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泡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4、權力守恒 中,大唐改革家,可樂泡茶,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上,請聽我說句實話,自古以來皇帝的權力,真的是無限大的嗎?為何還會有那麼多皇帝被權臣架空了呢?”張超問道。

“那是那些臣子不守臣節,實乃叛逆。”李淵想都不想的說道。

可是張超卻回答:“皇上,我們先不說是否是叛逆,可是臣卻知道皇帝和臣子,卻一直在有矛盾,權力的衝突是嗎?臣說句不敬的話,自古以來君權和相權都是此消彼長,這個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而這個也都是無法徹底解決的。哪怕再過無數年,隻要皇上還要臣子來輔佐,隻要這個世界還有宰相,那君權和相權都是不斷的此消彼長,並沒有真正的有一方能夠絕對壓製對方。”

“不過,不知道皇上發現沒有,曆朝曆代都是經曆了三個階段,開國、鼎盛,之後也就隨著鼎盛而衰落,最後滅亡!如果不出意外,我大唐也都會是這個結果!”張超說道。

“你大膽!”“好大膽子,居然詛咒我大唐!”“混蛋,皇上,請斬殺這個混蛋,居然敢詛咒我大唐亡國,請皇上斬殺此人!”……

李淵身邊的宦官真的是忍不住了,馬上開始希望李淵殺死張超,因為張超這話簡直是在預示著唐朝的命運。而這樣恐怕李淵會暴怒,到時候他們這些宦官也都要倒黴。所以他們希望李淵趕緊斬殺張超,然後這樣讓李淵出氣。張超要說的話,簡直是太令人驚悚了,如果然他這麼說下去,那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後果啊!

“皇上,如果你是要自欺欺人,那就儘管殺我。可是,如果你想要大唐能夠長久的傳承,不妨聽我一言!”張超冷靜的說道。

張超不認為李淵會殺死自己,因為李淵不是傻子,自己說的是實話。而且凡是開國之君,自然不會是那種自欺欺人的人,開國之君的英明絕對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他們不會相信那種自欺欺人的事情,反而會異常冷靜。如果一個不冷靜的人,是不能夠成為開國之君的。何況張超所說的非常的新穎,凡是任何一個想要讓自己國家永遠傳承下去的皇帝,都不會不聽聽。所以,張超認為李淵不論如何,都是會聽自己的解釋的。

果然,李淵雖然剛開始非常生氣,可是很快也都冷靜了下來,最後平淡的說:“你說說吧,為何會鼎盛之後,會逐步滅亡?”

“皇上,其實這個也就是一個權力失去平衡的道理。每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都有他自己的權力。比如說生存的權力,還有擁有財富的權力。甚至還有很多種權力,這個我也就不一而說了。可是,這些權力有些是非常明顯的,有些是隱藏起來,一般人不會輕易發現的。而我們人類是群居的生命,而一群人自然要有一個領頭的人,然後還要有一個管理大家的體係,而這樣也就有了領袖和官員。”

“上古時期是禪讓製,可是後來上古之人發現,如果一味地禪讓,按必然會造成很多爭端。因為每一次禪讓,那也就是一次鼎革,非常的危險。所以後來發明了世襲製,讓某一家族世代來繼承,這樣可以儘可能的維護國家穩定,讓絕大多數人都避免遭受鼎革之災。”

李淵聽到了這話,突然露出了笑容,因為張超這話說得非常不錯。雖然張超沒有說什麼皇帝是上天授予的權力,可是張超所說的話卻非常的“通俗易懂”,不像是什麼上天那麼難。張超為皇帝家族世襲製提供了一個理由,那也就是禪讓製每一次禪讓也就是一次鼎革,必然會帶來很大的政治災難。所以世襲製也都是成為了必然,這樣能夠避免太多人覬覦那個最高領袖的位置,反而能夠維護了國家穩定。

