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痕雪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 骨縫燈語,痕語者,風痕雪鑒,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72章骨縫燈語第12頁
淩晨一點零八分,市立三院b區冷櫃間外。
空氣凝滯,金屬門縫滲出的寒氣在黑暗中凝成薄霧。
宋昭貼牆而立,呼吸放得極輕,像一具被遺忘在走廊儘頭的影子。
他低頭看了眼腕表,熒光指針指向1:08。
老胡給的通行證在掌心已被汗水浸得微潮,但他沒有遲疑,刷卡,推門,閃身而入。
冷櫃間b區,編號b7的冷凍櫃前,他停下。
這裡存放著三年前“燈童祭”失蹤案中唯一找到的遺骸——一名七歲女童的部分骨骼。
官方記錄是意外溺亡,屍檢草草結案。
可就在三天前,蘇晚從一本民國殯葬手劄中破譯出一組暗語:“骨為信,燈為引,七聲落,門自開。”而“七聲”,正是《燃燈曲》中每段鼓點的節奏數。
宋昭從證物袋中取出三件物品,依次排開:一塊灰白帶裂紋的碎骨片,一枚泛黃的牙模,還有一片布滿劃痕的後視鏡碎片。
他閉上眼,深吸一口氣,指尖緩緩觸向碎骨片。
回溯啟動。
畫麵驟然撕裂現實——昏暗的地下通道,擔架輪子碾過積水,女童的手垂落,腕上係著褪色紅繩。
一個低沉男聲在耳畔響起,帶著機械般的節奏感:“b7啟程,子時三刻入院。”
畫麵戛然而止。
宋昭睜眼,瞳孔中金色紋路一閃而逝,額角已滲出冷汗。
第一次回溯,二十秒,精準鎖定“啟程”指令與時間節點。
他不動,繼續拿起牙模。
第二次回溯。
無影燈下,手術台上的男人四肢抽搐,眼中無神,額角插著細管。
一名穿白大褂的醫生低頭記錄:“神經重塑完成,聲波錨定成功率87。建議進入‘穿服’階段。”鏡頭掃過牆角時,一台老式收音機正播放著《燃燈曲》的前奏,鼓點緩慢而規律。
宋昭猛地抽手,喉嚨發緊。
神經重塑?
穿服?
這些詞不屬於醫學,屬於某種儀式化的改造。
他咬牙,指尖移向最後一件物證——後視鏡碎片。
第三次回溯。
這一次,畫麵沒有立刻清晰,而是如信號不良般劇烈抖動。
隨即,三段影像竟開始重疊!
第一幕:殯儀館後巷,黑色商務車停靠,車窗貼著深色膜,車頂隱約有燈形裝飾。
第二幕:三院地下車庫,同一輛車緩緩駛入,車牌被泥漿覆蓋,車內廣播正播放《燃燈曲》副歌段落。
第三幕:物流園轉運點,車門打開,兩名戴麵具的人抬出擔架,地麵投影出扭曲的光影,像極了祈燈堂的燈舞陣型。
更令人窒息的是——三段場景,時間跨度近兩年,地點相隔數十公裡,可車內廣播播放的,是同一段錄音,分秒不差。
回溯持續了整整四十五秒。
宋昭踉蹌後退,撞上冷櫃,頭痛如刀劈,視野邊緣泛起黑霧。
他扶住牆麵,牙齒死死咬住下唇才沒發出。
這是“真相之眼”啟用以來最長的一次回溯,遠超日常極限。
他低頭看手,後視鏡碎片上,竟殘留著一絲極淡的血跡。
這不是偶然的重合。
這輛車,是“燈奴”轉運的母體,是流動的祭壇,是貫穿所有失蹤案的移動中樞。
它穿梭於醫院、殯儀、物流之間,借合法身份掩護非法流轉,而每一次移動,都伴隨著《燃燈曲》的節拍——那不是背景音,是指令信號。
他顫抖著將碎片收起,正要離開,忽覺後頸一涼。
監控?紅外?不對。
是被注視的感覺,像有根針,從黑暗深處紮進他的意識。
宋昭猛地回頭,冷櫃間空無一人。
可就在他轉身刹那,眼角餘光瞥見——b7櫃的金屬門縫裡,似乎卡著半片燒焦的紙灰,上麵用朱砂畫著一個極小的符號:目中有燈。
他心頭一震。
這是“祈燈堂”內部標記,隻在蘇晚提供的民國檔案中出現過一次,代表“已啟靈”。
他來不及細想,迅速將紙灰收進密封袋,熄燈退出。
兩點三十四分,廢棄鍋爐房。
陳醫生早已等候,麵容憔悴,手裡緊攥一隻老舊u盤。
他沒寒暄,直接遞上:“原始評估檔案,我藏了三年。加密方式是‘燈語節奏’——七下敲擊,停頓,再七下。你試試。”
宋昭接過,在隨身筆記本上敲出節奏。屏幕解鎖,文檔彈出。
標題赫然寫著:《聲波錨定實驗階段性報告》。
內容令人脊背發寒——通過特定頻率的聲波刺激,受試者大腦邊緣係統會被重塑,形成對節奏的條件反射。
最終,他們能通過心跳、呼吸甚至眨眼頻率接收指令。
檔案末頁標注:“代號‘林七’,對警徽反光產生強烈依賴,表現為每日需直視反光麵不少於七次,建議終止計劃,存在失控風險。”
宋昭盯著“林七”二字,指尖發冷。
小林不是偶然出現在技術大隊。
他是被“喚醒”的。
一個穿警服的燈奴,一個能自由出入警隊、接觸物證、傳遞信息的活體信標。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72章骨縫燈語第22頁
“他們不是在藏人。”陳醫生低聲道,聲音沙啞,“他們是在造人——造一個能站在光裡,卻為黑暗服務的‘燈奴’。”
宋昭沒說話。
他腦中閃過父親命案現場那道警徽反光——二十年前,是否也曾有人,以同樣的方式,傳遞過死亡指令?
