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3章 刀磨得挺快,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張國之看著又繼續看起公文,雲淡風輕的張居正,內心深處不由苦笑一聲,我這錦衣衛的劊子手,殺人見血,彆人都怕,可殊不知,最可怕的還是這些讀書人,殺人不見血。

不知為何,張國之瞅著張居正這道貌岸然的樣子,就有些氣憤。

可能是受到了自家主子的影響。

他再次開口詢問:“閣老,你真的無異議了?”

張居正抬頭看向張國之:“本官說的不清楚?”

“不,閣老說的清楚,卑職聽的也清楚,隻不過,確認一下……”

張居正聽著張國之的話後,點了點頭:“本官公務繁忙,便不送張指揮使了。”

“閣老,卑職還有一件事情,想詢問閣老。”

張居正重新放下手中的公文,而後端起了案前那杯早就涼透的茶水遞到嘴邊,一飲而儘。

喝完之後,張居正方緩緩說道:“張指揮使,有什麼事情,儘可全部道來……”

“閣老,殺您的人,是邊軍啊?”張國之輕聲說道。

而張居正聽完之後,一臉驚訝:“那卷宗上為何不曾記載?”

聽著張居正的這句話,張國之稍愣了片刻。

“閣老,卷宗上要是記載了,隻能增添變故,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卑職想問您,兩名在戰場上殺過人,飲過血的兵士,近在咫尺的距離下突然行刺,閣老能夠躲開……這,讓卑職頗為驚奇啊。”

張國之說這話,便是想明白告訴張居正,不要太囂張了,你做的事情,不是沒有人知道的。

張居正聞言笑了笑:“張指揮使,此番詢問,何為?”

“隻是好奇罷了。”張國之再次開口。

卻換來張居正的一場大笑。

“哈哈哈,雖然本官走的是科舉之路,做的是文官,但其祖父是被廢遼王的護衛,本官啊,是兵籍,略懂一些拳腳……躲得開刺殺,也屬正常……”

“這一條,能滿足張指揮使的好奇心嗎?”

“若是在滿足不了,還有一條,那就是本官在下了馬車,到了刺客身邊,刺客突然發難,按照常理來說,本不應該躲開的,可那個時候不知怎麼回事,背後仿佛有人拽了本官一下……”

“這一條,能滿足張指揮使的好奇心嗎?”

“若是在滿足不了,本官還有成千上萬條理由,總有一條能夠滿足張指揮使的好奇心……”

張國之聽的臉色發青。

而張居正卻是越說越興奮。

忽然,張居正停下了自己的言語,他抬起頭,緊緊盯著張國之:“是你好奇呢,還是陛下好奇……”

“若是陛下好奇,本官這便求見陛下,解釋,為何沒有死的原因,若是你好奇,那便到此結束吧。”

張居正的眼神之中,寫滿了威脅。

若是換作其他體係的官員,在麵對內閣首輔這種赤裸裸的威脅下,定會感覺到恐懼。

但張國之是錦衣衛指揮使,他對自己的定位有著很清晰的認識。

他看著張居正惱了,沒有感覺到害怕,反而,感覺到了些許的興奮。

“閣老,大明朝的天,是陛下……而我們是陛下手中的刀,這把刀卑職磨得挺快的……卑職好奇,就不會結束……錦衣衛的調查隻要陛下不明令禁止,調查就不會停,卷宗是給百官看的,真相是給陛下看的……到時候,錦衣衛這把刀殺不殺人,隻在陛下一人……”

“好,有此忠臣,社稷之幸……張指揮使,無事,回去複命吧。”

“是,閣老,卑職告退……”

張國之說完之後,便上前兩步,拿起了桌案上的卷宗,而後,轉身便走。

張居正看著張國之離開的背影,隻能輕輕歎了口氣,而後輕聲說道:“這把刀確實鋒利啊……”

工於謀國,拙於謀身……是此時張居正最真實的寫照。

………………

刺張案,卷宗公布,滿朝嘩然。

當年的恩師之子,今日竟是刺殺張居正的主謀。

很多官員都不願意相信,因為這裡麵存在著很多不合理之處。

徐家與張居正的矛盾,是隱形的,當年張居正在退田案時,張居正未曾對其伸出援手,這是徐瑛與張居正的矛盾。

但,不管怎麼說,張居正跟徐階還是有師生之情,現在他當上了內閣首輔,日後,多多少少也能照輔徐家一二……

徐瑛若真的想為父親討回公道,千方百計組織了這樣一場刺殺,他也應該冤有頭債有主,找當年退田案的主要推動人員。

蔡國熙,海瑞,以及高拱三人。

這三個人,可都在北京城中。

不過,雖然有很多人持懷疑的態度,但並未有一人仗義執言……

當年,門生故吏遍布朝堂的徐階徐閣老,已是人走茶涼……

權力,是會過期的……

不過,按照張居正的要求,徐階其他的家人,並未受到株連,隻抓了徐瑛一人。

不過,開年大戲,刺張案,並未霸占大明熱榜多久。

在萬曆元年地第二個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