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4章 聞著味就來了,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工部侍郎既受皇命,將往陝晉治河。此任看似勞苦,然事成,必為不世之功。
此工部侍郎周全,乃遼東邊防學院畢業,身為高級研究員。
昔日,周全曾投身於五年之全國調研諸事,其間屢進頗具建設性之策。
其後,周全為朱元璋征辟,入工部任事。憑借才具,漸升至工部侍郎之位。
周全伊始至山西之地,與布政使華克勤行交接之事。
修築河堤與於河段植草木諸般事宜,皆需詳加磋商。
待基本之執行計劃擬定後,周全與華克勤同往黃河河段,以作現場勘察。
黃河泛濫後,河段之處,濁流洶湧,漫溢橫流,周遭一片汪洋,殘枝敗葉隨波逐流,沿岸田舍傾頹,泥沙淤積,滿目瘡痍之象。
華克勤望泛濫之黃河,歎曰:“黃河泛濫,濁浪滔天,田舍傾頹,百姓受災,治水之事,刻不容緩,吾等當竭儘全力,以解民憂啊!”
周全言:“華大人,此事切勿操切。且先觀哪段河段治理稍易,由簡至難,徐徐為之。”
華克勤問曰:“不知此番修理河段,需征調民夫幾何?”
周全道:“此事已稟明陛下。此次修理河段,征調民夫,主力不以徭役之法,而用災民充之。餘者再於他處征調,每日予其工錢。”
華克勤聽聞周全所言,心中憂慮頓生,不禁蹙眉道:“周大人,以災民充作修河主力,再於彆處征調民夫並每日給予工錢,此計雖善,然山西財政恐難承受。
如今黃河泛濫,民生凋敝,山西多地亦受災嚴重,此前賑災已耗費諸多錢糧。
今若再於修河一事上開支如此巨大,朝廷撥下的賑災錢糧本就有限,既要賑濟災民,保障其基本生計,不致餓殍遍野,又要應對修河之工錢支出,實是捉襟見肘。
山西財政,向來並無太多盈餘,如今這般,恐如負重之舟,不堪重負啊。
且不說修河工期長短未知,每日工錢所需便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若財政一旦支撐不住,修河之事中途停滯,那便前功儘棄,屆時黃河水患未除,又添諸多麻煩,百姓更受苦楚。
再者,若因工錢不能及時發放,惹得民夫怨聲載道,生出變故,亦是棘手。
周大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務必尋得兩全之策,既能順利修河治水,又可保山西財政平穩,不致引發更多禍端。”
周全見華克勤滿臉憂慮,遂說道:“華大人,且放寬心。此番以工代賑之法,實乃一舉兩得之策。
以災民為主體參與修河,看似支出工錢,然細算之下,卻大有裨益。
災民本就需朝廷賑濟,若單純發放錢糧,不過解一時之困,且易滋生懶惰之風。
今讓其參與修河,以勞作換取工錢,既能得賑濟之效,又能激發其自救之心,重拾生活希望。
至於招募之輔助民夫,人數相較災民主體為少,所需工錢亦在可控範圍。
如此,賑災與治河同步推進,既解黃河泛濫之患,又賑濟受災百姓。
再者,河患既除,日後山西之地可保長久安寧,農業生產得以恢複,商貿往來亦可重興,此乃長遠之利。
從短期看,雖有工錢支出,但長遠觀之,實乃為山西未來奠定根基,並不會給財政帶來難以承受之壓力。
華大人,還望明察此中深意,與我等齊心協力,共赴治水大業。”
華克勤聞罷,微微頷首,麵露讚同之色,稱道:“周大人所言極是,如此舉措,果真是一舉兩得之妙策啊。”
旋即,華克勤又問:“隻是這水泥需從遼東調運,路途迢迢,恐需不少時日啊。”
周全道:“華大人,莫非忘卻萬民商會乎?據在下所知,山西之地便有其分布,水泥諸事,萬民商會皆有代理。隻需知會其一言,水泥便可速集於此。”
周全續言:“華大人,您持朝廷文書往見萬民商會分部管事,彼自當妥善安排,諸事定有著落。”
華克勤頷首稱是,一日考察既畢,便隨周全返回府衙。
二人方返府衙,便有吏員趨前稟道:“大人,晉商前來求見。”
周全與華克勤相視一眼,旋即華克勤道:“請其入內。”
兩位晉商代表步入府衙,行禮道:“見過華大人,這位……想來便是周侍郎了。”
周全心下稍感意外,自抵山西,他露麵次數寥寥,然此輩竟能識得,想來晉商於山西之能,著實不可小覷。
兩位晉商轉而又向周全躬身行禮。
華克勤發問:“不知二位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晉商答曰:“華大人,聞朝廷遣周侍郎前來治理黃河,料想治河所需材料甚巨,我等特來襄助。”
華克勤心中暗哂,此等晉商豈會如此善心?前時黃河泛濫,災民遍野,未見其出分毫錢糧,今此說辭,何人能信?
周全開口問道:“哦?不知二位此次於修建黃河河堤與治理黃河一事,打算出資出糧幾何?”
晉商聞言,神色一滯,他們本意來此,並非是要出錢,實則是想從中獲利。
自胡惟庸一案後,晉商於山西的部分門道就此斷絕。雖仍有向關外販賣物資之舉,卻終究不比往昔陸仲亨在時那般順遂便捷。
且治理黃河非一朝一夕可竟全功,所需材料數量堪稱天文數字。如此絕佳的盈利時機,晉商豈會輕易放過。
晉商賠笑說道:“周侍郎誤會啦,錢糧方麵,我等實實力不從心。但修築堤壩所需的材料,我等倒是能夠助力籌措。”
周全道:“哦?不知二位意欲向朝廷捐助多少修築材料?”
晉商麵色瞬間一苦,他們可從未提及“捐”字,分明是想售賣材料以謀利。
晉商忙道:“周大人誤會了,我等家底本就單薄,實無捐輸之力。不過幫朝廷籌措些建築材料,倒還可行,我等也隻求從中獲些微利以養家糊口。”
周侍郎笑道:“哦,原來如此。既爾等家底不厚,且此乃朝廷關乎民生之大事,本官亦不能令爾等犯難,否則恐誤朝廷要事。故而,籌集建築材料一事,便不勞二位費心了。”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