緣故。

要知道,現在的匠作坊,說是所有國家中最好的,一點都不過分。

一批老工匠,現在都成了匠師。而吳夏從楚國,南唐和吳越弄過來的工匠,現在隻能當學徒。這就是明顯的區彆。

即便是如此,這個什麼火槍,到現在也沒弄出來。眾人都很好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神兵利器。

看著匠作區守備森嚴,就知道顯然高繼衝不準備把裡麵的東西分布於世。高保融自然不會自己帶頭去打破這些禁忌。

帶著人走向了去彆院的道路。

一路上的山溝裡麵,能夠看到正在修建一些房子。一些是匠人們的居住地。一部分又軌道延伸進去,應該就是一些工匠坊。剛走進彆院的土山範圍。

幾個女衛就從樹林中轉出來,攔住了去向。

“大人,公子在九曲橋試驗指南車,夫人已經到了,也在那邊。大人這邊請。”

女衛們很禮貌地給眾人帶路,但是大家都看得出來,她們似乎不願意讓眾人在這個區域亂跑。

而且還不知道樹林裡隱藏了多少人。

高保融一笑,看來夫人這是怕自己為難兒子,早早跑過來護駕來了。

轉過山腳,就看見一群人在一條較為平坦的道路上,靠近這邊有兩個女衛在固定一根直尺。這根直尺背後有兩條腿,全部使用鋁合金做成。這兩條腿是由空心管套在一起的,可以伸縮。傍邊有一個螺栓,旋緊就能固定。

連接兩條腿的地方有一個圓形的水晶管。中間有一個氣泡。女衛正在調整兩條腿讓氣泡位於水晶管的正中。

“咦,這個尺子的一米怎麼這麼長?”拓跋恒最先發現尺子的不同。

“小公子是將營造尺增大了一分,然後用水和銅的對比進行校核後確定一米的長度。耿先生用一種不會變形的合金鑄造了一根標準尺。現在匠作坊和造船廠都用這種尺子。”

尺子下麵是一個三角的尺墊,兩個女衛用一根長繩子拉直。

一個堪輿師正在用量土地的丈在丈量長度。這個丈就是有兩條腿的規,隻不過也是用鋁合金做成,腿尖非常尖銳。

高繼衝,王婉容,耿先生梁夫人一乾人都在。

在旁邊還有一幫十六七歲的孩子,男女都有,他們在一個簡易的桌子上寫著什麼。

吳夏發現陳陶居然也在。

“不要管我們,你們繼續做事。”高保融吩咐女衛不要管他們。

走過去就看見了那個所謂的指南車。

這輛車是圓形,下麵有一個鉛垂吊著。鉛垂的尖正對著一個同樣的三角尺墊的正中心。

眾人正在看的是圓盤後麵的一個架起來的圓筒一樣的東西。旁邊還有一個立起來的四分之一圓盤。

讓拓跋恒大吃一驚的是,這個平麵的圓盤上的蓋子和立起來圓盤都是整塊水晶做的。

不過連真要說話的高保融也被梁夫人示意不要說話。

“這個望遠鏡我們已經反複校核過,能夠放大五倍。計算起來確實不是太方便,我們正在想辦法做一個能夠放大十倍的鏡子。我們發現放大倍數越高,鏡子中看的範圍越小,所以找準對麵的尺子需要用鏡子上的準星去瞄準,不然是看不到的。”

講解的是一個小夥子。

“這個望遠鏡的中心軸已經與鏡筒平行,我們通過兩個焦點成一線的原理在鏡子中間放置了一個十字絲。誤差有,但是很小。這個軸線與這個指針是重合的。鏡筒可以上下左右轉動。左右轉筒,指南針上的指針能都讀出水平角,上下轉動在這裡可以讀出豎直角。”

小夥子笑道:“我們用這套儀器,就是想辦法準確地測量水平距離和地麵的高低。雖然營造坊已經用水管進行過水平測量,但是一直沒有將它數字化。也少有係統的計算。”

這時一個小姑娘的聲音傳來:“兩個尺墊之間高差一米九分八厘六毫。所以兩點之間肯定會少於一百米。我們讀出的角度為一度八分二十四秒,如果這樣計算,長度應該為九十九米八分四厘。斜長應該為九十九米八分六厘。丈量的一百米是因為地形和丈量時候的誤差。總共差了一分六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