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效法乃父忠勤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58章 效法乃父忠勤,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軍法司將金大石,一乾人等帶走之後,便開啟了快速審問,因為李成梁也清楚,這個事情不是小事,弄不好就把,軍權政權的對立放到了台麵上,鬨到北京去。
這要是天子知道了,自己肯定要喝一壺。
但,李成梁根本沒有選擇,這件事情必須由軍法司調查審訊,不然花了這麼多年,收複的軍心,對朝鮮王室朝堂的壓製,極有可能出現缺口。
就算是問斬。
那也要死在自己人的手上。
審訊開始啟動。
金大石作為主謀,也是帶隊者,挑唆者,被處問斬……
而其餘十三名士兵,卻是沒有性命之憂,但,在日後的戰事中,若遇組建敢死隊之事,這些人要優先安排。
朝堂的文武官員想來是對這個結果不滿意……但,表現得很是平靜。
李成梁呢,也專門因為這件事情,去找了李昖,算是安撫了一番這個剛剛死掉嶽丈得國王,隨後,便沒有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萬曆十七年的春節腳步漸近。
北京城張燈結彩,坊市間人流如織,叫賣聲、歡笑聲不絕於耳。
家家戶戶忙著掃塵、祭灶、置辦年貨,空氣中彌漫著炮竹的硝煙味和食物的香氣。
與漢陽那壓抑得令人窒息的氛圍相比,這裡充滿了太平盛世的喧囂與活力。
皇城內氣氛也難得地輕鬆。
臘月將儘,政務相對清閒,每日下午,朱翊鈞才會去乾清宮處理,來自各地的軍政要奏。
新年在喧天的鑼鼓和絢爛的煙花中到來。
遵循往例,朱翊鈞今年又賜了宴席……讓朝廷的文武百官稍稍休息了片刻,一上班,官立蒙學可就要安排上了。
不得不說,現在大明朝的中樞,很是非常重視保密的,年前議論的官立蒙學,章程都下來了,朝中的其他官員,竟然是一點消息都沒有收到。
萬曆十七年,正月初五,北京城沉浸在年節的餘韻裡。
朱翊鈞剛從坤寧宮回來,臉上還帶著與皇後、公主皇子共度佳節後的些許輕鬆。
他信步走到禦案前,目光掃過案頭堆積的奏疏。
“陛下,這是今日剛到的朝鮮奏書,數目不少。”太監陳矩垂手侍立一旁,輕聲稟報。
“哦?”朱翊鈞隨意應了一聲,坐下後,首先拿起了最上麵、也是分量最重的那一份——寧國公、提督朝鮮軍務李成梁的例行奏報。
展開黃綾封套,熟悉的、剛勁有力的字跡映入眼簾。
奏報一如既往地條理分明,氣勢恢宏。
李成梁詳細稟報了他在朝鮮整軍經武的卓著成效:
“……仰賴陛下天威,將士用命,朝鮮三軍經年操演,已具強軍之象。計得戰兵十一萬有奇,皆習火器,熟戰陣,士氣可用。”
“另編輔兵五萬餘眾,專司糧秣轉運、營寨修葺、軍器維護諸務,與戰兵相輔相成。此十六萬眾,連同其隨軍家眷,計口逾朝鮮國一成之數……”
朱翊鈞看到這裡,微微頷首,心中頗感欣慰。
能在藩屬國訓練出如此規模、且聽命於大明的軍隊,李成梁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此軍之魂,首在忠義。臣夙夜訓導,三軍將士,無論戰輔,皆深明大義,以效忠天子、其心之誠,其誌之堅,縱使朝鮮王命,亦不可奪!有此勁旅在握,倭寇若再敢犯境,必令其片甲無存,再不敢覬覦天朝藩籬……”
字裡行間充滿了自信和邀功之意。
至於漢陽年前發生的那場血案,以及後續的奪人風波,奏章中隻字未提。
在李成梁看來,那不過是幾個“不曉事”的兵痞酒後滋事,已按軍法“嚴懲”了主犯,安撫了朝鮮國王,事情早已了結,根本不值得在這份總結朝鮮軍務整體向好的“大文章”裡浪費筆墨。
當然,在最後,李成梁還是提了一嘴倭國來使到了朝鮮的事情,實際上,倭國派遣使臣到了寧波,公文也早就被內閣篩選出來,在年前的時候,朱翊鈞都看了。
不過,也有了批複,讓地方有司處理,不許來京。
沒想到,倭國人從寧波過不來,反而去了朝鮮,還是挺執著的。
朱翊鈞合上李成梁的奏疏,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李成梁練兵有方,穩定朝鮮局麵,這是實實在在的功勞。
他側頭看向侍立在旁的陳矩:“陳矩,李如鬆何時入京述職?”
陳矩連忙躬身回答:“回陛下,按行程安排,李總兵應於正月初八抵京。”
“嗯。”朱翊鈞點點頭,拿起朱筆:“一門雙傑,李成梁老成謀國,整軍經武,卓有成效。三軍歸心,藩籬得固,朕心甚慰。待李如鬆抵京,朕就拿著這個奏疏,給他看看,效法乃父忠勤。”
朱翊鈞心情不錯,隨手拿起案上另一疊明顯薄一些、但數量頗多的奏疏,隨口問道:“今日朝鮮來的奏疏倒是不少?都是些什麼?”
若是以往,像朝鮮官員那個級彆,是不可能把奏疏送到自己的案台前的,可近些年,大明跟朝鮮的聯係越發密切,一來二去,朝鮮的其他官員也有權限給天子上書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