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泡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5、權力守恒 下,大唐改革家,可樂泡茶,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可是,朕就不能夠留下命令,讓子孫後代能夠控製自己的欲.望,能夠節約民力,能夠愛惜百姓嗎?”李淵問道。
可是張超卻反問:“皇上,你認為後世皇帝會聽您這個祖宗的嗎?權力也就是一個他隨時可以取用的饅頭,而且這個就放在他嘴巴旁邊,隻要一張口也就能夠吃到。而他好像一個永遠吃不飽的饕餮巨獸,你說他會放著旁邊隨時可以吃掉的饅頭而不吃嗎?而他一旦吃了這個饅頭,那也就是會越來越大,然後最後永遠無窮無儘。而當饅頭沒有了,也就是這個權力消亡的時候。”
“皇上,自古以來有幾個後代皇帝,會徹底聽從以前皇帝命令的?臣說句不好聽的,哪怕聽從,也隻是表麵聽從,而背地裡麵不知道把祖先的遺訓篡改成為什麼樣子,最後完全是夾帶著自己的私貨的東西。”
李淵深深吸了一口氣,他非常想要罵人,差點忍不住把張超拉去砍了。這話怎麼看怎麼都是在諷刺皇帝,而這種曲解祖先遺訓的話,顯然也就是不給李淵麵子了。張超非常直接的表明李淵的後世皇帝也都會故意曲解李淵的命令,然後假借李淵的命令來做自己的事情。所以,這個顯然是告訴李淵,他這個開國皇帝的遺訓,不過是被後世皇帝束之高閣,用得上的時候也就進行改造,然後改頭換麵假借祖先的名義來行自己的私貨。如果用不上,後世皇帝突破祖先遺訓方法多了去了。這個也就是所謂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反正用得上的時候也就用,如果需要那都是有借口突破祖先的遺訓的界限的。
所以張超如此不客氣把這個大家都不願想,不願意思考的話題說了出來,讓李淵感覺非常沒有麵子。而當李淵非常憤怒到時候,屏風後麵突然傳來了一個輕輕的哼聲,李淵也都平靜了下來。張超卻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那也就是在屏風後麵有人,絕對有人。可是這個人是誰,他能夠猜測到的也就是那麼幾個而已。不是李建成也就是李世民,李元吉沒有這個資格讓李淵如此。因為李淵已經是皇帝了,而大唐江山構成非常複雜,能夠讓李淵被迫消氣的也就是隻有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兩個李淵的父子兼合夥人了。至於李元吉,張超並沒有把他當回事,因為李元吉並不是大唐江山的“合夥人”,李淵不至於因為他也就如此主動按奈怒火。
“繼續說吧!”李淵說道。
張超接著說:“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其實也就是猶如皇帝的權力看起來無邊無際。所以造成了皇帝可以隨便的隨心所欲,而能夠製約皇帝的,也就是隻有他自己的道德。可是道德這個東西,說實話,臣信不過。每當開國皇帝能高尚的道德感化無數人追隨,然後建立一個國家。可是之後的皇帝卻沒有經曆過創業的艱難,然後他們一出生也就掌握了足夠的權力,他們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們的富貴好像也就是大風刮來的,憑空落到了他們手裡麵,他們會珍惜嗎?就好比撿到了財富,花費起來不會珍惜。沒有親自去掙錢,花錢起來也都不會有節製。所以後世的皇帝就好比是憑空得到了無數的財富,可以任意花費。他們的權力來得太容易了,所以也就容易亂用。再加上他們從小生活富貴,不知道百姓疾苦,並不知道百姓能夠承受的界限在哪。最後天下萬民已經忍無可忍,隻能夠不斷造反,然後讓一些亂世裡麵的野心家抓住了機會,然後重新早就一個國家。”
李淵再次皺眉,張超這話好像是在諷刺李淵啊!
