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路祭之禮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74章 路祭之禮,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這麼大的官兒,咋說沒就沒了?”
“聽說是病死的,我家孩子他舅在禮部當夥夫,聽禮部的那些大官們說的,他們還說在南洋那鬼地方,瘴氣毒蟲,水土不服,好人也得脫層皮……”
老漢消息很靈通,原來是上麵有人。
“病死在南洋了?哎喲喂,那可真是……客死他鄉啊!”
“諸位,你們沒覺著怪嗎?這幾年……咱們大明……怎麼總死大官啊?陛下還這麼年輕,龍精虎猛的,這些位極人臣的老爺們,怎麼反倒一個接一個……”
他話沒說完,旁邊那叫叫嚷嚷要做禮部尚書的落魄文士猛地一拍大腿,聲音陡然拔高:“蠢材!你他媽的一點見識都沒有!死的這些個,都是哪朝留下的老臣?啊?”
“就是那個……”
“天天煉丹燒汞,求長生不老,躲在西苑幾十年不上朝的那位‘道君皇帝’!明白了嗎?這些都是他老人家留給當今陛下的‘老底子’!現在啊……是到了該換一茬的時候嘍!”
他這番“高論”一出,周圍瞬間安靜下來。
寒風依舊呼嘯,卷起祭棚前焚燒紙錢的灰燼,打著旋兒飛向鉛灰色的天空……
天津衛的碼頭上,寒風似乎比寧波更刺骨。
當懸掛著素幡的船隊緩緩靠岸,早已等候在此的官員與儀仗立刻肅穆起來。
張丁征一身素白麻衣,頭戴孝巾,形容憔悴但腰背挺直,雙手穩穩地捧著一個覆蓋著明黃綢緞的紫檀木匣——裡麵供奉著其父張四維的衣冠靈位。
自天津起,通往京師的官道上,每隔四五十裡,便紮有一座素白的路祭棚。
棚前香燭繚繞,紙錢紛飛。
棚內,是當地官府召集來的“孝子賢孫”。
大多是些領了工錢、神情木然或帶著幾分好奇的鄉民百姓,在禮官的指揮下,機械地跪拜、哭嚎幾聲,算是完成了任務。
寒風卷著灰燼,將這份官樣文章的哀榮吹得四散零落……
張丁征坐在素帷覆蓋的馬車中,懷抱著父親的靈位匣。
車窗外,是不斷重複的祭棚、青煙、紙灰和那些陌生而茫然的哭臉。
每一次停車接受路祭,他都要下車對著靈位和祭棚方向行大禮,接受官員的慰問,臉上是公式化的悲戚。
車輪碾過最後一道路祭棚的界限,德勝門那巍峨的城樓已在望。
城門外,人山人海,素服如雪。
以申時行為首的百官郊迎隊伍,在凜冽寒風中肅立。
鼓樂低沉,哀聲震天。
張丁征一下車,第一眼便就看到了兩個同樣身著孝服兩位兄長,張泰征與張甲征。
“父親……” 張泰征與張甲征幾乎是踉蹌著撲到馬車前,聲音嘶啞破碎,淚如泉湧。
兄弟三人,在萬目睽睽之下,抱頭痛哭。
這個時候的張丁征也是真哭啊。
申時行上前,代表皇帝和朝廷溫言撫慰,說了許多“忠魂不朽”、“節哀順變”、“朝廷倚重”的官話。
張丁征兄弟三人強忍悲痛,一一謝恩。
繁瑣的郊迎禮儀終於結束。
張丁征捧著靈位,在兩位兄長的攙扶下,回到了張府。
府門內外早已掛滿素幡白幔,哀樂低回。
將父親的衣冠靈位鄭重安放在正廳靈堂,焚香叩拜後,府門關閉,隔絕了外界的喧囂……
是夜,靈堂後的大堂內,炭盆燒得正旺,驅散了屋外的嚴寒。
兄弟三人圍坐,桌上擺著簡單的素齋,卻無人動筷。
最終還是老大張甲征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早已涼透的茶,打破了沉默。
“老四,父親的喪事,自有朝廷和禮部操持。陛下厚恩,恤典隆重,諡號‘文襄’,已是極儘哀榮。我們兄弟……接下來,才是難處。”
張丁征看向大哥,眼中帶著詢問。
張泰征放下茶杯,目光掃過張甲征,最後落在張丁征臉上:“按照祖宗規矩,父喪,子需丁憂守製三年。我與大哥,身為朝廷命官,雖職微言輕,但禮法不可廢。明日,我們便會向吏部遞上丁憂的奏疏,扶父親的衣冠靈柩,回蒲州老家守孝。”
張丁征點點頭,他也明白了些什麼。
張甲征接口道,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和期待:“這一去,就是三年。朝廷……風雲變幻,三年之後,我們兄弟二人再想回京……這位置、這前程……恐怕就……”
他沒有說完,但意思已明。
官場如逆水行舟,三年丁憂,人走茶涼,複職後能否回到原位甚至更進一步,充滿了變數……
張泰征的目光緊緊鎖定張丁征,語氣帶著前所未有的鄭重:“老四,你與我們不同……”
“你是皇商,不入流品,不受丁憂之製所限。你……你依舊在陛下身邊走動,在京城經營。”
“父親雖然不在了,但張家……不能倒!我們兄弟兩個在蒲州守孝,這京中的局麵,維係張家門楣不墜的重擔……就全落在你肩上了……”
“你在陛下麵前得臉,在宮裡、朝中有人脈。我們兄弟三年後能否順利起複,能否……謀個好位置……就全看你……看你在陛下麵前的表現,看你能為張家維係住多少情分了……”
這就是現實,張四維屍骨未寒,靈柩尚在堂前,作為兒子們卻要開始談論三年後的複職與位置。
現實得近乎冷酷,卻又無比真實。
“大哥,二哥,你們放心回鄉守孝,儘人子之責。京中一切,有我。張家的門楣……我張丁征,隻要還有一口氣在,就絕不會讓它塌了!至於兄長們起複之事……我自會竭儘全力,在陛下麵前……為兄長們說話!”
大堂內,炭火依舊燃燒,卻似乎驅不散那彌漫在兄弟三人之間、沉重如鉛的寂靜。
窗外,寒風呼嘯,卷起零星的雪花,拍打著窗欞,仿佛在為靈堂上那位遠葬南洋的“文襄公”,低吟著一曲無聲的挽歌……
兄弟情誼是真的,喪父之痛是真的,但對未來的焦慮與現實的算計,也是真的……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