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驕傲自滿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59章 驕傲自滿,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翊鈞在看完所有的奏疏後,是真的生氣,但這生氣並非單純指向朝鮮漢陽發生的血案本身,也不是完全針對李成梁的驕縱跋扈,甚至不是那赤裸裸的軍法司奪人行徑。
讓他真正感到心驚肉跳、怒不可遏的,是這些來自朝鮮官員、字字血淚的奏疏,竟然能如此暢通無阻地、如此集中地、在李成梁眼皮子底下,送到了他這位大明皇帝的禦案之上……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李成梁在朝鮮,已經驕橫自滿到了何等地步。
說明他完全不把朝鮮君臣放在眼裡,認為他們不過是砧板上的魚肉,翻不起任何浪花……
說明他對朝鮮的控製,遠沒有他自己奏報裡吹噓的那般嚴密無隙。
他連眼皮底下朝鮮官員的“串聯告狀”都未能察覺或阻止,這是一種何其致命的傲慢和疏忽啊。
這要是到了關鍵時刻,是會出大問題的。
淹死的永遠都是會水的,被鷹著的,也永遠都是玩鷹的。
“蠢材!老糊塗!”
這種事情,關起門來,在他和重臣的小圈子裡處理,怎麼都好說。
威逼利誘,申飭安撫,總能找到平衡點,把影響控製在最小範圍,不至於動搖他對李成梁的信任基礎……
可一旦捅到了明麵上,放到了大明朝堂這個光天化日之下,那就成了潑天大事……
朝中那些早就對李成梁權勢熏天、對大明在朝鮮耗費巨資卻成效存疑、甚至對“以夷製夷”政策本身就不滿的官員們,豈會放過這個絕佳的攻訐機會?
那些清流言官,正愁找不到靶子!
那些與朝鮮官員有舊交、或是收了朝鮮好處的朝臣,更會借此推波助瀾!
如果說,朝鮮人在聰明一些,過完年,等官員們結束休假回到衙門,這件事就會像野火一樣在京城蔓延開來。
茶樓酒肆,官員私邸,都會議論紛紛大明朝的寧國公,在朝鮮的行事風格。
到那時,民情洶湧,物議沸騰,李成梁的名聲就徹底臭了!
他這個皇帝,就算想保,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
還極有可能影響到自己在開年推出的“官立蒙學”新政!
“砰!”朱翊鈞越想越氣,又是一拳砸在禦案上,震得硯台裡的墨汁都濺了出來。
“陳矩!”他厲聲喝道,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戾氣。
“奴婢在!”陳矩一直屏息凝神地跪在角落,此刻連忙膝行上前,額頭觸地。
“召錦衣衛指揮使張國之,立刻!馬上!朕要見他……”
“遵旨!”陳矩不敢有絲毫怠慢,快步離開乾清宮。
暖閣內再次隻剩下朱翊鈞一人。
他背著手,在禦案前來回疾走……
急促而沉重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不到半個時候,乾清宮正門被推開,麵容精悍的錦衣衛指揮使張國之大步流星走了進來:“臣張國之,叩見陛下!”
“張卿,起來,看看這些。”
張國之起身,恭敬地拿起最上麵一本,快速掃視。
他久曆風雨,城府極深,但越看,眉頭也鎖得越緊,臉色也凝重起來。
他快速地翻看了幾本不同署名的奏疏,內容大同小異,矛頭直指寧國公李成梁在朝鮮的跋扈行徑和那場駭人聽聞的血案。
“陛下,這……”張國之放下奏疏,看向朱翊鈞,等待指示。
他心中已然明了,皇帝召他,定是為了控製此事的影響。
朱翊鈞盯著張國彥,聲音低沉而充滿壓力:“看完了?有什麼想法?”
“臣以為,此事……乾係重大,應妥善處置。”
朱翊鈞冷哼一聲:“人家把狀紙直接遞到朕麵前來了!現在,朝鮮那邊不知道有沒有後手,朕擔心的是,過完年,等百官開衙理事,這些東西,就會成為某些人攻訐寧國公、攻訐朝廷朝鮮政策的利器……”
“臣明白陛下的擔憂!”張國之肅然道。
“明白就好!”朱翊鈞目光如刀,“即日起,給朕盯緊了!尤其是那些與朝鮮官員有舊交、書信往來頻繁的,還有平時就對寧國公、對朝鮮事務多有微詞的官員!”
“給朕盯死他們的府邸、他們的聚會、他們的門生故吏!看看有沒有人收到朝鮮那邊的‘風聲’,有沒有人在串聯,有沒有人準備在開年後的朝會上拿此事做文章!”
“任何風吹草動,任何試圖將此案鬨大、煽動輿論、串聯朝臣的跡象,立刻密報於朕。”
“是!臣領旨!臣定當布下天羅地網,確保京城之內,無人能借此事興風作浪!若有蛛絲馬跡,必第一時間稟報陛下!”
“嗯。”朱翊鈞的臉色稍霽,“記住,要隱秘!朕不想打草驚蛇,也不想弄得人心惶惶。但該有的手段,一樣不能少!”
“臣明白!請陛下放心!”張國之再次躬身領命。
“去吧,即刻去辦!”朱翊鈞揮了揮手。
“臣告退!”張國之行了一禮,轉身大步離去,步伐沉穩而有力,帶著錦衣衛特有的肅殺之氣。
朱翊鈞疲憊地坐回龍椅,心中還在想著這件事情。
遠在千裡之外的李成梁還不清楚,原本是露臉的事情,把屁股露出來了,屁股露出來之後,還要讓皇帝給他擦屁股。
大明朝是禮儀之邦,事事都講究師出有名,有些事情,你可以做,但你不能光明正大的做。
想了片刻後。
朱翊鈞抬頭看向陳矩。
“你啊,即可擬兩道旨意,第一道訓責李成梁,秘旨訓責……"
"第二道安撫朝鮮國王李昖……”
“第一道用詞嚴厲一些,告訴他,做的什麼事情,給朕捂緊了,透了什麼風,給朕惹上麻煩,朕決不輕饒了他。”
“第二道安撫李昖的,就說,朕已經訓責了李成梁,卿之執勤,無妄遭禍,朕聞之心痛,讓其節哀,而後,便就明言,軍法司之設,是朕也首肯的,卿乃明理之藩,當知朕之苦心,須臾大局為重……”
…………
第十章…………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