“過去的事情我不多說,可是今後大唐想要能夠更長久的傳承,我還是有辦法的!”張超說道。
“說!”李淵說道。
張超接著說:“其實很簡單,也就是把皇權立法。設立一部關於君王、臣子之間的權力劃分,這樣雙方誰也都不能逾越,逾越了必然要受到懲罰。在這部律法裡麵,不妨把皇權進行約定皇權的範圍,不再是無限大的,而是約定好一個群臣和天下萬民都能夠接受的範圍,然後固定下來。而後世之君也都不能夠逾越,不就要接受懲罰。至於另一方麵,臣子也都要約定好權力的範圍,如果敢侵犯皇帝的權力,也都要收到若乾的懲罰。這樣各人上至帝王,中到臣子,下到百姓,都是能夠安穩的按照事先的約法來進行行使自己的權力,互相不能逾越到對方的範圍。這樣雙方也都在各自的權力地盤裡麵各自擁有自己的範圍,皇帝和臣子的爭鬥少了無數倍,而皇帝也都無法太過盤剝百姓,百姓也都能夠接受了。臣子也都有了明確的運轉規則,臣子的節操有了具體的標準,這樣他們想要奪取皇權,按也都是違法的,不會得到支持。所以這樣君王臣子百姓,三方各自的行使各自的權利,幾乎互不乾涉。”
“而這樣三方麵的衝突也就越來越少,而一旦要兩方麵進行合作的,一旦自己行使權力到時候要影響到了另一個身份的權力,那也都要進行商討,而不能強製命令,用暴力逼迫。如果用暴力逼迫,那最後還是回到了過去。隻要大家都能各自安穩的儘職儘責,能夠形成一個完善的權力運轉方法,那這樣也都可以讓國家的權力可以安穩的運轉,不至於出現問題了。”
李淵馬上忍不住了,說:“那你這樣,是要設立一個個繩子把朕給綁住嗎?可是,這樣對朕有什麼好處?”
李淵終於忍不住,顯然他不同意這種設立一個條條框框的把皇帝的權力綁住,不能夠逾越到彆人那裡。而作為皇帝,誰不希望自己的權力越來越大,能恨不得把天下權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所以張超這個要把皇帝用“繩子”綁住的想法,簡直是讓李淵有些忍無可忍。作為一個封建皇帝,如果不能夠掌握權力,那他怎麼可能能夠感覺安穩呢?如果一個皇帝不掌握權力了,那這樣他會有很嚴重的危機感,如果一旦皇帝失去了權力,那對他們而言也就是要家族滅亡了。這個也都是古代封建皇帝不斷的吞噬權力,然後把越來越專製的結果。而他們認識的思維裡麵一個皇帝失去了權力,按意味著家族都要覆滅,然後被人篡位。所以張超提出的這個用各種條條框框限製皇帝權力的想法,讓李淵非常的不安。對於君主而言,權力代表了安全感,沒有權力也就沒有安全感。倒也並不是帝王一直想要抓住權力,而是權力帶來的安全感才是讓他們不但吞噬權力的想法。
可是張超作為後世人,他更清楚權利不但不是帶來安全的東西,反而是一個催命符。權力是老虎,一旦放出來了那肯定是要吃人,然後自己也都會被吃掉。從各國的曆史來看,中外都是經曆了一個過程,君主的權力不斷增加,然後造成了越來越專製的皇帝。可是當專製達到了巔峰到時候,革命也就將會到來,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可以說集權專製到了極點,那不但不會帶來好處,反而會帶來一波又一波的反抗者。這個也就是後世的政治家提倡分權的理念,隻有把權力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散,然後互相製約,那才是安穩的道理。當然,也不能夠太過分散,太過分散也就是意味著分裂。而後世已經提出了非常嚴密的製度,而避免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裡麵。
可是古代皇帝不明白這些,他們還是頑固的認為權力是安全感,然後他們拚命地抓住了權力。讓自己能夠獲得安全感。
“皇上,我舉一個例子。一個箱子再怎麼大,容量也都是有限的。如果非要把更多的東西裝進去,那這樣必然會爆裂開,造成箱子損壞。權力其實何嘗不是如此,一旦一個擁有了人類無法承載的權利,那最後必然會崩潰。而接下來也就是我所說的權力的守恒,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權力,可是絕大多數時候,權力都是再讓比人替自己行使。可是一個人能夠承載多少,這個並沒有一個能準確的說法,可是一個人無法把天下權力都集中起來。如果你奪走了彆人的太多權力,而他們也都會為自己的權力而找你拚命。”
“皇上不妨想一下,古代的開國之主權力達到了巔峰,可是到了中後期絕大多少都是被權臣所掌控,或者識彆各種臣子所製約。這個也就是權利的守恒,祖先掌握了太多的權力,把太多大權集中於自己身上,而後來的繼承人必然會遭到那些失去權力的人的報複,哪怕皇帝也都不例外。我們不妨做一個算學的想法,如果把祖先的權力和末代皇帝的權力加起來,然後一個個這麼加起來,最後得出到結果也就是平衡的,最終等於也就是中間皇帝所擁有的權力。這個也就是權力的守恒,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力量在進行分配。因為你掠奪了彆人太多,那最後彆人也都會掠奪你。”
“這個其實也就是天之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一切都是講究平衡的守恒。如果祖先掌握的太多,那最後也就是意味著把自己後人的福分都給過多的享受了,後人必然會遭到報應。而皇上不妨想想,升鬥小民沒有太多權力,可是他們決大多數的時候都可以延續自己的後代,而沒有斷絕。可是皇家一旦經曆鼎革,那最後必然會造成血腥的屠戮。”
李淵忍不住大怒道;“夠了!”
