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卷宗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 卷宗,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刺張案。
風聲大,雨點小。
錦衣衛,京營士兵在北京城一直巡邏,而京師九門也比之前,嚴格了許多。
可參與刺殺張居正的人,已經全部身死。
他們的路引,門牙全是偽造的。
可以說,這些死去的人,在大明朝是沒有身份的。
到了後麵,錦衣衛隻能選擇匆匆結案。
張國之親自編寫卷宗,並麵呈陛下。
而乾清宮中,朱翊鈞在看到卷宗之後,笑了。
“看來,你是真的急了……”
“陛下,臣不明聖意,還望陛下明示。”
“你還是認為,這是一場自導自演的鬨劇。”
“陛下,臣不敢這樣認為,臣所找到的罪魁禍首,應有七成,乃是主謀。”
朱翊鈞看著張國之,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樣也好,看看朕的老師如何應對吧。”
根據錦衣衛提供的卷宗上,刺殺張居正的都為南方人。
而後,便是話鋒一轉。
在沒有任何鐵證的前提下,將這起刺殺案的主謀,定為了前內閣首輔徐階之子,徐瑛。
“因張居正早些年與前內閣首輔徐階之子徐瑛不歡而散,他惱羞成怒,行刺殺張居正之舉……"
實際上,張國之手上有很多官員可以選擇。
但他卻選擇了徐瑛。
鬆江徐府,自從退田案,徐階自殺之後,便急促沒落。
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他是有實力促成這起震驚朝廷的刺張案。
有了實力,有了動機。
在現在死無對證的情況下,拉出來正合適。
這是一個寫在史書上,都不會讓後人生疑的事情。
當然,徐瑛自己身上也是劣跡斑斑,最早追述到為工部侍郎,為世宗皇帝陛下修建朝天宮等重大工程之時,貪墨諸多銀兩,克扣死亡工匠的撫恤,實際上這個事情,在嘉靖年間便已經被錦衣衛掌握了證據。
但徐瑛是錦衣衛前指揮使的女婿,又是內閣首輔的兒子,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
可當年經手這件事情的張國之,卻不願就此放過徐階。
此時,用另外一樁罪名,讓徐瑛得到他應得的懲罰,也算是天道輪回……
當然,卷宗很空白,沒有鐵證,但隻要抓到了徐瑛,到了北鎮撫司,張國之便有千萬種方法,讓徐瑛欣然認罪。
“你親自去一趟內閣,將這卷宗交到閣老的手中。”
“是,陛下。”
“案件不要拖太久了,不然啊,很多人就不認真做事了,讓閣老早做決斷。”
“是,陛下。”
而後,張國之離開乾清宮,前往內閣。
等到張國之離開之後,朱翊鈞轉頭看向一直侍奉在旁的馮保:“大伴……”
“奴婢在。”
“你說,刺殺張居正的是徐瑛嗎?”
“全憑陛下聖裁。”
“他們就不會冤枉好人。”
“陛下,不是奴婢危言聳聽,嚴嵩之子嚴世蕃,徐階之子徐瑛,甚至是滿朝大員的兒子,有一個算一個,拉出來全殺了,也冤枉不了他們,極有可能,還便宜了他們。”
聽著馮保的話,朱翊鈞隻是笑了笑。
他到現在都沒有弄清楚,張居正搞出的這出開年大戲到底為了什麼?
此時的他想不清楚。
可眼前的馮保定有其他的見解,但朱翊鈞就是不主動去問。
馮保最初的時候,也亂,可過了那麼長時間後,他也理出了一些端倪。
他一直想找機會,給陛下好好的講講這件事情。
他瞅著陛下笑了,自覺到了良機,便趕忙開口說道:“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翊鈞看向馮保。
馮保此時表現的很是急迫。
“大伴,你伴朕長大,在朕麵前,沒有什麼話不能講的,說吧……”
“奴婢,覺得刺張案,可能是閣老自己為之的。”
“什麼?”朱翊鈞“驚”的一下子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大伴,為何這般說?閣老可是險些丟掉性命啊……”
“陛下,這件事情看起來凶險,可並沒有什麼凶險之處?”
“那閣老為何要自己殺自己呢?”
“為了接下來他要做的事情,即便現在結案,說是徐瑛所做,但徐瑛有沒有“同黨”參與其中,還未下定論啊……”
“這就像是一把劍一樣,懸掛在諸多的官員頭上,若是考成法,或者他接下來想要推動的改革之法,遭到百官抵觸,便可用此事大作文章……”
馮保雖然沒有說的那麼明白,但朱翊鈞一直想不明白的點,一下子就通了。
張居正想要改革。
可自己這個皇帝,沒有給他大權獨握的機會……
沒有那麼高的權力,再加上皇帝與他,有著”隔閡“,他就隻能用自己的方式,來減少改革道路上的阻礙。
刺張案,若是利用好了,完全可以解決很多麻煩……
朱翊鈞之所以在第一時間沒有看清楚,是因為他的定位是皇帝,他所優先考慮的事情,是保證自己手中的皇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