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1章 望風而降,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禎十七年三月的風,刮過山西高原,已帶上了塞北特有的、刀子般的凜冽。李自成的大纛在寒風中獵獵作響,數十萬大軍如同黑色的鐵流,碾過剛剛解凍的土地,向著帝國的北疆心臟——北京,滾滾東進。自太原北上,除了寧武關那座用七萬條性命填平的血色關隘,竟再未遇到像樣的抵抗。恐懼與絕望如同瘟疫,沿著大順軍的進軍路線瘋狂蔓延,將一座座雄關重鎮的脊梁,無聲無息地腐蝕、折斷。
三月初一,大同。這座九邊鎖鑰的城門洞開,總兵薑鑲那張帶著謙卑笑容的臉龐,在初春微弱的陽光下顯得格外刺眼。代王府的金頂在遠處沉默地閃耀,而宣大總督王繼謨,此刻卻遠在百裡之外的陽和衛(今山西陽高),如坐針氈。
陽和衛的關帝廟裡,香火繚繞。一身緋袍、麵容枯槁的王繼謨立於關帝神像前,須發微顫,聲音因激動而嘶啞:“……關聖帝君在上!今流寇猖獗,國難當頭!我輩世受國恩,當以死報效!諸君當與本督同心戮力,共守疆土!若有二心,神人共戮!”他慷慨激昂,目光灼灼地掃視著堂下肅立的文武官員。然而,回應他的,隻有一片令人心寒的死寂。將領們低垂著頭,眼神閃爍,躲避著他的目光;文官們麵無表情,嘴唇緊閉。那莊重的誓言,落在空曠的大殿裡,如同石沉大海,隻激起一片尷尬的、名為“默默虛應”的漣漪。王繼謨心頭猛地一沉,一股冰冷的絕望攫住了他。
當夜,陽和衛的暗流終於衝破了堤壩。親信驚慌來報:城內外駐軍異動頻頻,各部將佐府邸燈火通明,往來密使不斷!更有人直言,已備好牛酒彩綢,隻待“新主”駕臨!王繼謨如遭雷擊,最後的幻想徹底破滅。他再也顧不得什麼總督威儀、守土之責,倉惶召集起僅存的百餘親兵,帶上象征最後一點權力的庫銀餉箱,趁著黎明前最濃重的黑暗,如同驚弓之鳥,悄悄打開了陽和衛的後門,策馬狂奔,向著北京的方向亡命逃竄!
然而,這最後的逃亡,也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行至半途,荒野寂寥,寒風如刀。突然,護送的親兵中爆發出一聲呼哨!緊接著是無數貪婪的呐喊:“動手!搶銀子!搶好馬!”那些平日裡忠勇的親隨,此刻眼中隻剩下對財貨的瘋狂!他們如同餓狼撲食,蜂擁而上,刀鞘砸向昔日同袍,爭搶著沉重的銀箱,搶奪著最好的戰馬!王繼謨被這突如其來的叛亂驚呆了,勒馬在原地徒勞地嘶吼、嗬斥,聲音卻被淹沒在哄搶的喧囂中。片刻之間,餉銀被劫掠一空,好馬被搶奪殆儘,叛兵們帶著得手的狂喜,呼嘯著消失在荒野深處,隻留下王繼謨孤零零一人一騎,在料峭的寒風中瑟瑟發抖,形同乞丐。
就在他煢煢孑立、悲憤欲絕之時,陽和衛的方向,卻隱隱傳來了喧天的鑼鼓和歡呼聲。兵備道於重華,這位陽和實際的掌控者,正率領著全城士紳百姓,“郊迎十裡,士民牛酒塞道”,以最盛大的儀式,迎接著李自成派來的前鋒將領。陽和衛,這座王繼謨棄如敝履的重鎮,已然在大順的旗幟下,完成了它無聲的易幟。
王繼謨望著陽和衛方向那升騰的喧囂煙塵,又低頭看看自己空空如也的雙手和身下那匹瘦弱的老馬,一股巨大的荒謬感和無力感湧上心頭。他顫抖著,用凍僵的手指,在冰冷的馬鞍上鋪開一張皺巴巴的紙,蘸著墨汁(或許還有未乾的淚水),寫下了那份字字泣血、荒誕絕倫的請罪奏疏:“……臣煢煢孤身,餉銀儘失,親兵潰散……大勢已去,回天乏術……止有歸命於皇上而已……”他將這封浸透著絕望的奏疏交給一個同樣落魄的隨從(或許是僅存未叛的),目送那瘦小的身影消失在通往北京的官道儘頭。
數日後,當這封奏疏曆經輾轉,終於擺上崇禎皇帝那同樣冰冷的禦案時,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份同樣出自皇帝之手、卻比王繼謨的奏疏更加荒謬絕倫的朱批諭旨:“姑著戴罪收拾兵將,立解雲(大同)圍!” 此時,大同城頭早已飄揚著“闖”字大旗數日!皇帝竟在命令一個丟失了所有轄地、身邊連一個親兵都不剩的光杆總督,去“收拾”那根本不存在的兵將,“解救”一座早已陷落、並且是主動投降的城池!這道穿越時空的荒謬旨意,如同大明王朝臨終前一聲淒厲而怪誕的哀鳴,在曆史的荒原上回蕩,成為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黑色幽默。
三月初六,宣府鎮(今河北宣化)。這座拱衛京畿的最後一道重要關隘,籠罩在一種詭異的平靜與躁動交織的氣氛中。巡撫朱之馮,這位須發皆白的老臣,拖著病體,在親隨攙扶下登上了飽經風霜的城樓。他望著城外那如同黑色潮水般漫湧而來的大順軍,聽著風中隱隱傳來的“迎闖王”的呼聲,老淚縱橫。他猛地推開攙扶,用儘全身力氣,對著城牆上那些眼神躲閃、抱著武器如同抱著燒火棍的守軍嘶聲高喊:“將士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賊寇臨城,正是我等報效朝廷、馬革裹屍之時!拿起刀槍!隨本撫……殺賊!”他的聲音在寒風中顫抖、破碎,充滿了悲壯與不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