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節 先民祭祀全過程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6節 先民祭祀全過程,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鼓鐘》:亂離之世中的鼎盛之樂
西周末期,周王室衰微,周朝的禮樂製度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周朝的一位賢者,在淮水邊聽到了奏樂之聲,而且演奏的音樂是雅樂。他聆聽著音樂,不由得想起了周王朝前期的善人君子,從很大程度上,發出了對當今時代混亂的感慨。
聽著雅樂的鐘鼓鏗鏘,麵對著滔滔奔流的淮水,他不禁悲從中來,憂思縈繞。雅樂是周王朝的正樂,在周王朝鼎盛時期,鐘鼓齊鳴、琴瑟和諧,更重要的是,那時候有眾多的淑人君子。而此時,再奏起雅樂,卻給人一種發自內心的悲涼感。這些音樂,走過了周朝最輝煌的曆史,也走到了周朝國運衰微的末世。在亂離的末世中,聽到這種盛世之音,會給人何等的感慨,悲從中來,不禁眼淚盈眶。
周王朝之所以擁有鼎盛時期,是因為那時有很多的淑人君子,他們有德有才,共同創造了無比輝煌的西周王朝。而如今的西周王朝,漸漸地走到了末世,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當初那樣的淑人君子太少了!
敲起鐘聲音鏗鏘,淮河水浩浩蕩蕩,我的心憂愁而又悲傷。那善人君子啊,想起他叫人怎麼能忘。
敲起鐘聲音和諧,淮河水滔滔不歇,我的心憂愁而又悲切。那善人君子啊,他的品行正直無邪。
敲起鐘擂起鼓點,樂聲回蕩在淮上三洲,我的心悲哀而又難受。那善人君子啊,他的德行將永垂千秋。
敲起鐘聲音清脆,又鼓瑟來又彈琴,再加笙磬一起和諧奏鳴。演奏起雅樂和南樂,吹籥歌舞合拍分明。
籥(yuè)
《楚茨》:華夏先民祭祀的全過程
這是一首祭祖祭神的樂歌,它描寫了祭祀的全過程,從祭祀前的準備一直到祭祀後的宴樂,詳細地展現了周代祭祀的儀製風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華夏先民在祭祀時的那種熱烈莊嚴的氣氛,還有家族歡聚宴飲時融洽歡欣的場麵。
人們清除掉田地裡的蒺藜荊棘,種下的黍子,如今已經獲得了豐收。豐盛的糧食堆滿了穀倉,釀成酒,做成飯,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就可以用來獻神祭祖,祈求鴻福了。人們步履整齊嚴肅,儀態端莊,先將牛羊涮洗乾淨,宰剝烹飪,然後盛在禮器中奉獻給神靈。祖宗都來享用祭品,並且降福給後人。掌廚的恭謹敏捷,或燒或烤,主婦們勤勉侍奉,賓客主人之間敬酒酬酢。整個儀式是那麼的井然有序,大家更是笑語融融,恰到好處。
祭祀中大家都極其恭謹,司儀代表天地神靈向大家致詞:祭品豐美芬芳,神靈喜歡;祭祀按期舉行,合乎法度,莊嚴隆重,因而要賜給大家億萬福祿。祭祀完成後,鐘鼓齊名,主祭人回歸原處,司儀宣告神已有醉意,代表神接受祭祀的人稱為皇屍,皇屍此時也起身引退。鐘鼓聲中送走了皇屍和神靈,撤去祭品,同姓的親朋開始相聚宴飲,共敘天倫之樂。在樂隊的伴奏下,大家享受著祭祀後的美味佳肴,酒足飯飽之後,老少大小一起叩頭祝福。
華夏先民在祭祀祖先時的氣氛是熱烈莊嚴的,祭祀後家族歡聚宴飲的場麵是融洽歡欣的。在這個過程中,皇屍在祭祀活動中的作用是非常耐人尋味的。皇屍是用同姓或者異性的卿大夫來扮祖先神靈化身的人,他代表著天地神靈來接受祭享並傳達神的意旨,賜福保佑行祭的人。
下麵,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詩歌:
田野裡生長簇簇蒺藜,去清除這些帶刺荊棘。為什麼自古就這樣做?因為要種植高粱小米。我們的小米長得茂盛,高粱在地裡排得整齊。糧食堆滿我們的穀倉,囤裡也裝得嚴實緊密。用它們做成美酒佳肴,作對列祖列宗的獻祭。請他們前來享用祭品,賜我們鴻福無與倫比。
我們步趨有節神端莊,把那些牛羊涮洗清爽,拿去奉獻冬烝和秋嘗。有人宰割又有人烹煮,有人分盛有人捧獻上。司儀先祭於廟門之內,那儀式隆重而又輝煌。祖宗大駕光臨來享用,神靈將它們一一品嘗。孝孫一定能獲得福分,賜予的福分宏大無量,賴神靈保佑萬壽無疆!
掌膳的廚師謹慎麻利,盛肉的銅器碩大無比,有人燒肉又有人烤炙。主婦懷敬畏舉止有儀,盤盞中食品多麼豐盛,席上則是那賓客濟濟。主客間敬酒酬答來往,舉動合規矩彬彬有禮,談笑有分寸合乎時宜。祖宗的神祇大駕光臨,賜福回報子孫的心意,萬壽無疆宏福與天齊!
祭祀中我們極其恭謹,因而禮儀周全沒毛病。於是司儀向大家致詞,賜福給主祭孝子賢孫。上供的祭品美味芬芳,神靈很喜歡又吃又飲,要賜給你眾多的福分。祭祀遵法度按期舉行,態度恭敬而舉止敏捷,莊嚴隆重又小心謹慎。因而永賜你極大福分,成萬成億綿長無窮儘!
各項儀式都已經完成,鐘鼓之樂正準備奏鳴。孝孫也回到原來位置,司儀致詞向大家宣稱:神靈都已喝得醉醺醺。皇屍起身離開那神位,把鐘鼓敲起送走皇屍,祖宗神祇於是轉回程。那邊眾廚師和主婦們,很快地撤去肴饌祭品。在場的諸位父老兄弟,一起來參加家族宴飲。
樂隊移後堂演奏曲調,大夥享用祭後的酒肴。這些酒菜味道實在好,感謝神賜福莫再煩惱。大家都吃得酒足飯飽,叩頭致謝有老老少少。神靈愛吃這美味佳肴,他們能讓您長壽不老。祭祀十分順利而圓滿,賴主人儘心恪守孝道。願子孫們莫荒廢此禮,永遠繼承將福壽永葆!
《信南山》:周朝先民的冬祭
冬祭是一年的農事完畢以後的最後一次祭典,周人以農業立國,奉播種百穀的農神後稷為始祖。後稷是周朝的始祖,名棄,前麵在《七月》這首詩歌中稍有提到。他是黃帝的玄孫,在堯舜時期是掌管農業的官員,他負責教導百姓耕種,被認為是上古時期種植農作物的第一人,被稱為農神。周人在年終的祭歌中著力地歌唱農事,也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