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6節 煙花三月下揚州,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而,當鄭衛之音被作為新興音樂的代稱,在春秋以後得到普遍使用的時候,孔子卻用“鄭聲”這個名字來指代當時的新興音樂。他說:要遵循夏朝的日曆方法,利用殷朝的法律,信服周朝的禮製,奏樂時就演奏韶樂;不聽鄭國的音樂,遠離奸詐的小人;如果沒有人再去聽邪亂的鄭樂,那麼奸詐的小人也就自然消失殆儘了。孔子厭惡用紫色取代紅色,厭惡鄭聲擾亂雅樂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鄭衛之音之所以這麼流行,這和鄭國商人的活躍、商業經濟的繁榮以及都市文化的發達是密不可分的。

春秋時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興盛,從開國之初就建立了經商傳統的齊國,還有晉楚等國之間的商業來往也是非常頻繁的。但是,在所有諸侯國的商人中,鄭國的商人所擁有的社會地位,是其他國家無法相提並論的。《左傳》中記載了一段關於鄭國的執政者子產和晉國的卿大夫韓宣子的一段故事:

韓宣子有一隻玉環,另一隻在鄭國的商人手中,韓宣子向鄭定公請求想得到那一隻玉環。當時任卿大夫的子產不同意,說道:這不是公家府庫裡保管的器物,國君是無法辦到的。後來,韓宣子向那位商人購買了那隻玉環,成交之後,商人說道:請您一定要把這件事告給國君和卿大夫!韓宣子此時不理解了,向子產問道:前些時候我請求得到那隻玉環,你們認為那樣做是不符合道義的,所以我沒敢再次請求;現在我從商人那裡買到了,那位商人卻說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你們,這是為什麼呀?

子產聽後笑著回答:從前我們的先君鄭桓公和商人們都是從周朝那裡遷居過來的,共同合作清理這塊土地,砍去野草雜木,一起居住在這裡。我們世世代代都有盟約,要互相信賴。誓詞是這樣的:“你不要背叛我,我也不會強買你的東西,不要祈求,不要掠奪;你有賺錢的買賣和寶貴的貨物,我也不加過問。”仗著這個有信用的盟約,所以我們才能相互支持走到今天。現在您帶著友好的情誼光臨我們國家,卻想讓我們去強奪商人的東西,這就是在讓我們背叛盟誓,這是萬萬不可的!

鄭國的公室和商人用盟誓來相互扶持,鄭國商人的地位和勢力之強就可想而知了。《左傳》中記載了三起關於商人的事件,都出自於鄭國,而鄭國的商人以鄭國國君的名義和秦軍交涉,使秦軍退兵的事情,更加集中地反映了鄭國商人在社會生活中所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鄭國的商人原本來自於周朝,而這些出自周朝的商人的祖先,卻是在西周初年被遷至到周朝的殷商遺民。《尚書》中記載:殷民們,你們要專心住在衛國,用你們的手足力量,專心種植禾黍,勤勉侍奉你們的父兄;農事完畢之後,你們可以牽牛趕馬,到外地去從事貿易,來孝順贍養父母;父母高興了,你們也就可以辦好豐盛的膳食,還可以飲酒了。

由此可見,做買賣是周人克商後,殷朝遺民被特許從事的社會活動,在喪失土地的情況下,經商成為了殷商遺民最主要的謀生手段,因而“商人”也成為了經商者的代名詞。

失去土地與政治權利的商人雖然地位低下,但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依然能夠承襲殷商文化中重視聲樂的傳統,保持自己在文化屬性上的相對獨立。這應該是在商人擁有特殊地位的鄭國,它的聲樂文化相對發達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除了上述由於文化的傳承性所產生的影響之外,鄭國聲樂文化的發達與鄭國商業的繁榮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我們知道,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本身就是衡量文化是否繁榮的一個標誌,一個國家的經濟中心往往同時也是這個國家的文化中心。而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表明,文化的繁榮往往最直觀地表現在人們對於聲犬色馬等物質生活的喜好和追求程度中,新聲靡樂的興盛往往是一個城市或者地區經濟走向繁榮時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南北朝時期的金陵、隋唐時期的揚州,都提供了這方麵的典範。

