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2章 南遷迷局,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紫禁城深宮的寒氣,似乎比往年更甚,絲絲縷縷地鑽進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骨髓裡,也鑽進他愈發焦灼絕望的心底。案頭堆積的邊報,早已不是紙張,而是一座座轟然倒塌的關隘城池的墓碑。李自成的黑色洪流,已衝垮宣府、真定,正以無可阻擋之勢,向著北京城最後的壁壘——居庸關湧來!那麵“闖”字大旗的陰影,仿佛已投在乾清宮冰冷的金磚地上。
“社稷……社稷……”朱由檢枯瘦的手指神經質地撚著一份來自居庸關的、字跡潦草的告急文書,口中無意識地喃喃著這兩個重逾千鈞的字眼。龍椅冰冷堅硬,硌得他脊背生疼。他抬起頭,目光穿過雕花的窗欞,望向南方那一片看不見的、傳說中依舊安定的錦繡河山。一個念頭,如同溺水者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他被絕望反複煎熬的心裡瘋狂滋長——南遷!離開這座即將被戰火吞噬的危城,像當年的宋高宗一樣,退守江南半壁,以圖再起!
這念頭並非此刻才有。早在正月裡,當山西局勢初顯崩壞之兆時,他就在一次僅有幾名心腹重臣參與的秘議中,近乎失態地吐露過心聲:“……諸卿,非是朕畏死貪生!然京師若有不測,天下震動!祖宗基業……朕有此誌久矣!”那“南遷”二字,幾乎要衝破他緊抿的嘴唇。那一刻,他蠟黃的臉上,不再是帝王的矜持,而是一個被逼到絕境、渴望抓住一線生機的凡人的惶恐。
然而,帝王的麵子,如同最沉重的枷鎖。朱由檢可以暗示,可以流露,卻絕不能由自己親口提出“棄守京師”、“倉皇南狩”!他需要一個,不,是一群大臣!需要他們痛哭流涕地“死諫”,需要他們引經據典地“力陳”,需要他們將南遷塑造成“為江山社稷、為天下蒼生”的英明之舉!他需要有人站出來,替他背上那可能遺臭萬年的“逃跑”罵名,就像……就像當年那個替他秘密議和、最終卻被推出去砍了腦袋以平息眾怒的兵部尚書陳新甲!
陳新甲血淋淋的人頭,仿佛還懸掛在午門之外的風中,無聲地警示著滿朝文武。當崇禎那充滿暗示和期待的目光,如同探照燈般掃過殿下肅立的袞袞諸公時,回應他的,隻有一片死寂的沉默和無數低垂下去、恨不得縮進朝服領口裡的頭顱。每個人都讀懂了皇帝眼中的渴望,但每個人也清晰地記得陳新甲的下場。誰願意做下一個被推出來祭旗的替罪羊?誰又敢保證,今日提議南遷是“忠君體國”,明日城破之時,不會被清算為“動搖軍心”、“誤國奸佞”?巨大的恐懼和自保的本能,如同一堵無形的、厚實的牆,將皇帝那點求生的念頭,死死地堵了回去。
南遷之議,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隻在死水中激起幾圈微不可察的漣漪,便迅速沉沒,再無回響。乾清宮再次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隻有朱由檢粗重而壓抑的喘息聲,在空曠的大殿裡回蕩,充滿了被辜負的怨憤和無力回天的絕望。
“陛下!”一個蒼老而帶著顫音的聲音打破了沉默。左都禦史李邦華,這位須發皆白的老臣,頂著巨大的壓力,出列跪倒。他額頭緊緊貼著冰冷的地磚,不敢抬頭看皇帝的臉色,聲音因恐懼和激動而斷斷續續:“臣……臣鬥膽!京師……京師恐難久持!為……為大明國祚計,陛下當固守社稷,以安天下之心!然……然太子殿下乃國本所在,萬不可有失!臣泣血叩請……速遣太子殿下南下金陵監國!或……或將諸皇子分封江南重鎮,以為宗廟血脈之續!此乃……此乃萬全之策啊陛下!”他說完,已是汗流浹背,身體微微顫抖,仿佛等待著最終的審判。
這折中的提議,如同在死水潭中投下了一塊稍大的石頭。幾位大臣偷偷交換著眼色,似乎看到了一線希望。讓太子走,讓皇子們分散開,至少能保住朱明皇族的一點血脈,不至於被一網打儘!這總比皇帝自己“逃跑”要好聽得多!
然而,龍椅上的朱由檢,反應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太子?監國?皇子?分封江南?”他猛地抬起頭,布滿血絲的眼睛裡沒有一絲被觸動的光芒,反而燃燒起一種近乎自暴自棄的、扭曲的火焰!他嘴角咧開一個苦澀到極點的弧度,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刻骨的疲憊和尖利的嘲諷,響徹大殿:
“朕!經營這天下,嘔心瀝血十數載!尚不能挽狂瀾於既倒!尚不能濟這江山社稷!哥兒們孩子家……他們能做甚事?!啊?!去南京?去江南?不過是換個地方,坐以待斃!徒惹天下人恥笑!徒增紛擾罷了!”
這近乎咆哮的怒吼,如同冰雹般砸在每一個大臣的心頭。李邦華癱軟在地,麵如死灰。其餘大臣更是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喘。朱由檢那扭曲的麵容和尖刻的話語,徹底堵死了最後一條可能的生路。他像一個輸光了所有籌碼、陷入徹底瘋狂的賭徒,拒絕承認失敗,更拒絕為可能的退路做任何安排。他寧願拖著所有人,包括他年幼的兒子們,一起墜入那萬劫不複的深淵!
大殿角落裡,三個單薄的身影在龍椅後巨大的屏風陰影下微微顫抖。那是年僅十六歲的太子朱慈烺,以及更年幼的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他們被召來“旁聽”這決定帝國和他們自身命運的朝議。父皇那充滿絕望和否定的咆哮,如同冰冷的鐵錘,狠狠砸在他們稚嫩的心上。朱慈烺臉色慘白,緊緊咬著下唇,努力維持著太子的儀態,但眼底深處那巨大的恐懼和無助卻無法掩飾。年幼的朱慈炯和朱慈炤更是嚇得小臉煞白,緊緊依偎在一起,身體控製不住地瑟瑟發抖。如果他們能預見僅僅一個多月後那顛沛流離、朝不保夕、最終慘死於清廷屠刀之下的命運,此刻內心該是何等的崩潰與絕望!那象征著無上尊榮的龍椅之後,此刻隻餘下三個被命運拋棄、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孩童剪影。
南遷的迷局,在皇帝的剛愎、大臣的怯懦與無人願意背負的罵名中,徹底化為泡影。紫禁城巨大的宮門,在朱由檢固執的咆哮聲中,仿佛緩緩關閉,也將他自己和他三個年幼的兒子,連同這座搖搖欲墜的帝國心臟,一同鎖死在了北方三月凜冽的寒風和越來越近的喊殺聲裡。死亡倒計時的指針,在乾清宮死寂的空氣中,發出無聲而冷酷的滴答聲,清晰地指向那棵煤山的老槐樹。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