張超聽了之後,接著說:“如果皇上不想聽,那我也就不說了,可是忠言逆耳,如果皇上不願意聽我也沒有辦法!”
“好,你繼續說,朕到要看你能夠說出什麼玩意出來!”李淵怒吼道。
張超接著說:“所以,最好的延續江山的辦法,也就是找到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平衡點,然後徹底固定下來。這樣不但可以讓皇家可以享受足夠的榮華富貴,也不至於造成權力的失衡,然後天下萬民紛紛造反。而這樣,更能夠有利於皇家的傳承,享受萬世富貴。”
李淵聽了張超這話,不由得開始沉默,因為張超最後這一句話卻是最重要的。因為張超所說雖然限製了權力,可是卻能讓皇家更能夠長久的繁衍存在下去,能夠更長久的享受富貴,這個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吸引。就好比很多世家大族也都希望能夠永遠存在下去一樣,皇帝何嘗不想自己家族永遠存在下去,能永遠當皇族呢?可是,張超卻指出了如果一直抱著權利不放手,一直實行集權專製的皇權製度,那最後必然會造成權力失衡,然後天下百姓紛紛造反。一旦改朝換代,那也就是必然會讓皇族血流成河。
而張超的理念也就是找到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結果,讓皇帝吐出一部分權力,這樣維持大家的權力生態的平衡不遭受破壞,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動亂。而其實權力分配也就是一個倒三角,越是底層權力越少,可是卻也都是承載上麵建築結構的基礎。如果上麵越重,卻還在不斷的掠奪下麵的權力來加強上麵,最後一定會造成下麵的人無法無法承載上麵,最後造成了整體崩潰。張超的建議也就是按照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的道理,拿出上麵一部分,逐步加強下麵,最後能夠讓這個權力的倒三角不至於因為權力的“重量”被破壞主體結構,能夠永遠的存在下去。
“你出去吧!”李淵說道。
張超主動行禮說:“臣告退!”
而李淵接著坐下來了,然後屏風後麵的人出來了。而張超卻不知道,屏風後麵其實是兩個人,而不是一個人。而這兩個人其實有一個是李世民,而另一個也就是李建成。
“你們認為,這個張超所說的如何?”李淵問道。
而李建成首先說;“這個,兒臣不好品評!”
“世民,你說呢?”李淵問道。
而李世民卻說:“父王,這個張超不是大賢就是大奸。不過,兒臣更認為應該是大賢。”
“哦?”李淵感覺有些意思。
“父王,張超的話讓兒臣茅塞頓開啊!過去我們都講究皇權天授,可是這個天實在是太虛妄了,真正相信的沒有多少。而自古以來為何有如此多的權臣,可是聽了張超這個權力守恒的說法,兒臣明白了。因為所謂的君王的權力並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製度,而君王的權力可大可小,大的話可以無邊無際,小的話任何一個權臣都可以吞噬。”
“而正是因為這種可大可小的特性,讓太多人有了太多的發揮空間了。一個英明的君王,可以篡奪無數臣子萬民的權利,最後集中天下大權於一身。可是一個庸碌的君王,卻隻能夠被權臣篡奪權力。可是,天下庸碌的君王卻是占了絕大多數,我也不相信我們李家以後能夠世代都是庸碌的君王。而君權可大可小,這個也就讓了那些權臣和精明的臣子有了足夠的發揮空間,甚至能夠架空皇權,最後一步步被篡位或者是失衡而天下大亂。”
“可是張超卻給了兒臣一個想法,既然庸碌的君王占了絕大多數,很容易造成控製不好而失衡,那我們也就不能夠把這個希望寄托於後世之君的智慧上麵。而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張超所說的方法倒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通過設立權力範圍,然後通過頒布一部關於權力劃分的方法,然後如果逾越了必然會遭受到處罰,哪怕皇帝也都不例外。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各司其責,也就不會有太多的衝突。沒有了太多衝突,國家也都能夠穩定,這樣反而權力的鼎革也都會變少了。隻要我們能夠找到大家都能夠接受的那個平衡點,那我們利用一部關於權力劃分的法案來固定,這樣我們皇家也都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好處。然後保障了權力不會失衡,最後麵臨滅頂之災。”
可是李淵卻說:“可是這樣,帝王必然會失去至高無上無限的權利啊!”
