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9節 宮商角徵羽,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這六種聲音並非人們的內心原來就有,而是人們的內心受到外界事物影響才造成的。所以古代聖王注意能夠影響人心的外界事物,用禮來引導人們的意誌,用樂來調和人們的性情,用政令來統一人們的行動,用刑罰來防止人們做壞事。用禮、用樂、用政令、用刑罰,手段雖然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就是要統一民心而實現天下大治。

凡是音,都出於人心。感情激動於心,所以就表現為聲。把聲組成動聽的曲調,就叫做音。所以太平盛世的音,它的曲調安詳而歡樂,反映了當時政治的和諧;混亂世道的音,其去掉怨恨而憤怒,反映了當時政治的紊亂;亡國之音,它的去掉哀傷而深沉,反映了當時人民的困苦。由此看來,聲音和政治是相通的,有什麼樣的政治就有什麼樣的聲音。

宮聲代表君,商聲代表民,角聲代表民,徵(zhǐ)聲代表事,羽聲代表物。如果這五聲不亂,就不會出現不和諧的曲調。如果宮聲混亂,其音散漫,象征著國君的驕悠;商聲混亂,其音不正,象征著官員的腐敗;角聲混亂,其音憂傷,象征著百姓的不滿;徵(zhǐ)聲混亂,其音悲哀,象征著百姓的徭役太重;羽聲混亂,其音危急,象征著物資匾乏。

如果五音都亂,秩序蕩然,那就會奏出所謂的慢音。到了這一地步,國家的滅亡也就不剩幾天了。鄭、衛之音,屬於亂世之音,接近於慢音了。男女幽會、****風氣盛行地方的音,屬於亡國之音,它反映了國家政治的極端混亂,老百姓的流離失所,統治者的欺上瞞下自私自利而不可救藥。

凡是音,都是出於人心。而比音高級的樂,則是和社會倫理相通的。所以懂得聲而不懂得音為何物的,那是禽獸;懂得音而不懂得牙為何物的,那是普通百姓。隻有君子才懂得樂,所以君子才能辨彆聲而進而懂得音,從辨彆音進而懂得樂,從辨彆樂進而懂得政事,於是就有了一整套的治國方法。所以,對於不懂得聲的人,就沒法和他再進一步談音;對魚不懂得音的人,就沒法和他再進一步談樂。

懂得樂的人也就近乎懂得禮了。禮樂都能夠懂得,那就叫做有德。德,就是得到的意思。所以,無論多麼隆重的樂,並不是為了極儘聽覺上的享受;無論多麼盛大的食饗之禮,並不是為了極儘味覺上的享受。舉例來說,演奏《清廟》樂章所用的瑟,上麵是朱色絲弦,下邊是稀疏的孔,奏出的聲音並不是多麼悅耳,一個人領頭唱,隻有三個人應和,其目的顯然不在於追求動聽。

又如大饗之禮,以水代酒而且放在前列,盤子裡放的是生肉生魚,肉汁也不加任何調料,目的顯然也不在於追求好吃。由此看來,古先聖王製禮作樂,目的並不是要滿足人們口腹耳目婦人享受,而是要教育人民辨彆好壞,回到做人的正道上來。

人生下來是好靜的,這是先天賦予的本性。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變為好動,這是本性受到了引誘。人的認識和外界事物相交接,就會表現為兩種態度:喜好和厭惡。喜好或厭惡的態度如果從人的自身得不到節製,再加上對於外界事物的引誘不能自我反省和正確對待,那麼人的天性就會完全喪失。本來外界事物就在不斷地影響著人,如果再機上人在主觀上對自己的好惡反應不加限製,那就等於外界事物和人一接觸就把人安全征服了。

人被外界事物完全征服,就等於人的天性完全喪失,放縱人欲。人到了這一地步,就會產生犯上作亂欺詐虛偽之心,就會乾出縱歡放蕩胡作非為的事情。以至於強者壓迫弱者,人多欺負人少,聰明人欺騙老實人,勇猛的人折磨怯懦的人,有病的人得不到照顧,老幼孤獨的人也得不到關懷。這是天下大亂的辦法,行不通的。

有借鑒在此,所以古代聖王就製禮作樂,為人們製定出節製的辦法:有關喪服、哭泣的規定,這是用來節製喪事的;鐘鼓乾戚等樂器舞具,這是用來調節安樂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用來區彆男女的;射禮、鄉禮、食禮、饗禮,這是用來規範人們交往的。用禮來節製民心,用樂來調和民性,用政令加以推行,用刑罰加以防範。禮、樂、刑、政,如果這四個方麵都得到貫徹而不發生梗阻,也就具備王道政治了。

樂的作用在於協調上下,禮的作用在於區彆貴賤。上下協調就會互相親近,貴賤區彆就會互相尊重。過分強調樂會使人際關係隨便,過分強調禮會使人際關係疏遠。要使人際關係內心感情融洽外表互相尊重,這就是禮樂應儘的職能了。禮的製度建立了,貴賤的等級才有區彆。月的文采協調了,上下的關係才能和睦。善惡的標準明確了,好人和壞人也就容易區彆了。用刑罰來禁止強暴,用爵位來推舉賢能,政治也就公平了。用仁來愛護人民,用義來糾正邪惡。這樣一來,老百姓就能治理得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