三點五十一分,太平間夾層。
他重返b7冷櫃區,準備提取櫃體縫隙中的殘留物。
手套剛觸到金屬邊緣,通風口忽然傳來輕微震動。
他立刻熄燈,開啟夜視儀。
暗梯上,兩名戴麵具的守衛正緩緩下行。
其中一人左手小指缺失——與第68章冷庫守衛特征完全一致。
對方手持金屬探測儀,逐一掃描櫃體,動作機械,卻帶著詭異的節奏感。
宋昭屏息貼牆,心跳壓到最低。
他知道,一旦被發現,不僅是任務失敗,更是暴露“真相之眼”的開端。
千鈞一發之際,他再次觸碰後視鏡碎片。
短暫回溯啟動。
畫麵閃現:訓練場內,守衛們列隊練習格鬥,每一拳、每一踢,都精準卡在《燃燈曲》的鼓點上。
動作重複百遍,形成肌肉記憶。
宋昭瞬間明白——他們的巡邏節奏,也是被“錨定”過的。
他閉眼,默數心跳。
鼓點在腦中響起:七下,停頓,七下。
守衛轉身,間隔十一秒。
他抓住空檔,如蛇般滑入排水溝通道,身影徹底沒入黑暗。
四點二十六分,醫院外圍圍牆。
宋昭翻越鐵柵,落地無聲。
他手中緊握著從冷櫃縫隙刮下的微量血跡樣本,密封袋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他掏出手機,撥通董嵐的號碼。
電話接通,他隻說了一句——
“我看到了他們的燈。”四點二十六分,醫院外圍圍牆。
鐵柵外的雜草割破了他的褲腳,夜風裹著江城特有的潮濕鏽味撲麵而來。
宋昭落地時沒有發出聲音,像一滴水落入深潭,瞬間被黑暗吞沒。
他右手仍緊攥著那枚密封袋,血跡樣本在月光下泛著近乎黑色的暗紅光澤,仿佛凝固的燈油。
電話接通的瞬間,他聽見自己呼吸聲在耳膜裡震顫。
“我看到了他們的燈。”他說。
話音落下,聽筒那端是長久的沉默。
不是遲疑,而是某種沉重的認知正在緩慢成型。
終於,董嵐的聲音響起,冷靜得近乎冷酷:“b7櫃最近七十二小時有三次異常開啟記錄,最後一次是昨晚十點十八分,登記人為‘值班法醫張某’。”
宋昭閉上眼,寒意順著脊椎爬升。
“張某上周已調往邊疆支援,”董嵐繼續道,語速平穩卻字字如釘,“係統未更新權限——也就是說,有人用他的賬號登錄,繞過雙因子驗證,打開了存放‘燈童祭’遺骸的冷櫃。”
這不是簡單的盜取物證。
這是挑釁,是試探,是對方在確認——是否有人在追查。
宋昭猛地睜開眼。
瞳孔深處,金色紋路悄然浮現,又迅速隱去。
他想起b7櫃門縫裡的那片燒焦紙灰,朱砂畫的“目中有燈”——那不是標記,是留言。
他們在等他來,甚至……知道他已經來了。
“他們要的不是掩蓋。”他低聲說,像是自語,又像是對董嵐揭示某種真相,“他們在布置儀式。每一次開啟冷櫃,都是‘點燈’。他們在喚醒什麼。”
電話那頭沉默片刻。
“你手裡的血跡,”董嵐忽然問,“能溯源嗎?”
“不一定。”宋昭盯著密封袋,“但能確認不是女童的dna。年齡層偏大,男性,有長期服用鎮靜類藥物的代謝痕跡——和‘穿服’階段的生理特征吻合。”
“穿服”——穿上人皮之服,成為燈奴的最終形態。
他忽然想到陳醫生遞出u盤時顫抖的手,想到那份報告末頁上“林七”二字。
小林,技術大隊最年輕的痕跡檢驗員,總在案情討論時默默站在角落,卻總能在關鍵節點提出“恰好”的建議。
他每日必擦警徽,動作機械,眼神空茫。
宋昭心頭一震。他不是被安排進來的。他是被“喚醒”的。
電話掛斷後,世界重歸死寂。
他沿著江堤疾行,腳步踩碎露水,在淩晨五點零三分停了下來。
江麵浮著乳白色晨霧,對岸殯儀館b區七號爐的煙囪突兀地刺破天際。
就在他駐足刹那,太陽穴驟然一刺,仿佛有根燒紅的針紮入腦髓。
緊接著,那聲音來了。
不是從耳朵傳入,而是從骨髓深處升起,帶著《燃燈曲》殘缺的鼓點節奏,一字一頓,如咒語低吟:
“下一個……是你同事……”
宋昭猛地抬頭。
煙囪口,一縷黑煙緩緩升起,扭曲、拉長,竟如一根指向蒼穹的手指,直直對準他所在的位置。
風未動,煙不散。
他緩緩握緊後視鏡碎片,指節發白,聲音輕得幾乎被江霧吞噬:
“你們忘了……”
“我也能聽見燈在說什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