張超這話不像是所謂的天命理論那麼的令人迷糊,可是這個卻能讓絕大多數百姓接受了。張超從所謂的“曆史規律”來證明了世襲製比禪讓製進步,而這個是哪怕李淵也都不太熟悉的。可是張超這話,等於是為了世襲製提供了理論依據,而李淵也都認為可以這麼宣傳了。隻要天下百姓都認可了世襲製是為了維護天下百姓安定才產生的,這樣也都可以提供理論依據了。要知道那些所謂儒家的學派,其實也有不少人都是認為三皇五帝時期是最鼎盛的時期,可是那個時候卻都是禪讓製。可是自古以來都是有一種聲音,那也就是說世襲製是一種退步,當年禪讓製是選賢舉能最好的製度。這個雖然被打壓很慘,可是卻也都是還是頑固的殘留。

“好,記下來,讓世襲是為了維護天下太平的方法,是為了保護百姓不受到鼎革之災的方法。所以,以後凡是反對我大唐李家,那也就是在讓百姓遭受鼎革之災。”李淵讓旁邊的宦官記錄下來了。

而李淵其實也都是想要這麼宣傳了,因為李淵也都是想要利用張超的說法,然後為自己李家將來統治天下提供一個理論依據。到時候,李家世代世襲,那個是為了能夠維護天下穩定,不要鼎革。誰造李家的反,那也就是在給天下添亂。李淵想要利用這個宣傳世襲製合法性來證明那些目標奪取自己李家天下的人是壞蛋,是讓百姓無法生存的壞蛋。到時候,誰造李家的反,那也就是在破壞百姓的安寧生活。

接著,張超接著開始說:“而普通百姓雖然擁有天賦的權力,可是絕大多數百姓愚鈍,不能夠承擔起來自己應該使用的權力。然後他們也就必須要把一部分權力交給領袖來使用,而讓領袖幫助他們行使權力。”

“嗯,正應該如此,普通萬民愚鈍,怎麼可能能夠掌握朝廷大權呢?所以,不靠皇帝靠誰?記下來!”李淵對旁邊的宦官說道。

而張超看到了旁邊的宦官記下來了,馬上想道:“這裡麵夾雜了我的私貨,如果你真的這麼宣傳,等於是給自己埋了一顆雷啊!”

張超剛才說百姓必須要把權力交給領袖來代為行使,表麵上看是證明了皇權的“合法性”,讓李淵感受到了皇權原來還有這種“合法性”的。這個通俗易懂,隻要能夠如此宣傳,那百姓也都會默認皇權的合法性了。張超其實也就是在為皇權的合法性作為解釋,而這樣的解釋通俗易懂,完全可以讓不少知識分子接受。李淵深刻知道,忽悠知識分子和忽悠百姓,那完全是兩種方法。

對於百姓,你可以將就什麼皇權是上天授予的,皇帝是天子。可是,對於知識分子,那就不能夠這麼玩了。真正的知識分子,誰相信你這一套?李淵當然明白,知識分子絕對不會相信皇權是天授的,知識分子對於皇權的尊敬其實非常有限。古代所說的愚民,那也隻是忽悠那些沒有讀過書的人的人,絕對不會忽悠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不是那麼容易忽悠的。

可是張超這個說法,也就是從法理上證明了皇權的“合法性”,用這個手段來忽悠知識分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隻要知識分子相信了這一套,認為了百姓愚鈍,應該把權力交給皇帝來代為行使,這樣知識分子對於皇權的認可度也就提高了很多。所以,張超這些理論適合忽悠知識分子,而所謂的天命理論適合忽悠普通沒有文化的百姓。

可是,張超卻說:“我這個,完全是在把君權神授,變成了君權民授,以後有你好果子吃的!”

