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二章 仕途開始,三國博弈,文兼,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到郭奕已然有些明了的神態,賈逵繼續解釋道:“我朝在任官製度上主要有三個辦法——任子製、征辟製和察舉製。
所謂任子製,顧名思義,就是兩千石以上官員,隻要任滿三年,即可任“同產若子”一人為郎官。
而征辟製,主要分為征君和辟除兩種方式,征君就是指漢帝所看重要將其征為己用的人;辟除又分為兩種,即朝堂公府辟除和地方的州郡辟除,但是無論哪一種方式,都需要極為繁瑣的流程。
至於察舉,則是分類選拔人才的方法,也是目前最重要的征官方法。
察舉主要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祿四行、賢良方正、賢良文學、直言極諫、孝弟力田、明經、明法、明陰陽災異、勇猛知兵法十二個方麵。
小奕,你被朝廷征為潁川郡農監長便是孝弟力田中的力田方麵。
至於力田,我朝以農為本,農業為生之本也,朝廷自然希望大家勤於耕作,達到家給人足,國家富裕。而你的師父和你共同向朝廷提議了新的種田方法和思路,所以你的資格完全滿足察舉製的要求。
而且,這也將是你通過正規途徑走向仕途最快的方法,我若預料不差,明年這個時候你將馬上迎來你的第二次升遷。”
“這是為何?”荀惲忍不住的插嘴。
賈逵若有所思的看了郭奕一眼,輕聲道:“你們試想一下,種田和戰爭沒有什麼分彆,無所謂需要三個方麵,天時、地利、人和。
天氣的因素誰都不敢說,但是小奕管的是潁川郡,這裡距離天子最近,無論出現什麼惡劣的天氣,你這邊都將是最先被救援的。
至於地利,潁川的田地在這幾年的開墾下最是肥沃,外加河流縱橫,取水方便,可以說完全領先於彆的州郡。
至於人和,那更不必細說,種地需要人、工具,這兩樣小奕比我還清楚該怎麼去做。
三個優勢小奕全部占據,自然明年他所管轄區域收成最好,晉升隻是早晚的事情,可以說替你安排這個官職的人當真是煞費苦心,為你選了一條最安全、最穩妥、最快的晉升之路。
朝廷不會為了一個農監長下達聖旨,但是小奕不同,因為這是有人在給你造勢,因為你年齡太小,隻有引起足夠的注意,當你有了足夠的資本時,升遷才會變成理所應當。”
當賈逵解釋清楚後,郭奕陷入震驚中不可自拔,他之前想了很多方麵,但大多數都是向壞的一方麵想的,怎麼都沒有想到有人在為自己的仕途鋪路。
那個人會是誰?曹操?荀彧?還是自己的父親?但無論是誰替自己鋪平這條路子,必然都經過了曹操的許可。
此時困擾他多時的事情終於想通,他也明白為何自己會被曹操征為軍師祭酒屬的同時又會被朝廷征為農監長。
軍師祭酒屬雖說屬於曹操開府的屬官,但是因為供職於軍中,一旦郭奕的功勞足夠之後,便可隨時任軍職,走的是武官方向。
而農監長走的是文官路子,曹操顯然希望他是文武同行,戰時從軍,定時從文,這一通任命裡麵包含了曹操對他所有的期望。
郭奕常常的呼出一口氣,俊秀的臉龐上升起一絲紅暈,他向賈逵行了一禮,說道:“梁道兄一句話,解我困擾已久的問題,以後還請能能多多提點與我,奕感激不儘。”
賈逵笑著扶起郭奕,說道:“這次經你的提議,絳縣逃過一劫,我也被朝廷封為河東郡丞(郡太守的助手),河東郡經此一亂,百廢待興,還要仰仗小奕你的方法,來快速幫河東郡恢複農產才是。”
這種事情對於郭奕來說自是不難,他連忙答應下向河東派一名懂農耕新法之人,順便家中工坊生產的新式農具優先提供給河東郡,賈逵自然大喜。
一邊的荀惲在替郭奕高興的同時又有些失落,不自禁地向賈逵問道:“梁道兄,那我今後的仕途會如何?”
賈逵和郭奕相視一笑,前者不由地笑道:“小惲,你父親如今歸為尚書令,離著九卿之位不過一步之遙,他日封侯亦是早晚的問題,你怎麼為自己擔心仕途?”
“你們切莫笑我,說真的,原來我是從來不考慮這些問題,但是看到小奕拚搏的樣子,我想…我也想靠自己的能力打下一片天空,還請梁道兄能教我。”
荀惲說完之後俯身向賈逵行了一禮,賈逵扶住他,看著他眼中堅定的目光,明白他的想法不是一時激動而言。
此時他的心中也夾雜著稍許的興奮,眼前的兩個少年是他近十年來見過的最優秀的兩人,一人聰明異常,識進退;另一人,好學、謙恭、務實。
看著荀惲,賈逵輕輕點了點頭,一臉讚許的模樣,說道:“你的起點有些不好,若是靠你自己努力,也許你將會付出比彆人更多的艱辛,你決定要如此嗎?”
