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5節 新興音樂的代表,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元前712年,周桓王試圖大張王權,他行使周天子可以給予和剝奪諸侯封邑的權利,用原本不屬於周王室直接控製的蘇氏十二邑,換取了鄭國的十邑,結果實際上導致鄭國損失了四邑。後來,周桓王又索性免去了鄭莊公的左卿士職位,從此鄭莊公就再也不去朝見周桓王了。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統領周軍和陳國、蔡國、虢國、衛國四國的部隊來討伐鄭國。鄭莊公率軍列陣迎敵。當時的周軍分為三個軍陣,周桓王率領左翼軍和陳國的軍隊,力圖征服鄭莊公。鄭莊公麵對周桓王的陣勢,擺開魚麗陣,讓戰車前衝,步卒後隨,先打實力最弱的陳國。這使得蔡國和衛國的軍隊非常畏懼,而後倉皇地退出戰場。然後,鄭莊公集中兵力從兩邊合擊周軍。周軍大敗,周桓王也被鄭國的將領一箭射中肩膀。桓王忍著疼痛,勉強地指揮著軍隊逃出了重圍。鄭國的將領想要繼續追逐,活捉周桓王,鄭莊公製止道:君子不能逼人太甚,何況是欺淩天子呢?我們是自衛,國家能免於危亡就足夠了。戰後,鄭莊公為了表示對周天子的尊重,還特意派大夫前往周朝,慰問受傷的周桓王。

這場戰爭之後,周桓王的威信掃地,鄭莊公的聲威大振。宋國、衛國、陳國等宿敵也都前來求和,鄭國成為了當時中原最為強盛的諸侯國。公元前701年,鄭莊公和齊國、衛國、宋國等大國諸侯結盟,鄭莊公成為諸侯霸主,從此開啟了自己的小霸事業。

鄭莊公在位期間,鄭國確實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統一與穩定。鄭莊公立長子忽為太子,可是他在位期間對其他庶子同樣也是非常寵愛。結果導致莊公去世後,鄭國立馬陷入了君位之爭的混亂局麵。在近三十年的內亂中,鄭國無暇顧及外麵的事務,鄭莊公的小霸事業也嘎然而止。

鄭國的內亂結束以後,大國爭霸的時代到來了,先是齊楚爭霸,後是晉楚爭霸。但無論是哪個諸侯國爭霸,都把爭奪鄭國當作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鄭國因此也就成為了大國爭奪的主要對象。鄭國作為小國,為了生存,它不得不首鼠兩端,朝秦暮楚。鄭簡公後期,晉楚兩國停止了戰爭,這次停戰持續了較長一段時期,鄭國也由此得到和平的發展,但它仍然經常受到晉國和楚國的侵擾。

鄭國一直都是晉國和楚國爭霸的前沿陣地,在兩個大國之間起到緩衝作用。晉國和楚國的總體實力相當,雙方都深知無力滅掉對方,直接接壤勢必會導致兩國之間產生更加劇烈的衝突。因此,無論雙方爭奪鄭國的戰爭是多麼的激烈,春秋時期的鄭國始終沒有滅亡。

子產是鄭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為鄭國的中興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鄭簡公和鄭定公的20餘年中,主要是由子產來治理鄭國。在內政方麵,他積極團結鄭國的內部貴族,維護鄭國的穩定;改良土地製度、賦稅製度,促進經濟發展;頒布成文法律,加速法製化進程。在外交方麵,子產言辭得體,麵對大國不卑不亢,據理力爭,維護了鄭國的獨立地位,贏得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在他執政的20餘年中,鄭國出現了中興之勢。

鄭定公之後是鄭獻公和鄭聲公,聲公和獻公時期,鄭國在春秋末期的國際舞台上還是比較活躍的。公元前504年,鄭國滅掉了楚國的屬國許國。同年,周朝內部發生混亂,鄭國趁機討伐周朝,並奪得了周朝的部分土地。公元前502年,鄭國與齊國、衛國結盟,四年後,魯國也加入了這個同盟之中。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曆史進入戰國時代,鄭國的曆史也接近了尾聲。這一時期,鄭國共經曆了四位君主,曆時79年。戰國初年,春秋末年的中興為鄭國積攢了一些力量,麵對韓國的屢屢進攻,鄭國能夠多有反擊。進入戰國時代的鄭國,內政非常混亂,君權不穩,政局動蕩。三家分晉之後,韓國更成為了鄭國最大的威脅。公元前423年,鄭幽公剛剛即位,韓武子就來討伐鄭國,殺害了鄭幽公,此時的韓國已經對鄭國虎視眈眈了。直到公元前375年,韓國最終滅掉了鄭國,鄭國從此消失在曆史的舞台。

