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節 用心良苦的孔子,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一回孔子生了重病,久久不能康複,於是子路就開始向鬼神祈禱,希望老師能趕快好起來;孔子聽說後問他:有這麼一回事嗎?子路說:有的,《誄》(lěi)文上說,“為你向天地神靈祈禱”;孔子說:我很久以前就開始祈禱了。孔子說:奢侈了就會越禮,節儉了就會寒酸;與其越禮,我寧可選擇寒酸。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在儀態上,孔子能做到溫和而又嚴厲,威嚴而不凶猛,莊重而又安詳。

(八)《泰伯篇》

《泰伯篇》共21小章,其中著名的句子有:“鳥快死了,它的叫聲也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說的話也是善意的”;“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死了以後才會罷手”;“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情”等。這一篇的基本內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學生對堯舜禹等古代帝王的評價;孔子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發揮;孔子道德思想的具體內容以及曾子在若乾問題上的分析。

可以說,泰伯是一位品德最高尚的人了,他幾次都把王位讓給季曆,老百姓想讚美他,都找不到合適的話語。做人,隻是恭敬的樣子而不用禮來指導,就會徒勞無功;隻是謹慎的樣子而不用禮來指導,就會畏縮拘謹;隻是勇敢的樣子而不用禮來指導,就會說話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能做到厚待自己的親屬,老百姓自然就會興起仁的風氣了。君子如果不遺棄老朋友,老百姓就不會對人冷漠無情了。

曾子病重後,把自己的學生召集到身邊,說道:你們幫我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看看它們有沒有損傷;《詩經》上說,“小心謹慎,好像站在深淵旁邊,好像踩在薄冰上麵”;弟子們,從今以後,我知道我的身體再也不會受到損傷了!曾子生病了,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對孟敬子說:鳥快死了,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說的話是善意的;君子重視的道,應當有三個方麵:讓自己的容貌莊重嚴肅,這樣可以避免粗暴放肆;讓自己的臉色一本正經,這樣就接近於誠信;讓自己說話的言辭和語氣謹慎小心,這樣就可以避免粗野背理;至於祭祀和禮節的儀式,自然會有管這些事情的官吏來負責的。

曾子說:自己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自己的知識已經很多了,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知識已經很充實了,卻好像很空虛;被人侵犯了,卻也不計較,從前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的。我們可以這樣形容一個君子,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權托付給他,在麵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時不動搖屈服,這些都是君子可以做到的事情。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追求,責任重大;他知道道路遙遠,所以需要奮鬥終身,死了之後才會罷手。

孔子告訴我們:人的修養,是從學習《詩經》開始的;人的自立,是從學習禮開始的;學習完樂之後,做人修養這一塊的學問也就算是完成了。孔子說:對於老百姓來說,隻能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意誌去做事,不能讓他們懂得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裡需要特彆解釋一下。原句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於斷句的不同,解釋就有了不同。關於這句話的爭議,古來有之。之所以這句話重要,是因為斷句不同,孔子所表達的思想就截然不同了。現在大概有五種斷句方式,分彆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看起來有點亂,上麵的解釋取的是第一種斷句方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也是大部分人的斷句方式。這樣的斷句解釋起來,讓我們感覺孔子有些愚民,但愚民和愛民似乎並不矛盾。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去理解,春秋時期,孔子初開平民教育,此時的老百姓民智未開。老百姓本來是無知的,聖賢也不能一時給他們講清楚所有道理,百姓需要一個自感自悟的過程,這應該是那個時期對待老百姓最合適的方式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老百姓按照上位者的意誌去做事,不能給他們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是這樣的話,孔子也是用心良苦了。)

喜好勇敢而又怨恨自己太窮困,就容易犯上作亂;對於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厲害了,也會出亂子。一個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如果他驕傲自大而又吝嗇小氣,那他其他的方麵再好,也就不值得一提了。一個人,學習天道三年,基本上就可以出來做官了。

堅定自己的信念,並且努力地學習,誓死守衛並完善治國與為人的大道;不進入政局不穩定的國家,不居住在有動亂的地方;天下有道,就出來做官,天下無道,就隱居不出;國家有道,而自己貧賤,這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貴,這也是恥辱。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情。孔子說:從太師摯演奏序曲開始,到最後演奏《關雎》結束,豐富優美的音樂一直在我的耳邊回蕩。

狂妄而不正直,無知而不謹慎,表麵誠懇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人!我們學習知識應該要有這樣的態度,好像永遠追趕不上,又擔心會丟掉什麼。舜和禹是崇高的,他們得到的天下,不是奪過來的。堯這樣的君主很偉大,很崇高;天最高大,隻有堯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廣大,百姓們都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來稱讚他;他的功績崇高,他製定的禮儀製度是多麼的光輝!

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儘在起點原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