張超的這套理論,其實完全是偷換了概念。原先皇帝都是宣傳所謂的皇權是上天授予的,這個其實也就是和西方的君權神授是一回事。可是張超提出了這個理論,那等於是把授予皇權的來源,不是所謂的上天,而是普通百姓了。雖然短時間之內百姓不會有什麼問題,可是一旦以後文化普及率越來越高,那百姓也都會認可了君權民授的思想,然後他們自然不會甘心繼續讓皇權專製了。

張超等於是埋了一顆雷在中國的思想體係之內,短時間內李淵無法發現這裡麵的缺點,反而認為能夠用來忽悠暗想知識分子。這個時代知識分子人數少,可是當以後生產力提高了,教育普及了,那全世界都是由知識分子組成,那到時候張超提出來的這個君權民授的思想也就會成為了一個造反有理的思想體係。所以,張超這個是夾帶了自己的私貨的,李淵愣是沒有發現。

這個倒也不能夠怪李淵笨,而是他思想根本沒有考慮到後世的那麼長遠。他一時之間根本無法體會到君權神授和君權民授的區彆,他思維裡麵隻要能夠維護自己屁股坐在皇位上也就行了,而古代對於相關的思想體係並沒有太多的研究。李淵甚至認為這套理論可以折中一下,然後可以和古代一直宣傳到君權神授結合起來,然後一方麵神話皇帝,而另一方麵要求把百姓手裡麵的權力交給皇帝來行使。這樣結合起來,也都可以更有效的迷惑百姓。

張超雖然不知道李淵的想法,可是看到了李淵越來越得意,肯定是肚子裡麵摻著壞水。不過張超不認為李淵的壞水能夠對未來大勢能夠有什麼影響,因為以後覺醒的人越來越多,那肯定會借用張超的理論來進行“再加工”。張超深刻知道曆史也就是一個沒有穿衣服的女人,可以隨便任由你打扮。而曆史典籍也是如此,自己隻要提出了一個理論,那肯定後世有無數人能從自己的理論上得到合乎自己想法的解釋。而自己隻要為君權民授打開了一個窗戶,那以後這種思想也就會像是種子一樣發展。雖然短期內不會有結果,可是長期下去一定會發展成為參天大樹的。

“皇上,接下來臣也就要講講為何曆朝曆代的都會走向滅亡了。”張超說道。

而李淵這才反應過來了,然後接著打算聽聽張超的話,看看張超能夠說出什麼曆朝曆代滅亡的說法,這個才是李淵最關心的地方。

“皇上,其實曆朝曆代最終起來造成無數百姓造反,然後讓一個王朝日漸崩潰,而這一個其實也就是一個權力沒有了製約。因為百姓雖然把一部分權力交給了皇帝來使用,可是並不意味著帝王可以隨便剝奪他們的生存權。他們其實也都是要生存,如果帝王不讓他們生存,他們自然也都會反抗。畢竟螻蟻尚且偷生,如果沒有足夠生存,那他們怎麼可能服從帝王的統治呢?而帝王首先要保證百姓生存,哪怕是帝王也都要確立一個權力最高界限,不能剝奪天下萬民的生存權力。不然百姓也都不會甘心的接受被殺死的命運。所以,這個我想也就是帝王權力的最高界限。”

而李淵聽了這話,想想這個界限還能夠接受,隻要不大量剝奪百姓的生命,那這樣的最高界限也都可以接受的。至少不是把一個個的條條框框的設立,然後讓皇帝的權力被控製。

“可是,帝王卻擁有太多彆的權力,能間接的剝奪百姓的權利。而這下間接剝奪百姓的權力,那必然會造成百信無法接受自己的生存權被隨意剝奪,然後被迫起來反叛。漢末是如此,前隋也都是如此,因為帝王借助了太多彆的權力間接剝奪百姓生命,這樣他們最後也都會被迫起來造反。皇上,你應該知道什麼事情會剝奪百姓的生存權吧?加稅、戰爭等等都會間接地剝奪百姓的生存權,而這些事情很多的時候也就是因為帝王的一句話也就造成了,最後影響了無數人妻離子散,生離死彆。”

“我不殺伯仁,可是伯仁因我而死,這些百姓的生命都寄托於某一個帝王身上。雖然絕大多數帝王都能夠保證自己不會窮奢極欲,可是哪怕隻要有一個,隻要有一個帝王會如此,那等於也就是意味著一個末世到來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