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2節 國學的精髓是原著,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商湯繼承祖業而積極進取,開創了新王朝的基業。他恭誠敬天,奉行天意,因而獲得上天的保佑。千百福祿歸王所有,因為他是忠誠的天之子,他英武威嚴,戰無不勝,他衝鋒敵陣,氣勢如同熊熊火焰,沒有敵人敢於阻截。他既蔑視敵人,英勇無畏,又能采取正確的戰略,從而征服天下,是智勇雙全的英雄。他又是賢明的執政者,他既不爭勝也不急求,既不太剛也不太柔,他明哲聖德日益增進。久久不息禱告神明,勵精圖治,選賢與能,做諸侯的表率,是諸侯的依靠。

對於湯,周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讚揚的,因為他的品格也是周代統治者的理想品格。不過周代的政治家吸取殷商覆滅的教訓,把殷商的天命論加以發展和改造,提出“天命無常,唯德是從”,認為天命不是永久不變的,上天是道德之神,仁德愛民才能獲得和保持天命不變,因而突出執政者的道德,同時對理想人格加以豐富的發揮,推動曆史前進一大步。

英明睿智大商始祖,永久興發福澤禎祥。上古時候洪水茫茫,大禹平治天下四方。遠方之國均為疆土,幅員廣闊而又綿長。有娀氏女青春年少,上帝讓她生子立商。

玄王商契威武剛毅,接受小國認真治理,成為大國政令通利。遵循禮法沒有失誤,巡視民情處置適宜。先祖相土武功烈烈,四海之外順服齊一。

先祖聽從上帝意旨,到成湯時最合天心。成湯降生適逢其時,明哲聖德日益增進。久久不息禱告神明,敬奉上帝一片至誠,上帝命他九州執政。

接受寶玉小球大球,作為諸侯方國表率。承受上天所降福佑,既不爭勝也不急求,既不太剛也不太柔。施政溫和而且寬厚,千百福祿歸王所有。

接受大小拱璧珍寶,作為諸侯方國依靠。承受上天所賜恩寵,顯示他的勇武英豪。既不震恐也不動搖,既不懼怯也不驚擾,千百福祿都會來到。

武王興師揚旗親征,威風凜凜手持斧鉞。進軍如同熊熊火焰,沒有敵人敢於阻截。一棵樹乾生三樹杈,不能再長其他枝葉。天下九州歸於一統,首先討伐韋國顧國,再去滅掉昆吾夏桀。

還在以前國家中世,湯有威力又有業績。他確實是上天之子,天降卿士作為輔弼。他也就是賢相伊尹,實為商王左膀右臂。

《殷武》:武丁光輝的事業

《殷武》是《商頌》的最後一篇,也是《詩經》305篇詩歌的最後一篇。這首詩歌寫的是殷高宗武丁寢廟落成舉行的祭祀典禮,極力頌揚了殷高宗繼承湯的事業,還有所建樹的中興業績。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興師討伐荊楚,表現出了武丁對荊楚用兵的神速。王師深入敵方險阻,眾多楚兵全被俘虜,寫出了武丁軍隊是在突破險阻中取得節節勝利。掃蕩荊楚統治領土,成湯子孫功業建樹,特彆點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荊楚之地,是因為他是成湯的後世子孫,理應有所作為。

武丁訓誡荊楚,你這偏僻之地荊楚,長久居住中國南方,從荊楚所處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應俯首聽命。從前成湯建立殷商,那些遠方民族氐羌,沒人膽敢不來獻享,沒人膽敢不來朝王。殷王實為天下之長。這裡以成湯征服氐族、羌族的先例來告誡荊楚歸服,可以說是剛柔並舉。

武丁秉承天命統治諸侯,因而四方諸侯入國來朝見天子,諸侯在自己的封地勤治農事,這都是他們應儘的職守。武丁是受天命的中興之主,人民百姓隻能安分守己,按照商朝的政令行動。商朝的國都西亳地處於中心地帶,這裡曾是中興之主武丁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地方,殷商都城富麗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樣。而武丁在位長達59年,說他有著赫赫聲名,他的威靈光輝鮮明,並不過分。

在修建高宗寢廟的時候,登上那座景山山巔,看到鬆樹柏樹挺拔參天,這象征著武丁的中興事業是垂之不朽的。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興師討伐荊楚。王師深入敵方險阻,眾多楚兵全被俘虜。掃蕩荊楚統治領土,成湯子孫功業建樹。

你這偏僻之地荊楚,長久居住中國南方。從前成湯建立殷商,那些遠方民族氐羌,沒人膽敢不來獻享,沒人膽敢不來朝王。殷王實為天下之長。

上帝命令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時來朝來祭,不受責備不受鄙夷,好好去把農業管理。

上帝命令殷王監視,下方人民恭謹從事。賞不越級罰不濫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達諸侯,四方封國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麗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樣。武丁有著赫赫聲名,他的威靈光輝鮮明。既享長壽又得康寧,是他保佑我們後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巔,鬆樹柏樹挺拔參天。把它砍斷把它遠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長長鬆木製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壯溜圓。寢廟落成神靈安恬。

***********

寫到這裡,我們的《詩經》結束了,305首詩歌全部寫完了,我也可以稍微舒一口氣了。在剛開始寫《關雎》的時候,我非常懷疑自己能不能把一整本《詩經》寫下來,於是就這樣小心翼翼地摸索著,就像走進了一片草地,在跋涉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我堅持著,終於走出了這片草地,開心的同時,感覺收獲了很多東西。我會堅持保持經典的原貌,因為我感覺國學的精髓就是原著。我沒有對詩歌進行分類彙總,更不敢斷章取義,隻是一首詩歌一首詩歌地寫著。我希望的是,大家能夠明白《詩經》是什麼內容的時候,讀起來會有一種輕鬆舒服的感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