人立誌無非是常立誌和立常誌,前者通向失敗,後者雖然艱辛,但多會成功。
荀惲肯定的點了下頭,望了一眼郭奕,柔聲道:“我有這麼好的兄弟為目標,我一定會堅持下去。”
太陽越升越高,眼看已經接近正午,襄城縣令府中的一處角落裡麵,兩個年輕人和一名青年人激烈的說著外人不知的話。
當三人結束談話的時候,各有些口乾舌燥,大概是曹公早已計算好了時間,府衙廳堂至後院兩邊的小道上,十幾個衣著光鮮的侍女端著酒水和吃食魚貫而出。
不一會的功夫,廳堂、院中的食案上早已擺滿了應有之物,對於此時有些饑渴的人群看來,當真是琳琅滿目。
靚麗的侍女分侍在文案的左右,幾個曹府的仆從也在這時從通道中走出,看著滿場的官員、武將,一一將他們引致各自的文案前。
郭奕和荀惲此時的官職並不高,他們之所以處在此地皆是因為軍功在身,兩人聽到彆人喊自己的名字時,連忙走了過去。
此時廳中的食案是一人一席,而院中的食案是兩人一席,也不知是不是有人安排的細心,郭奕和荀惲兩人正好共用一個食案。
賈逵已經被封為郡丞,雖說品秩不高,但是較兩人的位置卻是靠前了幾多,三人相互拱了拱手,各自正身跪坐下去,等著曹公和幾個重要人物登場。
郭奕和荀惲雖說坐的是末端,但是視線卻不錯,正好能把院內所有的情景收之與眼底。
至於夏侯惇和馬超,兩人這一會極是熟絡,在仆從將兩人引致廳堂後,馬超見沒有郭奕的身影,連忙四處尋找。
夏侯惇看著他一臉焦急地樣子,笑道:“孟起賢侄,你就彆再找了,來到許昌,自然要遵從這邊的規矩,以奕小子目前的實力,還輪不到他進廳堂的時候。”
馬超又在人群中搜尋了一下,始終沒有看到郭奕,隨之放棄了尋找,跟著夏侯惇的步伐進了廳堂。
又過了片刻的功夫,曹操一人當先,曹仁、荀彧跟在其後,今天的正主也走了過來,幾人的座位早就定好,除了於禁、李典之外,其餘的全部進了廳堂。
李典離著郭奕的位置近些,他坐下後不久就看到了郭奕,在郭奕的目光轉向他之後,李典兩手做了個往下壓的動作,然後又輕輕的笑了笑。
他的動作很隱蔽,不易被人察覺,郭奕由於知道他有話要說,卻看得透徹,他略一思忖,便明白這是對方讓他放心的意思,看來李典也從曹操那裡探來了小道消息。
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卻難,郭奕看著李典的背影心裡暖意洋洋,充滿了感激。
李典是個武官,對於文官中的事情並不明白,之前當郭奕收到聖旨和曹操手書的時候,幾人不明白裡麵的意思,李典卻一直為他擔心。
來到襄城之後,李典和於禁在向曹操彙報戰況的時候,李典更是極力讚美郭奕,雖然不知曹操對郭奕安排的用意,但卻希望郭奕會被重用。
幸好事情的發展是在向好的一方麵發展,得到曹操肯定的回複之後,李典終於放了心。
就在大家坐定的時候,龐統扶著郭嘉施施然的走了出來,大家對於郭嘉自是不陌生,對於龐統卻並不認識。
幾人交頭接耳的相互打聽郭嘉旁邊的人到底是誰,隻是龐統在荊州或許有些名氣,但是在朝堂之上,極少的人知道他的名字,見過他的人幾乎沒有。
所以,大家相互詢問了一下,卻沒有人知道眼前的龐統到底是何人,隻能將所有的好奇壓在心裡。
龐統扶著郭嘉進了廳堂之後,在仆從的安排下坐在曹操右手不遠的地方,這讓不少人又開始議論起來。
名不經傳的人其貌不揚,來了之後還占據了一個高位,緊挨著郭嘉,顯然要麼是名士,要麼便是即將被賦予高位,大家自然保持了較高的關注度。
在龐統坐定之後,幾名仆從又引著幾個生麵孔從左右的通道中走了過來,郭奕抬頭細看了一下,對著身邊的荀惲說道:“好戲登場了,孫權和南匈奴的人都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