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節 冠禮中長者的教誨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1節 冠禮中長者的教誨,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冠者回家脫去爵弁服,換上玄冠、玄端和雀色的蔽膝,手裡拿著一隻雉鳥,前往拜見國君。冠者和國君見麵時,要將雉鳥放在地上,不能親手交給國君,因為親手授受是尊者和尊者之間的禮節。之後,冠者拿著雉鳥再分彆去拜見卿大夫和鄉先生。所謂的鄉先生,就是指退休的卿大夫。這是冠者首次用成人的身份去拜見國君、鄉大夫、鄉先生,所以《禮記》中說:戴上緇布冠,穿上玄端服,拿著禮品去拜見國君,把禮品放在地上,表示不敢直接授受;接著又拿著禮品去拜見鄉大夫和鄉先生,都是用成人的身份前去拜見。
冠者拜見尊長之後,主人會用醴酒來酬謝正賓,用的是一獻之禮。所謂一獻之禮,包括獻、酢、酬,獻就是主人先向賓客敬酒,酢就是賓客用酒來回敬主人,主人先自飲,然後酬就是斟酒再回敬主人。為了表示對正賓的感謝,主人用5匹帛和兩張鹿皮相贈。冠禮至此結束,正賓告辭,主人送到門外,再拜,並派人將盛有牲肉的禮送到正賓的家中。
鄉大夫、鄉先生在接見冠者時,要對冠者有所教誨。在教誨的內容上,《儀禮》中未曾提及,幸運的是,《國語》中對趙文子行冠禮後拜見諸卿的情況有詳細的記載,可以彌補《儀禮》的不足。《國語》中記載:趙文子先去拜見欒武子,武子說:我曾和你的父親趙朔共過事,他這人有些華而不實,希望你今後注重務實;趙文子又去拜見範文子,文子說:從今以後你要懂得戒慎;有賢德的人,在恩寵加深時總是更加謹慎,隻有德行不足的人才會因為恩寵而驕奢。
趙文子又去拜見韓獻子,獻子說:記住!你成年之初就應該向善,要不斷地由善進入更善的境界,這樣,不善就無法靠近你了;如果你一開始就不能向善,不斷由不善進入更加不善的地步,那麼善就和你無緣了;猶如草木的生長,事物總是依類相從的;人有冠禮,好比宮室有牆屋,要勤加修整;除此之外,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趙文子又去拜見智武子,武子說:孩子要記住,你曾祖趙成子的文采,祖父趙宣子的忠誠,難道可以忘懷嗎!孩子要記住:有趙宣子的忠誠,再加上趙成子的文采,侍奉國君就沒有不成功的。最後,趙文子去拜見張孟,趙文子先把前麵幾位長者的教導敘說了一遍,張孟說:他們說得太好了!如果你聽從欒武子的話,就可以達到範文子所教導的境界,就可以弘揚韓獻子的告誡,將來就可以成就圓滿;如果你牢記智武子說的道路就好了;這都是先王的陰德在滋潤你啊!
從《國語》的這段精彩敘述中,我們可以充分地看到,冠禮和教育的關係是多麼的密切!
周代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的宗法製度,在位的帝王去世,嫡長子無論年紀長幼,都可以即位。但是,隻要即位的新王沒有成年,就不能執掌朝綱。例如,周武王去世時,成王年齡幼小,雖然入承大統,但是並不具備親政的能力,隻能由周公攝政。直到成王成年之後,周公才還政於成王。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未成年者不具備成為王侯的資格。又比如嬴政13歲就即位秦王,根據《史記》記載,直到9年後的四月,也就是22歲的時候,他才開始親政。可見,對於帝王而言,冠禮具有特殊的意義。不僅如此,一般的士人如果沒有行冠禮,也不得擔任重要官職。
西漢王朝對於帝王的冠禮非常重視,根據《漢書》記載,漢惠帝行冠禮時,曾經宣布大赦天下,這也是曆史上因為帝王行冠禮而大赦天下的開始。後來,又有因為太子行冠禮而賜百姓爵位的,根據《漢書》記載,景帝即位後三年正月,皇太子行冠禮,賞賜百姓中作為父親繼承人的爵位一級;元鳳四年,昭帝加冠,賜各侯王、丞相、大將軍、列侯、宗室下至吏民金帛和牛酒,各自都有等級差彆;賞賜天下臣民爵位等級,停止納第四年、第五年的人口稅;三年以前更稅未交的,都免交;下令天下歡宴五天。如此看來,帝王冠禮頗似普天同慶的節日。
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次子馬防,在漢肅宗時擔任過衛尉,他的兒子馬钜經常跟從在馬防的左右。根據《後漢書》記載,肅宗六年正月,馬钜到了冠禮的年齡,肅宗特拜馬钜為黃門侍郎,並且親臨馬钜的冠禮現場。可惜的是,曆史書中皇帝親臨臣子冠禮的記載僅此一例。
從南北朝到隋朝,冠禮被廢止而不再舉行。柳宗元在答複韋中立的書信中談到,“冠禮,數百年來人們都不舉行了”。從唐朝到宋朝,曾經在有品級的官員中實行過冠禮,按照品階的高下,加不同的冠。
宋代的一些士大夫痛感固有文化的迅速流失,主張要在全社會推行冠、婚、喪、祭等禮儀,以此來弘揚儒家的文化傳統。司馬光痛心疾首地說:廢除冠禮,使得人情淺薄,從小到大也不知道成人之道,從而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司馬光在它的《書儀》中,製訂了冠禮的儀式,規定男子12至20歲,隻要父母沒有在服喪期,就可以行冠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