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節 歌頌文王的頌詩,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士人希望幽王能認識到局勢的嚴重性,士人反問道:災難普遍,難道我不受影響嗎?士人意在警示幽王:大難來臨,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您大王也將身受其害,快清醒清醒吧!改弦更張現在還來得及。士人懷念起當朝的前代功臣,希望向當初召伯那樣的賢明而有才乾的人物出來,匡正幽王的過失,挽狂瀾於即傾。而這又是和斥責奸佞小人互為表裡的,昔日的賢臣開辟國家於千裡之外,如今的奸佞之人損失國土百裡,這種對比真實地反映了今昔形勢的巨大差異。

士人看著滿朝的官員,發出疑問,他想知道,當今之世是否還有赤膽忠心的老臣舊故,這是士人由失望將要絕望之際,迸發出全部力量在寄托那最後的一絲希望。

老天暴虐難提防,接二連三降災荒。饑饉遍地災情重,十室九空儘流亡。國土荒蕪生榛莽。

天降罪網真嚴重,蟊賊相爭起內訌。讒言亂政職不供,昏憒邪僻肆逞凶,想把國家來斷送。

欺詐攻擊心藏奸,卻不自知有汙點。君子兢兢又業業,對此早就心不安,可惜職位太低賤。

好比乾旱年頭到,地裡百草不豐茂,像那枯草歪又倒。看看國家這個樣,崩潰滅亡免不了。

昔日富裕今日窮,時弊莫如此地凶。人吃粗糧他白米,何不退後居朝中?情況越來越嚴重。

池水枯竭非一天,豈不開始在邊沿?泉水枯竭源頭斷,豈不開始在中間?這場禍害太普遍,這種情況在發展,難道我不受災難?

先王受命昔為君,有像召公輔佐臣。當初日辟百裡地,如今國土日受損。可歎可悲真痛心!不知如今滿朝人,是否還有舊忠臣?

蟊(máo)

*********

到這裡,我們把《詩經》中《雅》這一部分詩歌全部寫完了。在上古時期,“雅”和“夏”是相通的,西周時期稱王朝直接統治的區域為夏,因此雅詩就是西周王畿的詩歌。雅詩分為《小雅》和《大雅》兩個部分,詩歌內容主要反映了貴族階級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一是讚頌周民祖先的曆史功績;二是歌頌統治者和描繪貴族階級的豪華生活;三是抒發對社會不公以及黑暗腐敗現象的憂慮和不滿情緒。

《小雅》共74篇,《大雅》共31篇,一共105篇詩歌,多數是朝廷官吏和公卿大夫的作品,但也有大量痛貶時弊、怨世憂時的詩歌。《小雅》的語言生動有致,抒情的味道濃鬱,是《雅詩》中的精華。《大雅》大多是讚美詩,讚頌了統治階級的奢華生活;《小雅》大多是怨刺詩,表達了下層貴族牢騷不平的情緒。從風格上來說,《大雅》雍容華貴,詩歌的味道不濃;《小雅》生動活潑,藝術價值比較高。

寫完了《雅》,我們現在進入《詩經》的最後一部分——《頌》。

《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在歌頌祖先的功業。《頌》詩又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首詩歌,都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來看,《周頌》和《大雅》中的大部分詩歌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中的小部分和《小雅》中的大部分詩歌產生在西周後期至東遷時;《國風》中的大部分詩歌和《魯頌》、《商頌》產生在春秋時期。

下麵,我們來欣賞一下這些《頌》詩。

周頌·清廟之什

《清廟之什》一共有10首詩歌,它們分彆是《清廟》《維天之命》《維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將》《時邁》《執競》《思文》。

《清廟》:祭祀文王的樂歌

《詩經》有四始,《清廟》是《頌》之始。這首詩歌是成周洛邑建設完成後,周公率領群臣告祭文王、還政成王的樂歌,通過對告祭還政的禮讚,表達出對周人祖先功德的感謝和企盼德業永繼的願望,強化了周人天命王權的神聖理念,標誌著周代立子立嫡宗法製的最後確立。這首詩歌是讚美周文王功德的頌歌,後來也成為西周王朝舉行盛大祭祀以及其他重大活動通用的舞曲。

周文王姬昌,在殷商末期為西伯,西伯是一種爵位。文王在位五十年,他繼承後稷、公劉的事業,遵照古公亶父、季曆的法則,篤行仁義,尊敬長者,慈愛幼小。西伯暗自行善,招賢納士,薑子牙、辛甲等很多賢士來歸服,並先後討伐犬戎,伐密伐崇,從岐下遷都到豐地,奠定了周部族進一步壯大的雄厚基礎。文王在世的時候,雖然沒有實現滅商立周、統一中原的願望,但他善於治理國政,使得周部族向外顯示了信譽和聲威,為他兒子周武王姬發的伐紂興國鋪平了道路。所以,在周人的心目中,他始終是一位具有威德、神聖不可超越的開國賢君。

莊嚴而清靜的宗廟,助祭的公卿多麼莊重顯耀!

濟濟一堂的眾多官吏,都秉承著文王的德操。

為頌揚文王的在天之靈,敏捷地在廟中奔跑操勞。

文王的盛德實在顯赫美好,他永遠不被人們忘掉!

《維天之命》:順應文王的遺教

這首頌詩是祭祀文王的作品,從內容上來看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是說文王順應天命,品德純美。後一部分說文王的德業澤被後世,後代應當遵從文王的遺教,把文王之德發揚光大,表示出順應文王的遺教便是對文王最好的告慰。詩歌頌揚了文王德配上天,對他的美德頂禮膜拜,這正是周公攝政製禮,確定祭祀文王的禮法規矩之後,創作祭舞祭歌的必然主題。

是那上天天命所歸,多麼莊嚴沒有止息。

多麼莊嚴光輝顯耀,文王的品德純正無比。

美好的東西讓我安寧,我接受恩惠自當牢記。

順著我文王路線方針,後代執行一心一意。

《維清》:武王沿用文王之法而得天下

這是一首在祭祀儀式現場所頌唱的,歌頌文王德行的詩歌。所謂的文王之德,就是正確地描述出了上天的運行規律,從而破除了殷商的宿命論。從文王開始,祭祀的權利也由商紂王轉到諸侯君主的手中,人們再也不必隻是在商王祭祀時參與配合祭祀。人們能夠自己舉行祭祀儀式,表明了人們渴望自由的思想,渴望自己能夠自由地向上天祈福,這在使用宗主神嚴密統治的殷商王朝是一件極大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