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節 一獻之禮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1節 一獻之禮,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主賓的人選,由國君指名決定,被指名的人要稍稍上前婉言推辭,表示不敢當。在國君重申的決定之後,主賓這才再拜叩首,接受任命,並到大門外等待主人的正式邀請。於是,國君在庭中向卿大夫行拜禮,然後上堂入席。接著,有司把主賓迎進門,來到庭中。儘管燕禮中的主賓並非嚴格意義上的主賓,但在形式上依然是燕禮中的重要人物。因此,在主賓進入中庭之後,國君要從正堂上走下1級台階向他作揖,來表示優待和禮遇。
同樣,宰夫雖然擔任主人,但他隻是用來代替國君獻酒的,並非燕禮上真正的主人。因此,宰夫在走上、走下正堂時都不得走東階,而隻能和其他人一樣走西階。
燕禮從主賓和主人行一獻之禮開始。一獻之禮又稱為三爵之禮,大致分為3個步驟: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稱為獻;次由客還敬,稱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觶或爵後,先自飲而後勸賓客隨著飲,稱為酬,合起來稱為一獻之禮。在獻的環節中,有洗爵的步驟,因此,一獻之禮又稱為三爵之禮。
主賓和主人登上正堂後,彼此行禮。然後,主人準備向主賓獻酒。獻酒的儀節是程序化的,在燕禮中反複出現。按照宴飲的禮節,主人在斟酒之前,要先下堂到庭中的洗器前洗手、洗酒器爵或觚,來表示鄭重和恭敬。此時,主賓不能獨自在正堂上安坐,那樣有役使主人之嫌,是自大的表現,所以要隨著下堂。此時,主人要辭謝對方下堂,主賓要以禮作答。
洗手、洗爵完畢,雙方一起上堂。接著,主人再次下堂洗手,來表示為對方倒酒的鄭重。出於同樣的原因,主賓要再次下堂,彼此之間辭讓的儀節和剛才一樣。於是,雙方再次上堂,主人倒酒之後,向主賓獻酒。主賓拜謝後接過酒爵,入席坐下做食用前的祭祀,也就是先用菜肴祭祀,再用酒祭酒,意在紀念先世創造這些食物的人。主賓祭祀完畢,要稱讚酒的甘美,主人答拜,主賓將爵中之酒飲儘,拜謝主人,主人答拜。這是主人向賓客獻酒,就是一獻之禮中的獻。
接著是主賓倒酒回敬主人,也就是所謂的酢,儀節和獻基本一樣,隻是主賓、主人的角色發生了轉換;主賓成了敬酒者,主人成了接受敬酒者。因此,兩人的禮節正好和前麵相反。唯一不同的是,主人喝完酒之後,不能讚美酒的甘美,因為酒是自己的。酢結束後,主人拿著空觚下堂,放入庭中的篚內。
然後,再由主人行一獻之禮的酬禮,一獻、一酢、一酬,一獻之禮才算完成。但是,燕禮中的主人不是真正的主人,主賓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主賓,真正的主人是國君。所以,燕禮在儀式上不得不有所變通,在保持主賓主人儀式的同時,要兼顧到國君的尊嚴。為此,在主賓、主人獻、酢之後,穿插了主人向國君獻酒的儀節,這是其他宴飲禮節所沒有的現象。
主人向國君獻酒時,主賓不敢在堂上安處,要主動走下堂回避。國君請主賓上堂,以示優待和禮遇,主賓這才上堂,站在西序的內側。主人下堂洗手,洗國君專用的象觚;然後上堂倒酒獻給國君。國君拜謝後接過象觚。主人下堂,麵朝北向國君行拜送禮。於是,國君作食用前的祭祀,祭祀完畢,將象觚中的酒飲儘,拜謝主人。主人在堂下答拜,然後上堂接過象觚,再下堂放入膳篚。
按理的話,接著要由國君洗手、洗爵,倒酒之後回敬主人,但是主人不敢和國君行此大禮,所以隻能自己為自己敬酒。主人下堂,另取一個酒爵清洗,再上堂倒酒。由於這酒是代表國君回敬的,所以要從膳尊中取出。然後主人下堂,在東階下向國君再拜叩首,國君為主人的再拜之禮答拜。接著,主人做使用前的祭祀,祭祀完畢,將酒飲儘,向國君再拜叩首。國君為主人的再拜之禮答拜,主人將空觚放入篚中。
主人酬賓的儀節,此時才能得以繼續進行。主人下堂洗手、洗觚,上堂從方壺中倒酒後,向主賓行拜禮,主賓答拜還禮。主人代替國君祭酒,接著飲酒;主賓不敢當此大禮而推辭。主人將觚中的酒飲儘後拜謝主賓,主賓答拜。主人清洗觚之後從膳尊中酌酒,主賓拜謝後接過觚,主人拜送。主賓入席祭酒,祭祀完畢,將觚放在菜肴的東側。
主賓的獻酬之禮完畢之後,是由國君自上而下地為臣下進酒勸飲。燕禮的勸飲,每次都是把舉爵作為開始的信號。而國君所舉的爵,要由專門的人準備好,並放在國君的席位前。
由於燕禮上的人數很多,身份等級彼此不同,而且每人都要被勸酒,所以這個程序相當漫長和繁多複雜。《禮記》中把這一係列程序概括為以下幾句話:宰夫首先向國君獻酒,國君飲過之後,舉杯向在座的人勸酒;然後宰夫又獻酒給卿,卿飲過之後,又舉杯向在座的人勸酒;然後宰夫又獻酒給大夫,大夫飲過之後,又舉杯向在座的人勸酒;然後宰夫又獻酒給士,士飲過之後,又舉杯向在座的人勸酒;最後才是庶子獻酒。在燕禮中先後要為君、卿、大夫、士4次舉爵勸酒,被稱為四舉旅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