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3章 打嘴炮?,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禦史聞楊憲之言,麵色一凜,昂首反駁道:“楊大人此言差矣。我禦史之職,風聞言事乃祖製所定,意在廣開言路,察民間隱情、官員善惡。
今常孤雛之事,流言遍於市井,傳至應天,此等關乎國之安危、民之視聽之事,我若不報,方為失職。”
“且我等行事,雖據傳聞,然亦非無端構陷。孔家乃聖人之後,素為世所重,其言豈同無稽之談?
我據實上奏,乃遵職責所在。
若事事皆待確鑿無誤方奏,恐諸多奸佞之徒、不法之事,皆因證據難覓而逍遙法外,此非朝廷設禦史之意也。楊大人又何以此般苛責於我?”
朱元璋見二人爭執不休,眉頭一皺,沉聲道:“休得爭吵!”
旋即目光轉向禦史,下令道:“汝親赴遼東,徹查此事,務必查明真相,不得有絲毫懈怠。”
禦史聞旨,頓時麵色煞白,如遭雷擊,整個人都愣住了。
本以為不過朝堂之上逞口舌之快,以博直諫之名,未曾想聖上竟令其親往遼東。
遼東路途遙遠,且常孤雛身為國公,在當地根基深厚,此去吉凶難料。
心中雖驚恐萬分,卻又不敢抗旨,隻得喏喏連聲,冷汗自額頭不斷滾落。
下朝之後,楊憲款步趨近那禦史,嘴角噙著一抹似有若無的笑意,陰陽怪氣道:“禦史大人,真是恭喜了。早聞遼東之地繁華非常,如今聖上派您前去,此乃難得機緣,大人這可是走大運了呀。”
禦史強作鎮定,冷哼一聲,道:“楊大人無需這般冷嘲熱諷。本官既奉聖意前往遼東,自當秉持公正,據實詳查,絕無偏私。”
楊憲微微點頭,臉上掛著意味深長的笑,道:“哦,那是自然。禦史大人身負監察重任,向來剛正不阿,此次前去遼東,必定能秉持公正,查個水落石出。”
禦史歸至府邸,心中猶如亂麻,坐立難安。
日間朝堂之上,逞強彈劾常孤雛,不過為博聲名,顯己之忠。
孰料聖上竟責令其親赴遼東徹查,這可如何是好?
他在廳中來回踱步,時而皺眉沉思,時而搖頭歎息。
遼東之路迢迢,常孤雛權勢頗大,此去若得罪於他,恐自身及家族皆遭禍端。
可皇命難違,若抗旨不遵,更是罪加一等。
想到此處,禦史滿心憂懼,額上冷汗直冒,隻覺進退維穀,不知如何是好。
禦史本打的如意算盤,是借此次彈劾,攀附上孔家這棵大樹,於士林之中博個直言敢諫的好名聲。
在他想來,不過朝堂之上幾句言辭,就能落得個美名遠揚,往後在士林與官場皆能順遂。
卻未曾料到,事情遠非他想得那般簡單,打打嘴炮這般輕巧。
聖上竟責令他親赴遼東徹查,這一下,他騎虎難下。
原以為不過是場無關痛癢的朝堂博弈,如今卻要直麵可能的危機,心中悔意如潮水般翻湧,卻又無計可施。
是夜,萬籟俱寂,唯禦史府中燈火未息。
禦史獨坐廳中,仍為遼東之事愁眉不展。
忽聞門扉輕叩,下人來報,有客求見。
來者身著黑衣,麵覆黑巾,行色匆匆入廳。
禦史見此人,心中疑惑,待看清其腰間玉佩,方知是孔家所遣。
黑衣人湊近禦史,低聲道:“禦史大人,此番遼東之行,孔家自有計較。大人隻需如此這般……切莫錯失良機,孔家必不負大人。”
黑衣人言罷,又從懷中掏出一物,置於桌上,而後匆匆離去。
禦史望著桌上之物,麵色陰晴不定,沉思良久,終是長歎一聲。
翌日清晨,天色尚熹微,禦史便已收拾行裝,自應天啟程。
一路行色匆匆,終至蘇州府。
蘇州府碼頭,商船林立,一片繁忙之景。
禦史尋得那艘預定前往遼東的商船,出示憑證後,登船啟程。
商船緩緩駛離碼頭,於浩渺江麵上破浪前行,漸遠漸去,朝著遼東方向進發。
禦史立於船頭,望著漸行漸遠的岸景,心中五味雜陳,不知此去遼東,究竟會是何般境遇。
待禦史抵金州港口,步下商船,眼前遼東之景,著實令其震撼。
但見此地屋舍,純以木構者鮮少,多以磚石累砌而成。
地麵皆鋪水泥路,極目遠眺,一片乾淨整潔之象。
且觀此地百姓,皆麵色紅潤,體魄強壯,精神矍鑠。
往來巡邏之官差,與百姓談笑風生,相處融洽,這般和樂之景,竟似畫中仙鄉,好不真實。
禦史未作逗留,徑至金州府衙,欲於府中借官府驛馬,以趨蓋州。
金州府眾人見其乃朝廷禦史,不敢怠慢。
依例走完流程,遂交與禦史一張批條,指引他前往官府驛館牽馬。
禦史騎官馬行於水泥官道,見往來諸多特製馬車,其上乘坐者甚眾。
觀其衣飾,不乏平民百姓。
禦史心中詫異,暗自思忖:百姓何時竟富庶至此,能乘馬車出行?
禦史騎馬行至蓋州城城外,為蓋州城城衛所攔,對其加以盤查。
見狀,禦史心下暗忖,遼東之地治安竟如此嚴謹,實出意料。
禦史踏入蓋州府衙,但見府中官員往來穿梭,皆忙碌非常,全無尋常府衙之閒散慵懶。
蓋州府衙內,竟還有百姓頻繁進進出出,此景在禦史眼中,更覺另類非常。
大明疆域廣袤,各地官民之態各異。
於諸多尋常之地,官威頗重,民見官如臨深淵,戰戰兢兢。
官府門庭森嚴,百姓輕易不敢涉足,每有訴求,常需輾轉周折,曆經繁瑣流程,方能得見官員,且言辭稍有不慎,便恐獲罪。
然遼東之地,官民景象大異其趣。
禦史一路行來,見金州府衙,百姓與官差相處和洽,談笑風生。
蓋州府衙內,百姓進出自如,毫無拘謹之色。
官員忙碌非常,不見絲毫閒散,皆為民生諸事操勞。
往來官道,特製馬車中平民自在乘坐,可見百姓生活殷實。
遼東官民仿若一家,官重民之生計,民敬官之作為,治安嚴謹,百姓安居。
如此鮮明對比,可見遼東之地治理彆具一格,其官民和諧之態,實與大明彆處大相徑庭,令禦史感慨萬千。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