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0節 姓名字,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加冠之前,先由讚著為冠者梳頭,再用帛將頭發包好,做好一切準備。為了表示潔淨,正賓都要先到西階下麵洗手,然後上堂到將冠者的席前坐下,親手將冠者頭上包發的帛扶正,然後起身,從西階走下1級台階,從有司手中接過緇布冠,走到將冠者的席前,先端正他的容儀禮,然後致祝辭說:月份和時日都很吉祥,現在開始為你加冠;拋棄你的童稚之心,慎養你的成人之德;願你長壽吉祥,廣增洪福。祝辭完畢,正賓親手為他戴上緇布冠。接著由助手為冠者係好冠纓。冠者進入房中,脫去采衣,換上和緇布冠配套的玄端服走出房間,麵朝南,來向賓客展示。

二加、三加之禮的儀節和加緇布冠的儀節基本相同,隻是第二次加冠的時候,正賓需要從西階走下2級台階,第三次加冠時要走下3級台階,這是因為捧持皮弁冠和爵弁冠的有司站在不同的位置。此外每次加冠的祝辭會略有變化,但是意思是相同的,基本上都是勉勵冠者拋棄幼小嬉戲惰慢之心,而樹立進德修業的誌向。這是前輩對冠者的衷心祝願,是成年教育的重要內容。祝辭之後,冠者都要應答。每次加冠之後,冠者都要進入房間換上相應的服裝,然後走出房間,來向賓客展示。

不難發現,冠禮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進行容體、顏色、言辭、口才的教育,其中有很深的含義。《禮記》中說道:禮儀該從哪裡做起呢?應該從舉止得體、態度端莊、言談恭順,然後禮儀才算完備;以此來使得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親、長幼和睦;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親,長幼和睦,然後禮儀才算確立。

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人懂得禮儀,而禮儀是以容貌端正、神色莊敬、辭令恭順為基礎的。舉行成人之禮,首先要從容體、顏色、辭令的教育開始,因此,讚著、正賓才會不厭其煩地為之梳理頭發、扶正帛巾,並且讓他展示體貌。《儀禮》中說:冠禮,是成人之禮的開始。劉向也曾說,冠禮的意義在於內修心德,外修禮文,既要修德,又要正容。孔子說:君子衣冠整齊,目不斜視,使人見了就讓人生敬畏之心,這不也是威嚴而不凶猛嗎?

三次加冠之禮完成後,就會舉行醴(lǐ)冠者的儀式,醴是甜酒的意思。冠者的席位在堂上的室門西邊,正賓向冠者敬醴酒,並致祝辭:甘美的醴酒醇厚,上好的菜肴芳香,卿下拜受觶(酒器),祭獻菜肴和醴酒,來奠定你的福祥;承受那上天的美福,長壽之年猶不忘懷。冠者按照規定的禮節飲酒,然後起身離席,為冠禮圓滿完成而拜謝正賓,正賓答拜還禮。

古人有姓、有名,還有字,如諸葛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根據《禮記》記載,上古時代,男孩生下來3個月,由母親抱著去見父親,父親會拉著孩子的右手,用食指輕撓他的下巴,為他取名。20年之後,當孩子長大成人,則要在冠禮上由正賓再為他取一個表字。

在姓名之外取表字,是為了表示對父親所起名字的敬重。在古代的社會交往中,隻有長輩對晚輩,或者尊者對卑者可以直呼其名。平輩之間、晚輩對長輩則要用字相稱,來表示尊敬,否則就是失禮。也就是說,“字”是成人交際時使用的,所以《禮記》中說:對冠者要稱字而不稱名,這因為他已經是個成年人了。

正賓為冠者取字是有嚴格儀式的,從西階走下廳堂,站在正對西廂房的地方,麵朝東。主人從東階走下廳堂,站在正對東廂房的地方,麵朝東。冠者站在西階下的東側,麵朝南。正賓為冠者取表字,並致祝辭:禮儀已經齊備,在次良月吉日,宣布你的表字;你的表字無比美好,是適合英俊男子所有的;適宜就是福佑,願你永遠保有;你的表字就叫伯某甫。

周代的表字,首字表示排行,用伯、仲、叔、季表示,視情況而定;末尾的字“甫”,或者是“父”字,是對男子的尊稱;中間的字,一般和名的字義有聯係,比如,孔丘,字仲尼父,仲是排行,尼和丘相對,丘是山丘,尼是尼山,是孔子出生的地方。末尾的那個字可以省略,所以孔子的字通常可以稱為仲尼。

當今時代,大家已經很少再有人取字了,但是,隨著成人禮的複興,取字會不會是當今時代最為流行的時尚行為呢?

冠禮完畢後,冠者需要拜見有關的尊長。冠者先從西階走下廳堂,轉身東行,走出庭院的東牆,麵朝北,拜見在這裡等候的母親,並獻上乾肉,來表示敬意。母親拜受後準備離開,冠者拜送,母親又拜。這一過程中,作為兒子的冠者隻對母親拜一次,而母親卻拜了兩次,這是上古時代婦人對成年男子的拜法,稱為俠(jiā)拜。

冠者又去拜見站在堂下的親戚,親戚向冠者行再拜之禮,冠者答拜還禮。然後,冠者走出廟門、進入寢門,去拜見姑姑和姐姐,儀節和母親一樣。冠者拜見母親、兄弟等,是表示在家中從此以成人之禮相見,所以《禮記》中說:加冠以後去拜見母親,母親答拜;去見兄弟,兄弟對他再拜;這都是因為他已經是成人,家人對他施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