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少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7章 實行科舉的條件還不成熟,家父關雲長,隴東少年,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97章實行科舉的條件還不成熟第12頁 屁股決定腦袋,坐在什麼樣的位置自然會考慮什麼樣的事情。 諸葛亮出身士族,理論上應該優先考慮家族利益,但彆忘了他現在是劉備的軍師,是在漢中王麾下代行丞相職權的二把手,將來劉備稱帝之後丞相之位肯定非他莫屬。 既然做了丞相就該優先完成丞相的職能,一切以朝廷利益為重。 況且諸葛亮還是高風亮節之人,是為了理想可以放棄自身利益,甚至毀家紓難的浪漫主義者,是徹底脫離低級趣味的聖人。 這點從他在曆史上擔任蜀漢丞相獨攬大權多年,死後卻隻給兒子留了幾畝桑田就能看出來。 諸葛亮有著聖人的品行,又手握丞相大權,說話做事肯定會以朝廷利益和百姓利益為出發點,家族利益靠邊站。 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是什麼,自然是社會穩定,上升之路暢通,階級之間可以自由流通了。 但這些年世家坐大,階層早已固化,普通百姓的上升之路早被堵死了,這也是大漢落到今天這步田地的核心原因。 身為多智近妖的諸葛丞相,諸葛亮非常清楚大漢衰落的原因,土地兼並,貪汙橫行,財政崩潰都是大漢衰落的原因,但都隻是次要原因,核心原因還是官員選拔製度出了問題,導致有能力的寒門子弟上不來,想要出頭隻能揭竿造反。 張角為什麼能一呼百應,瞬間拉起百萬黃巾,關羽張遼等寒門子弟為什麼那麼能打,董卓李儒為什麼那麼憎恨世家大殺特殺? 因為寒門子弟基數太大,出天才的概率也更大,但這些天才沒有上升渠道,想要出頭隻能殺,世家那些掌控著大量資源的廢物們在戰場上又打不過人家,士族資源多,寒門能力強,戰爭規模可不就越打越大了嗎,戰爭打的越狠,天下不就越亂套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所以想要維持朝廷的持久穩定,就必須將這群藏在民間的,且能力超群稍微有點機會就能一飛衝天的寒門天才篩選出來,給他們應有的地位讓他們為朝廷效力,而不是提著刀子跟朝廷互砍。 劉備曹操等諸侯也非常清楚這點,上位之後都在選賢任能,大力提拔寒門,但在察舉製這個大環境不改變的前提下,真正有才能的寒門子弟根本進不了劉備曹操的視線,導致最後選上來的還是世家那幫人啊。 諸葛亮清楚問題的症結所在,自然想要改變察舉製度,為寒門開辟一條上升通道,卻空有想法沒有對策,導致這個想法還停留在理想層麵,遲遲無法實施。 但關興的考試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讓他看到了改變察舉製的可能性。 考試是可以真正做到不看血緣不看出身,甚至不看長相隻看能力的,若運作得當,絕對會成為比察舉製更公平的選才神器。 沒錯就是公平,朝廷選才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唯有公平才會讓關羽張遼這種有才的寒門子弟變成朝廷柱石而非朝廷隱患。 但要怎麼考試才能既保證公平,又可以持久穩定呢? 諸葛亮揮著羽扇陷入思考,卻不知道關於他的想法,關興腦中有著一套經過上千年時間檢驗,且行之有效近乎完美的操作方案。 關興淡定說道:“這還不簡單,先從縣裡選拔,全縣學子統一到縣衙考試,選幾名編為童生進階下一輪,讓通過縣衙考試的童生到郡中再考,通過的編為秀才,然後參加州裡選拔,通過的編為舉人,最後所有舉人齊聚京城進行最後的會試,優秀的編為進士。”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497章實行科舉的條件還不成熟第22頁 “經過數輪考試層層篩選出來的進士肯定是當世最頂尖的那一小撮天才,塞到各個衙門從基層做起,鍛煉個幾十年肯定就是合格的官員了,您說呢?” 轟…… 諸葛亮腦中宛如天雷炸響,被震的腦瓜子嗡嗡的瞬間愣在原地。 對啊,這麼好的辦法他怎麼沒想到呢? 這種數輪篩選的辦法簡直是為朝廷選拔人才量身打造的啊,表麵上看,從全國各地大範圍選拔需要動用太多的人力物力,耗時又費力。 但賬不是這麼算的,朝廷做事是以人為本的,任何時候都要優先考慮人這個因素。 朝廷若真通過考試選拔人才,人才自然就會為了考試努力奮鬥而不會整天想著怎麼提刀亂砍跟朝廷對著乾了。 將這群既有創造力又有破壞力的寒門子弟的注意力吸引到考試上,總比讓他們精力無處釋放,整天想著造反強吧。 也就是說,考試既是朝廷選拔官員的方式,也是排泄朝廷不穩定因素的通道,若真推行開來,絕對能打破士族對教育乃至官場的壟斷,徹底達到階層自由流通的目的。 這簡直是維護朝廷穩定的神器啊。 想到推廣考試的好處,諸葛亮激動的大拇指猛一哆嗦,竟將手中羽扇的扇柄給摁斷了,摁斷了…… 扇柄折斷的聲音驚醒了失神的諸葛亮,諸葛亮狠狠甩了幾下腦袋,驅散腦中雜念迫不及待的問道:“想不到你不但踐行了考試,連考試流程都想好了,快跟我說說具體計劃,咱倆再完善一下。” 看著激動的臉上褶子都在哆嗦的諸葛亮,關興攤手道:“軍師,這事您就甭想了,眼下根本實現不了。” 諸葛亮搖頭道:“你先跟我說說考試的具體流程,再說無法實現的原因。” 他現在隻想知道考試的具體操作辦法,至於關興說的無法實現的原因,暫時沒興趣知道。 因為他覺得關興做不到不代表自己做不到,隻要劉備願意用考試取代察舉製,自己就肯定能做到。 在這點上,多智近妖的諸葛丞相對自己和劉備都有著迷一樣的自信。 關興無奈隻能從童生開始講起,講學子怎麼報名,官府怎麼設置考場,怎麼出題怎麼監考怎麼閱卷,怎麼選拔進入下一輪,怎麼糊名防止作弊,怎麼考中進士怎麼放榜,怎麼參加殿試讓天子麵試,甚至連狀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的三甲稱號都說了出來。 諸葛亮聽的腦瓜子嗡嗡的,聽完無比震驚的發現這套流程竟然如此完善,完善的以他的能力都挑不出半點毛病。 這絕對不是關興想出來的,而是需要不斷出錯不斷修改不斷檢驗,需要經過長時間驗證的優秀製度。 沒有不斷出錯試錯,沒有經過時間檢驗絕不可能這麼完善,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將這種優秀製度在推行過程中所遇到的錯誤和變數全部考慮到,同時給出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關興不行,他諸葛亮同樣不行,甚至那些名傳千古的聖賢也不行。 那麼問題來了,關興是從哪裡弄到這套完善流程的,這麼完善的東西又為何要說乾不成? 想到這些諸葛亮看向關興的眼神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