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5節 周族的聖地,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當時天下清平光明,無敗亂穢濁的政治,這一局麵的形成,是因為文王有征伐的良法。根據《尚書大傳》記載,文王在七年間五次征伐,除去了商紂王的枝黨,為武王攻克紂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武王沿用文王之法而得天下,推本溯源,還是對文王之德的無限尊崇。

多麼清明又是多麼榮光,因為文王有著征伐良方。

自從開始出師祭天,至今成功全靠師法文王,真是我周王朝大吉大祥。

《烈文》:周王對諸侯的讚揚和勸誡

這是一首周成王祭祀宗廟時勸誡勉勵前來助祭諸侯的樂歌,這其中也有周成王自戒的意思。武王伐紂得到了廣泛的支持,除了自己的部下之外,前來助戰的還有八百諸侯。滅亡商紂之後,周王室所采取的一個鞏固政權的重要措施就是分封諸侯,在武王伐紂中助戰的諸侯得到了分封,同時也享有了周王室祭祀先王時助祭的政治待遇。

武王在滅亡商朝後的第二年去世,即位的成王年幼,由叔父周公攝政。周公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亂,七年後還政於成王。此時成王雖然年齡漸長,但畢竟缺少政治經驗,對於他駕馭諸侯的能力,周公不免懷有隱憂。這篇詩歌可能就是周公所作,因為這首詩歌對諸侯具有安撫和約束的雙重作用。

對諸侯的赫赫戰功進行讚揚,其實是用來安撫諸侯,諸侯不僅賜予周王福祉,而且使周王室世世代代受益無窮。助祭的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來助祭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榮耀,而祭祀時周王又肯定了諸侯的功勞,感謝諸侯為建立、鞏固周政權所作出的努力,使得諸侯在祭壇前如英雄受勳,榮耀非常,對周王室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但是,周王作為君臨四海的天子,對諸侯僅僅有安撫,隻讓諸侯懷有感激之情是不夠的,他還必須對諸侯加以約束,使諸侯生有敬畏之心。

周王的訓誡是以斷然的語氣,要求諸侯必須服從,先王的明確訓令是必須要效法的,不僅不要忘記先王之德,更不要忘記先王曾經伐滅了不可一世的商紂王,成王也在周公的輔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亂,也就是說不要忘記周王室具有掃蕩摧毀一切敵對勢力的雄威。諸侯的功績再大,也不過是儘臣子的本分而已,並且仍要一如既往這樣做下去。周王號令諸侯,乃是行君臨天下的威權,並將延綿至子孫萬代。

文德武功兼備的諸侯,以賜福享受助祭殊榮。

我蒙受你們無邊恩惠,子孫萬代將受用無窮。

你們治國不要造罪孽,便會受到我王的尊崇。

思念先輩創建的功業,繼承發揚無愧列祖列宗。

與人無爭與世無爭,四方悅服競相遵從。

先王之德光耀天下,諸侯效法蔚然成風。

牢記先王楷模萬世傳頌。

《天作》:岐山,周族的聖地

這是周武王在岐山祭祀從古公亶父到周文王等曆代君主的詩歌。岐山並非周部族的故土,然而周部族東遷之後,周王朝的發達興旺是從岐山開始的,周人從這裡繼續向東擴展,直至中原的大部分地區。因此,對於周王朝來說,岐山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周部族原來的棲息之地,自然要隆重地祭祀。

對於周人來說,岐山是一座聖地,周族傳至古公亶父,居住在豳地。《史記》上記載,戎狄部落來攻打古公亶父,想得到財物,他就把財物給他們。過了一陣又來攻打,還想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都很憤怒,想迎戰。古公亶父說:人民之所以立君長,是希望君長對他們有利;現在戎狄之所以來攻打,是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在我的治理下,與在他們的治理下有什麼不同?人民是為了擁護我的緣故才去打仗的,但是靠犧牲彆人的父親和孩子來統治,我不忍心這樣做。

因而,他率領周部族,跋山涉水,定居在岐山腳下。而豳地的百姓舉國扶老攜幼,也全部重新回到古公亶父身邊,就連周圍國家的百姓聽說古公亶父仁慈,也多來投奔他。之所以說岐山是周人興起的聖地,似乎也是在極度地推崇古公亶父的仁德。古公亶父不僅熱愛本族的百姓,而且推行仁愛於一再侵犯於自己的異族,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岐山是古公亶父至文王曆代周族首領開創經營的根據地,其後的伐商滅紂就是在這裡積蓄的力量。今天的這首詩歌,應該既是在祭祀聖地,同時又是在祭祀開創經營聖地的賢明君主。由於岐山的事業是由古公亶父開創的,文王後來由岐山遷都至豐地,因此這首詩歌應該是在岐山對古公亶父至文王曆代君主進行祭祀的詩歌,而行祭之人,應該就是文王的繼承人武王。

高聳的岐山自然天成,強調了是上天賜予周部族岐山這塊聖地。周人重視天賜,把天賜視為吉祥,連婚娶都視為天作之合。天賜岐山之後,還需要在這塊根據地上積蓄力量,一共有9代君主在在岐山奮鬥過。滅亡商朝雖然是由武王完成的,但在文王的時候,已經顯示出周將代替商的必然趨勢了。紂王雖然把文王囚禁起來,但這隻能延緩而無法阻止這一曆史發展。岐山作為聖地,經營到文王這裡,已經為武王積蓄了足以滅亡商朝的雄厚實力,包括薑子牙這樣足以輔成偉業的賢臣。闊步行進在康莊大道,分明是先王開創的一條通向勝利的大道。

高聳的岐山自然天成,創業的大王苦心經營。

荒山變成了良田沃野,文王來繼承欣欣向榮。

他率領民眾雲集岐山,闊步行進在康莊大道,為子孫創造錦繡前程。

《昊天有成命》:成王不圖安樂

這是一首祭祀成王的頌歌,文王有大德而最終沒有成就大業,武王有大功而沒能有時間好好治理,成王承接王業,以仁治國,這是蒼天的定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