因此,當鄭國的商人與政治家結盟而獲得政治上的保障時,鄭國的商業經濟走向繁榮當然是一件不容置疑的事情。作為自由貿易的條件與結果,各種類型的“市”也為人們的自由交往提供了機會與場所。像出現在《鄭風》中的東門,就是市民與手工業作坊集聚的東郭郡的正門。商業貿易的發達和鄭地固有的濃鬱的商朝文化色彩,共同促進了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鄭地的新興音樂也因此成為了諸侯國中最為發達的一支。鄭國在男女聚會方麵比較開放,在類似的聚會上演奏出來的音樂也就比較淫俗。聲樂文化的發達,不但為《鄭風》作品的大量采集提供了條件,也使得鄭聲就可以指代那些所謂的新聲靡樂了。

“男女經常聚會,聲色並起”不但是鄭聲繁盛的原因,同時也造就了《鄭風》作品內容的基本風格。《鄭風》中有21首詩歌,除了《緇衣》《清人》《羔裘》等幾首詩歌以外,絕大部分是男女之間的情思歌唱。作為文學的永恒主題,愛情不會因為年代的不同而變得與眾不同,而那種純潔真實的愛情,永遠都是我們向往和讚美的。

《鄭風》中的21首詩歌分彆是《緇衣》《將仲子》《叔於田》《大叔於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雞鳴》《有女同車》《山有扶蘇》《蘀兮》《狡童》《褰裳》《豐》《東門之墠》《風雨》《子衿》《揚之水》《出其東門》《野有蔓草》《溱洧》。下麵,我們就來好好欣賞一下這些詩歌吧!

《緇衣》:小小細節,濃濃深愛

緇衣,是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成的朝服。一位體貼入微的妻子,在幫丈夫打理著朝服,她在稱讚朝服合身的時候,發現丈夫身上的朝服破了。她沒有顯得多麼慌張,隻是再三叮囑,等丈夫從官署辦完公事回來,就給他試穿剛做好的新衣服。這雖然是夫妻生活的一個小畫麵,但卻能從中體現出妻子對丈夫的一往情深。

黑色朝服多合適,破了,我再為你做一襲。你到官署辦公去,回來,我就給你穿新衣。

黑色朝服多美好,破了,我再為你做一套。你到官署辦公去,回來,我就給你試新袍。

黑色朝服多寬大,破了,我再為你做一件。你到官署辦公去,回來,我就給你新衣穿。

《將仲子》:親愛的,你不能這麼魯莽

先秦時代的男女交往,大約經曆了防範相對寬鬆到逐漸森嚴的變化過程。在周代的初期,年輕男女在戀愛、婚配上還有一定的選擇自由。到了春秋和戰國之際,對男女自由戀愛的防範就嚴格多了。如果男女在戀愛上太自由,就會受到父母兄弟,甚至社會輿論的譴責。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處於戀愛中的男女,尤其是女子,產生畏懼和矛盾心理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有一對熱戀中的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會,男子叫仲子,他大概有些情急,竟然提出要翻牆過園前來相會。這可把女子嚇壞了,這樣做的話是會遭到父母和鄰居指責斥罵的。她心想:倘若心上人這樣的魯莽,可讓我以後如何出去見人呀!於是她連忙呼告,讓仲子不要翻越她家的門戶,這個呼告是溫婉的,帶著許多情意,但這個呼告又是堅決的,沒有商量的餘地。女子此時因為惶恐已經臉色蒼白,還有仲子,因為被拒絕顯得失望至極。

女子當然能感覺到仲子的失落,她連忙解釋道:我不是怕你折壞了杞樹,我是怕被父母知道了。不能讓你翻牆過來,實在是我迫不得已啊!我每天都在想著你,你這麼魯莽,我的父母兄弟一定會斥罵我的,鄰居也一定會說我輕賤的!

可見,此時的禮法之網已經變得多麼森嚴可怕了:

求求你,我的仲子,彆翻越我家門戶,彆折了我種的杞樹。哪是舍不得杞樹,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父母的話,也讓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彆翻越我家圍牆,彆折了我種的綠桑。哪是舍不得桑樹,我是害怕兄長。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兄長的話,也讓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彆越過我家菜園,彆折了我種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樹,我是害怕鄰人的毀讒。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鄰人的毀讒,也讓我害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