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3章 治理方式,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楊憲出列,奏曰:“陛下,臣以為二位大人所言欠妥。賑災如救焚拯溺,遲一日,不知幾多國之赤子性命堪憂。故秦王、晉王二位殿下之舉措,並無不當。且此次萬民商會所出錢糧,他日補還便是。”
章溢聞之,亦出列,拱手向帝道:“陛下,楊大人所言,臣不敢苟同。救災固急,然朝廷法度,不可輕忽。秦王、晉王雖心係百姓,然不經朝廷而自借商會之力,此舉若開先河,後果堪憂。
朝廷之設,規製井然,政令頒行,方能四海鹹服。今二王此舉,看似權宜,實則亂法。若各地遇災皆效之,自行其是,朝廷將何以統禦天下?綱紀一亂,如大廈傾頹,諸事皆廢。
再者,萬民商會,以利為逐。此次相助,雖解一時之急,然商賈之心,難測其真。今日受其錢糧,他日或有不可知之求。朝廷威嚴,在於不偏不倚,不倚商賈之私力。若因一時之困而舍朝廷之規,他日何以令行禁止,何以安天下之心?
故臣以為,縱救災心急,亦當依朝廷之製,有條不紊,統籌調度,方為長久之道,望陛下明察。”
楊憲聞章溢之言,神色未改,拱手卻語帶鋒芒,質問道:“章大人所言雖重規法,然當下災患之際,事急從權,有何不可?
陝晉之地,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衣食無著。
若待層層奏報,依規而行,恐時日遷延,百姓生計難以為繼。
屆時民心思變,揭竿而起,大亂將生,此等後果,豈不堪設想?
百姓乃國之根本,救民於水火,刻不容緩。
秦王、晉王當機立斷,借商會之力,解燃眉之急,此正為保國安民之舉。
大人一味拘泥於規法,卻罔顧百姓生死,難道規法之存,非為護百姓周全?還望大人細思,何者為重!”
劉伯溫見狀,緩步入列,向眾人揖禮後,從容而言:“諸位,陝晉水災得平,此誠為幸事。然此刻,非為爭論孰是孰非之時。黃河泛濫,致此大災,當務之急,乃加大治河之力。
水患不除,百姓難安,社稷不穩。
我等身為朝廷臣子,當思如何興水利、除水患,為萬世開太平。
今於此事後相爭,空耗精力,於治河救災無益。
莫若集眾人之智,共商治河良策,加固堤壩,疏浚河道,以防後患。
如此,方不負陛下重托,百姓期許。”
朱元璋聞劉伯溫語,頷首稱是,遂目光落於工部尚書,問道:“卿掌工部,於治河之事,可有良策?”
工部尚書忙出列,躬身奏曰:“陛下,臣才疏,一時未得萬全之法。然遼東新來工部侍郎,此人於水利之道頗有鑽研,或有良謀以治黃河之患,陛下可召其問詢。”
朱元璋遂目視工部侍郎,問道:“聞汝於水利治理之道,鑽研頗深,不妨說來與朕聽聽。”
工部侍郎聞言,整衣肅容,躬身奏道:“陛下,黃河泛濫,究其因,首在水土流失。黃河行經之地,多有土厚而植被稀疏之處,每值暴雨,水土隨流而下,致河道泥沙淤積日重。河身抬高,宣泄不暢,泛濫遂生。
再者,河渠久未疏浚,支流水係壅塞,水無所歸,亦為泛濫之由。加之,往昔築堤之法或有不當,堤岸不固,難禦洪流。
為今之計,其一,當於黃河上遊及兩岸廣植樹木,以固水土。
令民多種桑棗榆柳之屬,官府可助其種苗,許以時日,必能生效。
其二,疏浚河道,清理泥沙。
分段包乾,征調民夫,按時令興工,務必使河流通暢。
其三,加固堤岸,選用堅土巨石,以糯米灰漿築之,且設專人巡查,有患即修。
如此多措並舉,假以歲月,黃河水患或可漸平。”
工部侍郎稍作停頓,又進言曰:“陛下,除方才所言,臣以為可用遼東之水泥修築堤壩。此水泥,凝後堅固異常,以之作堤,其堅可比金石。且其施工便捷,遇有需修繕之處,取水泥拌水而用,即可補漏填缺,較之以往磚石土木之材,實有諸多便利。
用此水泥築堤,可保堤岸長久穩固,抵禦洪流衝擊。即便歲月遷延,堤身偶有損壞,亦能迅速修複,不致延誤,於治理黃河水患,實乃一大助力,望陛下恩準試行。”
章溢聞之,怒形於色,當即出列,指工部侍郎斥道:“陛下,此工部侍郎所言,分明是為遼東謀利。以遼東水泥築堤之說,看似有理,實則包藏私心。
其借口治水,推崇遼東水泥,焉知非是受遼東商賈賄賂,欲借此為其廣開銷路?
治水大業,關乎天下蒼生,豈容此等小人以公謀私。
今於朝堂之上,公然進此不實之策,實乃欺君罔上,臣懇請陛下嚴懲此佞臣,以正朝綱!”
工部侍郎麵色不變,即刻反唇相譏:“章大人此言差矣!若以遼東之物便謂為遼東謀利,那治水若用他處物資,豈不亦是為他處牟利?
治河之要,在於選材精良、方法得當。
遼東水泥堅固且便於修繕,於治水有益,方作此薦,非為一己之私。
大人無端彈劾,莫非是因不曉水利,妄加揣測?還望大人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楊憲亦出列,聲色俱厲道:“章大人,汝仗著身屬禦史台,便濫用檢察之權!今工部侍郎薦遼東水泥,本為治河良策,汝卻不問青紅皂白,妄加彈劾,一口咬定其為私利。
如此行徑,實乃以權謀私,其心可誅!
治水乃國之大事,應廣納良言,而非借此打壓同僚,阻礙治水大計。
望大人自省,莫要再行此等誤國之舉!”
朱元璋見狀,龍顏微怒,斥道:“汝等休得再吵!朝堂之上,本應共商國是,卻為些許分歧爭吵不休,成何體統!”
言罷,目光直視章溢,厲聲道:“章溢,治水乃重中之重,工部侍郎所薦,尚未細察便妄加彈劾,如此行事,太過草率!”
旋即,又轉目看向工部侍郎,頷首道:“朕觀汝所陳之策,頗為可行,便采納之。今朕命汝前往陝、晉,主持治理黃河之事,務必要用心籌劃,不負朕望。若能妥善治水,保百姓安寧,朕必有嘉獎;若有懈怠,定嚴懲不貸!”
眾臣聞之,皆伏地領命,朝堂紛爭遂息。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