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做君子的好處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節 做君子的好處,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來見我的人,隻要能夠自願拿出十條乾肉作為禮,我都會給他教誨的。我教導學生,不到他非想弄明白不可的時候,是不會去開導他的;不到他想出來但說不出來的時候,是不會去啟發他的;交給他一個方麵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麵的東西,這種不能舉一反三的學生,我就不會再教他了。孔子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來都沒有吃飽過。如果這一天孔子因為吊喪而哭泣,那這一天他就不會再唱歌了。
用我呢,我就去做;不用我呢,我就呆在一邊;這樣的情懷,隻有我和顏回有了。子路請教孔子:夫子,如果統帥三軍的話,您願意和誰一起共事呢?孔子回答:赤手空拳就和老虎搏鬥,不用船就直接渡河,死了都不會後悔,這樣的一介武夫,我是不會和他一起共事的;我所共事的那種人,是麵臨任務時就立刻變得恐懼謹慎,善於謀略而最終又能完成任務的人。
富貴合乎於道就可以去追求,雖然有時是給人執鞭的下等差事,我也願意去做;富貴如果不合於道就不必去追求了,那還是按照自己的愛好去做事情吧!孔子小心謹慎地對待三件事,它們是齋戒、戰爭和疾病。孔子在齊國時聽到了《韶》這種音樂,竟然陶醉在其中,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嘗不出肉的滋味來,他讚美道:想不到《韶》樂這麼美,已經達到了迷人的地步。
冉有問子貢:你說老師會幫助衛國的國君做事情嗎?子貢回答:嗯…我去問問他;於是子貢走到了孔子的房間,問了一句:老師,您覺得伯夷、叔齊是什麼樣的人呢?孔子回答:古代的賢人呀!子貢又問:那他們有過怨恨嗎?孔子聽後,思忖片刻回答:他們求的是仁,而得到了仁,為什麼會有怨恨呢?子貢行禮後從孔子那裡走出來,回來對冉有說:老師是不會幫助衛君的。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會在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孔子在談論《易經》時說道:過幾年,等我五十歲的時候再學習《易經》,估計就可以能很好地理解它了。
葉公向子路打聽孔子,想知道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一時也沒有回答上來;孔子得知後,連忙對子路說:你可以這麼說嘛,他這個人,做學問發奮用功,有時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我不就是這樣的嘛!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學問,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孔子在談論問題時,不涉及怪異、暴力、變亂、鬼神這幾個方麵。孔子在讀《詩經》、念《尚書》、讚禮時,用的都是雅言。(雅言同方言相對稱,在意義上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會從他的身上學習好的品德,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以此為鑒,對照改掉自己身上的缺點。孔子在經過宋國的時候,有一回在大樹下教弟子們禮,桓魋(tuí)帶著一幫人來砍周圍的大樹,以騷擾孔子;孔子在眾多學生的保護下離開了這裡;孔子笑著說:上天把德賦予了我,桓魋又能把我怎麼樣呢?孔子的弟子們覺得孔子至高至大,怎麼也學不到他的精髓,有人就懷疑是不是老師有所隱瞞了;孔子明白了弟子們的想法後說道:孩子們,你們以為我對你們有所隱瞞嗎?沒有的,我不是整天和你們在一起嗎?我一直不都是這個樣子嗎?孔子平時教授學生文、行、忠、信四項內容。
我這輩子是不可能看到聖人了,不過能看到君子,這就足夠了;善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但能看到始終如一保持好品德的人,這也就足夠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富足,這樣的人是很難有恒心去保持好品德的。孔子在釣魚時,隻用有一個魚鉤的魚竿,而不用有許多魚鉤的大繩;射鳥時,隻射飛鳥,從來都不射巢中歇宿的鳥。有這樣一種人,可能他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裡憑空創造,我卻從來都沒有這樣做過;多聽,選擇其中好的東西來學習;多看,然後把有用的記在心裡,這是次一等的智慧。
孔子感覺很難與互鄉那個地方的人說話,但孔子卻接見了互鄉的一個童子,學生們都感到疑惑不解;孔子笑著解釋道:我是在肯定他的進步,不是在肯定他的倒退;做人何必做得太過分呢?人家為了進步,已經改正了錯誤,我們就應該肯定他,不要死抓著他的過去不放。孔子說:仁真的離我們很遠嗎?不是吧!隻要我想到仁的時候,仁就來了。
陳司敗問孔子:魯昭公懂禮嗎?孔子回答:懂得。孔子離開後,陳司敗向身旁的巫馬期作了個揖,請他離自己近些。陳司敗對巫馬期說:我聽說,君子是沒有偏私之心的,難道君子還包庇彆人嗎?魯君在吳國娶了一個同姓的女子作為夫人,是國君的同姓,國君稱她為吳孟子。如果魯君算是知禮,那麼還有誰不知禮呢?後來,巫馬期把這句話轉告給了孔子。孔子聽後笑道:我真是幸運,如果犯了錯,彆人一定會提出來的。
孔子和彆人一同唱歌的時候,如果聽到對方唱得好,就一定會請他再唱一遍,然後跟著他一起唱。就書本上的知識來說,我和彆人掌握得其實是差不多的,真正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我還是不能做到。如果說到聖與仁,那我怎麼敢當!不過,朝聖與仁的方向一直在努力著,這是我從來都沒有厭煩過的事情;給彆人教誨,從沒感覺到疲憊,這是我可以承認的;公西華聽後感慨道:這正是我們學不到的呀!
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儘在起點原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