在鄭國時,至少在孔子以前,普通百姓除了從小受父兄們各行職業的專門訓練以外,所受的國家教育隻有打仗這一件事情。在當時,所謂“庶人沒有資格受到禮遇,大夫擁有特權不受刑罰”,老百姓接受的國家教育,隻不過是統治階級的奴隸訓練而已。鄭國是一個比較重視教育的國家,教師的地位自然也就比較高。鄭國的學製大概分為大學和小學二等,大學立在國都之內,小學立在鄉邑和家中。

學校所造就的人才,隻是王子、公子和卿大夫、士大夫們的子孫。他們先進小學,然後循序地進入大學。當時教育的課程大致上分為文、武兩項:文的教育科目是文字、計數、詩、書、禮、樂以及其他的古典等;武的教育主要是射箭技術和駕馭戰車的技術。

列子,是戰國時期鄭國圃田人,道家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對後世哲學、文學、科技、宗教的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一書。列子隱居於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淨修道,他主張名實相符和無為而治。列子的活動時期應該是在戰國的前期,晚於孔子而早於莊子。

《列子》又被稱為《衝虛經》,一共8卷,共有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曆史故事等134則,像《愚公移山》、《誇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等,篇篇珠玉,發人深思。《列子》完全可以和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相媲美,而在意境上,《列子》要遠遠地超越了《伊索寓言》。

介紹完鄭國的大概情況之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鄭風》。《鄭風》是十五國風之一,是先秦時代鄭地的民歌。春秋時代,鄭國的統治區域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鄭州、滎陽、登封、新密、新鄭一帶的地方,《鄭風》大概就是產生於這個區域的詩歌。

公元前806年,宣王封自己的弟弟為鄭桓公。當犬戎攻破周王朝時,鄭桓公和周幽王同時被殺,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和周平王一同東遷。後來鄭武公吞並了虢國與鄶國的領土,沿襲鄭國的國號,命名新的都城為新鄭。

鄭國與東周的王畿接壤,地處中原,文化較為發達。春秋之際,鄭國百姓創造了一種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調,激越活潑,抒情細膩,和遲緩凝重的雅樂相比,無疑是一種進步。所以當時很多名人都脫口稱讚鄭樂優美細膩。孔子責備鄭樂,說“鄭聲淫”,很大程度上是害怕鄭樂這一激越活潑的新聲會取代周王朝的正樂。

《鄭風》中絕大部分的詩歌是情詩,這不僅和鄭國有溱水、洧水便於男女遊覽聚會有關,更重要的是和鄭國的風俗習慣有關。鄭國的上巳節,實際上就是一個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節日。正因為鄭國保留著男女自由交往的某些古代遺風,所以也就影響了人們的思想。根據《左傳》記載,鄭厲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97年,鄭國大臣祭仲的女兒雍姬問她的母親:父親與丈夫哪個更為親近一些?她的母親回答道:父親隻能有一個,而丈夫卻是個個男人都可以做的。

一位世官婦人,居然用這種褻瀆禮教的話來教育自己的女兒,可想而知,鄭國的普通百姓在對待男女的問題上會有什麼樣的態度了。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再來讀《鄭風》中那些大膽的情詩,也就好理解了。當然,從鄭國人民歌唱的本身來說,恐怕反映自己勞苦和怨憤的詩歌也是絕不會少的,因為鄭國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但關於戰爭的詩歌,在《鄭風》中基本上是看不到的,這可能是編選者的緣故吧!

在《國風》當中,衛國的詩歌作品是保存最多的,《邶風》《鄘風》《衛風》共有詩歌39首。但從十五國風的分類來看,《鄭風》無疑是其中存詩最多的一類,共有詩歌21首。衛國是殷商的舊地,衛國詩歌的繁榮,無疑是受到了殷商文化的影響。而鄭國處於殷商文化的中心區域,它的文化自然深受殷商的影響。因此,鄭衛兩地的風俗民情也表現出了許多相同的特點。在春秋戰國時期,鄭衛之音是新興音樂的代表,有人說聽鄭衛之音感覺不到疲倦,可見它們的確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