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4章 彆開生麵,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於大明他處,官府視百姓,多如避蛇蠍,唯恐不及。
每遇民生諸事,官府常推諉懈怠,不欲沾身,以保自身清閒。
百姓前來陳情,官員或敷衍塞責,或拒之門外,致使官民間隔閡漸深,矛盾滋生。
衙門之上,官威赫赫,百姓見官,噤若寒蟬,莫敢直言。
諸事辦理,手續繁雜,層層盤剝,百姓苦不堪言,而官府卻置若罔聞,不理民間疾苦,官民關係,日趨疏離。
縱有清官,雖鮮少貪墨,然於民生之事,亦未全心投入。
多數清官,或拘於成法,或限於官場積習,於民間疾苦,僅停於耳聞,未親身探察。
雖無貪腐劣跡,卻也難見積極作為,致諸多民生難題懸而未決。
唯有寥寥數位,真具濟世之才、愛民之心,常行走閭巷,與百姓同坐共談,知其冷暖、解其憂難。
他們不拘泥於官威,深入民間,親見百姓勞作之辛、生活之困,故能出台良策,切實改善民生,於官民之間,搭建互信之橋,實乃官場鳳毛麟角。
於某些地方,市井間竟流傳對衙門清閒之打油詩。
詩雲:“堂堂衙門朝南開,老爺高臥少人來。文書懶理堂前靜,衙役閒遊日影歪。”
此詩雖言語詼諧,卻真切勾勒出彼時衙門景象。
官員不理民事,整日清閒,文書堆積無人問津,衙役亦四處閒逛,將為民之責拋諸腦後。
衙門本應是百姓訴求之所,卻成清閒之地,此景著實令人歎息,亦反映出當地官民關係之疏離與政務之懈怠。
今時諸多官員,才疏學淺,於農事全然懵懂。
然其卻好對農人指手畫腳,雖腹中無物,偏要強行插手農事。
農人依時耕種、勤謹勞作,本自有章法,卻常被這些官員無端乾涉。
官員所言,多不切實際,或違背農時,或罔顧土性,令農人無所適從。
百姓苦不堪言,對其無端之舉,厭煩至極,卻又敢怒而不敢言,致使官民間嫌隙日深,民生受累,農事亦受擾頗多。
再觀眼前遼東衙門,景象迥異。
百姓出入衙門,似歸家般自在隨意。
諸多官吏,每逢百姓前來,皆麵含笑意,神情親和。
或遇百姓有所問詢、訴求,官吏皆耐心講解,毫無不耐之色,悉心答疑解惑,竭力為百姓排憂解難。
官民間氛圍融洽,全無隔閡疏離之感。
遼東衙門此番作為,與他處衙門之高高在上、不理民事相較,真有雲泥之彆,儘顯其治理之善、親民之誠,令人不禁心生感慨。
此景令禦史一時恍惚,仿若置身異境。
然轉瞬之間,他便即刻憶起自身肩負之使命,來此遼東的目的。
禦史移步至蓋州府知府坐堂之所。
禦史踏入知府坐堂之室,知府抬首一望,問道:“不知足下,可是有事相商?”
禦史遂取朝廷文書出示。
知府覽畢,趕忙起身,整衣行禮,恭敬道:“原是張禦史,未曾遠迎,失敬失敬。敢問張禦史此番蒞臨,所為何事?”
遼東知府言辭間禮數周全、態度恭謙,然身形儀態毫無卑躬屈膝之態,儘顯不卑不亢之姿。
禦史輕咳一聲,正容道:“本官此次前來遼東,專為徹查遼國公是否為妖人一事。”
蓋州知府聞此,麵色陡然一冷,沉聲道:“張大人,飯可隨意食,話卻不可胡亂言。稱國公爺為妖人,此乃無稽之談!”
張禦史神色肅然,道:“本官此行,正是要將此事徹查明白。”
張禦史未曾料到,遼東眾官員竟這般極力維護常孤雛。
蓋州知府問道:“敢問張禦史,朝堂之上彈劾國公爺者乃何人?”
張禦史話到嘴邊,卻似被噎住。
畢竟,他怎能坦言正是自己彈劾常孤雛,才引得朱元璋差遣他來遼東徹查此事呢?
旋即,他開口道:“彈劾者為誰,無關緊要。要緊的是既有彈劾之事,本官自當前來徹查。”
蓋州知府道:“想來那些人彈劾,定是因那水力發電站之事。”
蓋州知府言罷,張禦史頷首稱是,曰:“公之所言,甚合吾意。眾人彈劾,十之八九緣於此。”
言及此,張禦史神色凝重,續道:“然吾心實難信,人力竟可操雷電之力。夫雷電者,天地之威,陰陽激搏而生,瞬息萬變,豈是人可掌控?
雖聞遼東水力發電站之說,似能引電為用,吾仍存疑。
自古及今,未見有以人力馭此天威者。
縱有奇技淫巧,亦當合乎常理。
今聞此說,實覺荒誕不經。
吾此番前來,一則為朝廷所命,二則亦欲親睹究竟,以辨虛實。
若真有人能駕馭雷電,實乃驚世駭俗之舉,然吾未親見,終難輕信。”
蓋州知府語帶揶揄,道:“張禦史,莫非一己不知之事,便斷定其非真耶?”
張禦史聞之,神色端肅,朗聲道:“夫子有雲,‘子不語怪力亂神’。聖人之言,豈會有誤?世間諸事,當以常理度之,以正道循之。
人力有涯,而天地之道無窮,豈有輕易僭越,掌控雷電之理?
未聞之事,不可妄信,況此等超乎常理、仿若荒誕之事。
吾秉持聖訓,不敢稍有逾越,亦當以審慎之心,探察此事真偽,斷不可輕信無端之說。”
蓋州知府哂然,曰:“孔聖所處之世,多般事物未存於世。即便聖人,焉能全知全能?
時移世易,諸事變遷,豈得以古聖一言,蔽今朝萬千變化?
今水力發電,能引雷電為用,實乃時勢所趨、技藝所成,非怪力亂神可比。
聖言固善,然亦當因時而變,豈可視之如金科玉律,不容置疑?”
張禦史聞之,怒目而視,厲聲道:“豎子安敢!孔聖之語,乃萬世之綱常,為天下之至理。聖德昭昭,澤被千秋,豈容你這等佞人輕慢!雖世易時移,然正道恒存,聖言所指,乃天理倫常,豈得以時勢變遷而廢之?汝竟敢編排聖人,褻瀆聖訓,實乃大不敬之罪,悖逆之行!”
蓋州知府淡然道:“聖人尚無言,公又何須如此情急?”
張禦史不欲與蓋州知府多作糾纏,拂袖而言:“休得多言,速引本官往水力發電站去。”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