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移駕
席揮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移駕,子不類父?愛你老爹,玄武門見!,席揮毫,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五十四章移駕第12頁 大雪初晴,整個長安城還埋在雪中。 太陽雖然無力,卻是非常的晃眼,隨著椒房宮、丞相府、禦史大夫府車馬返回,眼看著大浪就掀起了。 事情的發展也如眾人預料的那樣,丞相府傳出了風,儲君無意監國,而在當國。 中、外兩朝官吏人人默然。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陛下窮兵黷武,一心武功,將三公九卿推在前麵,以一個個替身擋殺住那些企圖勸諫休養生息、施恩天下的清直之臣,但當主父偃、莊助等人倒台後,儲君既立,公卿、將軍紛紛倒戈,陛下竟不得不披堅執銳親自上陣,連戰連敗。 現在,丞相府放出消息的行徑,和最初擇太子師時,陛下的故意試探何其相似? 在宗親之血染龍庭下,儲君欲效伊尹放太甲,放陛下於甘泉宮。 隻是,三公九卿甚至兩朝之臣竟無一人憤君父之慨,二十年了,陛下的肆意妄為,也該到此為此了。 廷尉卿張湯的領銜上書,群臣落名,“請陛下移居甘泉宮,將養龍體,他日痊愈,國之大幸。” 公卿、列侯、將軍、宗室大臣們知道,這次,陛下真的失去了責眾的權力。 至於儲君放陛下於甘泉宮,何時還政於陛下,或者說,是否還政陛下,列侯親貴們完全不做考慮,先放了再說。 二十年了,知道他們這二十年是怎麼過的嗎? …… 從宮門到宣室殿一直到門口,都排站著好些寺人和宮娥,一個個緊閉著嘴,側耳聽著大殿裡的太醫在報著單方上的藥名。 董仲舒緩步走到殿門外站住了,也側耳聽著。 大殿內傳出太醫的聲音:“龍膽草三錢,生山梔三錢,木通兩錢,大生地五錢,澤瀉三錢……” 世人常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博學多識的董仲舒讀過不少的醫書,也知道不少藥材的藥性,以上的藥材搭配,清瀉、降火。 “朕是火山嗎?”突然劉徹狂躁的聲音打斷了太醫奏報單方的聲音。 董仲舒能聽出的藥方,常常進補丹藥的皇帝又如何聽不出來,怒吼道:“春陀!” “奴婢在。” “叫這個廢物滾出去!” “喏。” 春陀請出了太醫,在殿外,董仲舒問候道:“義太醫。” 這是位女醫者,也是巾幗醫家第一人義妁。 當年,王太後年老多病,陛下聽人說起義妁醫術高超,便派人專程暗訪,結果證明義妁醫術高超,常用藥物不過是些山間的草木藤葉,但療效極好,便詔她入宮,封為王太後的特彆侍醫。 王太後故去,義妁就留在宮中,常為後宮妃嬪診治疾患,大漢立國七十餘年,當屬本朝後宮女子安健,義妁功不可沒。 義妁還禮。 董仲舒想了想,隱晦提醒道:“既然這樣的單方不行,義太醫何不進些溫補之藥?” “心有烈火,不泄而增,是為劇毒,禦史大夫可要弑君?”義妁明眸皓齒,但說出的話,卻是讓人那樣心驚動魄。 良醫不問時政,她不想知道宮內宮外的是是非非,陛下的龍體,要說有病也有病,要說沒病也沒病,心火旺盛,短時間是燒不死人的。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五十四章移駕第22頁 可是,故意開錯藥方,等同烈火烹油,龍體的違和就會明顯了,到時候,自知沒病卻患病的陛下,恐怕會殺了她和家族所有人。 義妁知道董仲舒沒有惡意,更多的是善意,但這不能掩飾儒生那好為人師的惡習,小小的給了個教訓。 “絕無此意!”董仲舒說道。 “倒是禦史大夫,似乎吐了不少的血,該進補一二了。” 義妁望著董仲舒那麵如金紙的臉,“禦史大夫若需單方,可來太醫院尋我。” 飄然而去。 董仲舒心潮起伏,直到恢複平靜,這才邁入大殿中,“儲君拒絕監國,臣特來向陛下複旨。” 劉徹盯著董仲舒,腦海中回憶著廷尉獄中與莊助的最後一麵,一個僅有幾分精明幾分死學的儒家宗師獲得那樣推重,如今看來,未免太可笑了,想來死前的莊助的確老眼昏花,看錯人了。 “董仲舒,朕看你尚算讀書有誌,謙恭謹慎,三公之位,或對你勉強,再入中朝,當個博士,隨駕左右吧。” 隨著請君入甕的計劃失敗,群臣上疏,朝變在即,哪怕他再不願意承認,事實已然如此。 但劉徹相信,這是暫時的,就像即位之初,祖母竇太皇太後對他尊儒嘗試的鎮壓一樣,終有一天,他會把失去的拿回來。 而且,不會太久,竇太皇太後給他留下的,是孝文、孝景之治的無數積累,但他給太子留下的,是十數年來漢匈戰爭過後的國庫虧空,滿目蒼痍。 國政,不是那麼容易當的,富國、強民的道路,有且僅有一條,那就是變法。 古往今來者,變法成功與否,都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得罪無數的人,一旦怨恨沸騰,便是他翻盤的時候。 到那時,皇後、儲君、衛氏、新興軍功集團……所有的人,都要迎接真龍的憤怒。 在此之前,要對外廷的滲透、對中朝的安排,來像過去太子所做的那樣,居於外,而遙使政令。 三公之一的禦史大夫之位,是必須要拿到的,換成心腹之臣的枚皋,製衡丞相府,中朝的吾丘壽王,繼續製衡衛青、霍去病。 董仲舒沒有猶豫,深深一躬,“多謝陛下知人善任。” 被儲君識破儒生帝國計劃,董仲舒就直覺死期將至,苦思冥想求生的可能,不成想,陛下卻將活路送來了,躲入中朝,當個小小的博士,伴隨在龍駕身邊,儲君再想殺他,就沒那麼容易了。 膠西國的經驗告訴他,活著,就有希望。 “當國,太子想當,朕遂了他們的意又如何?” 劉徹的眼睛炯炯有神,望著殿外的白雪宮簷,冷著聲調,“去擬旨吧,請太子擇地當國,長安也好,北軍也罷,即便是洛邑,朕都隨他! 太子應該還會辭讓,多擬兩道旨意備著。” “喏。” “朕自去甘泉宮,就不勞太子流放了!” “恭送陛下移駕,千秋萬歲,長樂未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