“可是,我們皇族卻可以避免鼎革之災禍,能更長久的享受富貴。”李世民卻說道。
很快,現場父子三人也都沉默起來了,因為他們也都在思考,是要權力,還是要長久的富貴。自古以來皇帝也都是在做兩件事,一件事情是和臣子爭奪權力,然後另一個也就是讓皇族能夠更長久的延續下去。
而古代皇帝認為奪取更多權力,能夠讓皇族更長久的延續下去。可是張超卻絲毫不客氣的揭穿了這個權力越大,最後越容易造成權力失衡,皇族死得越快的結果。而張超卻提出了一個方法,那也就是限製皇帝的權力,找到天下萬民和皇帝自身所能夠承載的權力的平衡點,最後設立一部法律來約定各方麵的權力範圍,這樣也都可以讓大家都安然的度過下去,出現危機的概率也就少了很多。
可是,這個卻讓李淵和這些皇族們非常難以選擇。一邊是掌握巨大的皇權,可是另一邊卻是家族的長期延續。這兩個衝突起來了,讓他們都不知道應該放棄哪一個了。這兩個哪一個看起來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如果放棄一個,那真的也都是心痛無比的了。
“罷了罷了,先留著這個張超吧!反正隻能怪走一步看一步好了,先留著它,以後看看他還有什麼彆的想法嗎?這次先不殺他了,這個家夥雖然說話非常讓朕惱火,已經是幾乎觸碰到了朕的逆鱗。可是,他說的還是有那麼幾分道理的,暫且不殺他好了。不過,接下來怎麼做,那也就看你們的了。至於你們信不信張超的話,那也就看你們到了。到時候,你們是重用他,還是貶斥他,甚至是砍了他的腦袋,都交給你們來解決了。朕做好朕這一生的皇帝也就行了,以後的事情你們自己解決。”李淵說道。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感覺一萬隻草泥馬路過,李淵這個是打算撂挑子了。反正按照張超的話,權力守恒理論,開國之君權利最大,然後後來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小。可是開國之君很少會當代亡國,而李淵也都是有恃無恐,反正自己這一代人不可能亡國,隻要自己好好享受權力帶來的好處也就行了,至於什麼後代的事情,讓後代自己來解決好了。
反正自己眼睛一閉,那頭痛都還是自己兒子,也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他們其中一個當皇帝,必然要麵臨是選擇皇族更長的延續,還是選擇集中權力到皇帝手裡麵的選擇。反正李淵這個家夥是不乾了,把責任推給了自己兒子,自己在這裡享受讓後把這個巨大的難題拋給了自己後代,這個不是推卸責任嗎?所以在這一刻,李世民和李建成心裡麵都猶如一萬隻草泥馬路過,感覺攤上這麼一個老爹非常的鬱悶。
而李世民和李建成也都在心裡麵犯嘀咕,如果是自己,到底會怎麼樣選擇。是選擇殺了這個張超,把張超的話當做了洪水猛獸來對待,還是聽從張超的,開始逐步選擇放棄至高無上的權力,選擇通過立法來確立穩定而長久的皇權呢?一邊是放棄無限大的皇權,然後讓自己家族長久的延續,長久的享受這份富貴。或者還是選擇讓自己享受無限大的皇權,最後讓自己後代遭受到報複呢?李世民和李建成心裡麵也都開始猶豫,如果設身處地的想想,自己會選擇長久延續,還是一時的痛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