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母後,這個二娘是狐狸!
橙汁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四章 母後,這個二娘是狐狸!,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橙汁兒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啪嗒。 武皇後手一抖,手中的青瓷茶杯摔落在地,砸得粉碎,濃密的茶香傾灑而出,茶水將波斯進貢的紅毯浸濕。 太平有些好奇地看著母後:“母後,你怎麼了?” 武皇後不動聲色:“沒事,母後手滑了。” 旁邊的上官婉兒默默低下頭,恨不得自己此刻聾了才好。 武皇後清了清嗓子,朝太平道:“你剛剛說的這個‘二娘”,本宮不認識。” 太平抱著皇後的胳膊,笑嘻嘻道:“兒臣知道母後不認識,不過此事卻隻能找母後了。” 武皇後睫毛一顫,心裡頗為心虛,麵上卻是露出疑惑。 “太平,你這是什麼意思?” “母後不太懂,你不妨說的明白一些。’ 太平並未察覺母後的異常,而是頗為扭捏道:“還不是那廝?那家夥離開公主府前,說要去皇宮見母後,結果晚上兒臣卻看到他跟兩個小婊砸在街上待在一起。他還很親熱地喊其中一個小婊砸叫‘二娘’。” 武皇後:“” ful:“” 太平沒注意到母後的表情,繼續義憤填膺:“這個叫‘二娘”的小婊砸,雖然兒臣沒看清她的長相,但從背影看,定是個勾魂奪魄的騷狐狸。兒臣倒不怕這些騷狐狸勾搭那廝,可就是想知道,這個莫名其妙的‘二娘”是從哪冒出來 的?那廝認識的女人,兒臣基本都認識,想來想去也隻能找母後了。畢竟他肯定是離開皇宮後去找那個‘二娘”的。若母後能幫兒臣查一查,這“二娘”是什麼人,或有什麼線索,倒是能讓兒臣省些力氣。 躲在角落裡的上官婉兒幾乎把頭埋進胸口。 公主殿下這一頓輸出,讓她臉皮發燙。 她怎麼就能算小婊砸? 她隻是跟著天後娘娘罷了! 不過這話卻隻能放在心底,她此刻卻完全不敢吱聲。 其實她還算好的,畢竟隻是順帶被提及,她更想知道天後娘娘現在怎麼想。 上官婉兒下意識悄悄瞥向武皇後。 武皇後麵色平靜,像沒聽到太平的話一般,不動聲色道:“你要找這個‘二娘做什麼?莫非想教訓她?” 太平猶豫了一會兒,忽然又有些憤憤不平地搖頭道:“那倒不是,本宮就是想看看這叫‘二娘”的到底美成什麼樣,能讓那廝喊得那麼親熱。至於教訓,倒犯不上。區區一個野女人而已,難道兒臣還會跟她計較?” 聽到“野女人”三字,武皇後嘴角抽了抽,但她還是按下內心的鬱悶,緩緩道:“或許是你誤會了,他們之間也許根本沒發生什麼,甚至可能隻是偶然遇見,也說不定。” 太平瞪大眸子:“那也是這麼說的,莫非母後也這麼覺得?難道是兒臣太多疑了?” 武皇後正襟危坐,嚴肅地點點頭:“楊卿這人,本宮也算了解。雖然身邊圍著些鶯鶯燕燕,但為人還算正派,根本不可能偷偷摸摸勾搭彆的小娘子。很有可能就是你誤會了。何況你身為公主,又何必將此事看得太重?男人 嘛,本就風流花心,越有本事的男人越如此,何況這事還沒確定” 太平下意識點點頭,覺得母後說得有道理。 事實上,她本也是這麼想的。 身為皇室公主,當然不可能對丈夫招惹些花花草草太過在意,否則就失了風度和胸襟。 她也清楚楊易的德行,要讓他不招惹其他女人,大概率不可能。 何況這麼優秀的男人,總會引來些狂蜂浪蝶。 所以太平對這種事其實不太在意,因為即便那些女人被招惹來了,也爭不過她。 君不見那位趙國公家的長孫小娘子,整天黏著她夫君,可公主殿下從不在意。 因為她很清楚,那位長孫小娘子身份雖然尊貴,卻身患絕症,根本不可能與她長久競爭,所以她乾脆做個大度的大婦。 但這件事,她有自己的小心思。 她昨晚被楊易鑿得頭昏眼花,今早回想起來,仍覺得那個叫“二娘”的狐狸精頗為神秘,不太一般。 公主殿下自幼在深宮長大,什麼禍國殃民的妖精沒見過? 後宮長得漂亮的妃子多如牛毛,可她自問,自己的容顏絕色,身材又繼承了母後的優良基因,凹凸有致,看看那每次總喜歡兩手抓著就知道了。 即便是那些妃子,在容貌身材上也不可能勝得過她。 後宮中漂亮的妃子她尚且不放在眼裡,民間美人她更無所謂。 不是公主殿下自負,放眼天下,能在容貌上勝過她的人,她長這麼大還沒見過。 即便是長孫璃那般天香國色,她也不認為能從容顏、身材上威脅到她。 直到昨晚見到那個叫“二娘”的女子,她心裡忽然生出一種危機感。 這個“二娘”舉手投足間優雅高貴,其天鵝頸、蜂腰、翹臀、大長腿,與她相比,似乎更勝一籌。 公主殿下長這麼大,還從未見過如此出色的女人,那個女人定是極品大美人兒。 再加上那登徒子對“二娘”的態度十分不一般,作為整日與他相處的公主殿下,又怎會聽不出來? 所以她很想見見這位“二娘”,看看她長了什麼勾人的模樣,又是從哪冒出來的。 最重要的是,她想要試探一下兩人之間的關係。 見太平臉色陰晴不定,武皇後頗有些做賊心虛,雖然這事情壓根跟她沒太大關係,她也能問心無愧的說出昨天就僅僅是在長安城中玩樂了一番,僅此而已之類的話,但是現在太平這種狀態,她還真不好說,所以便變成看了這 般怪異的境況。 武皇後輕咳一聲:“好了,你對楊卿也要多幾分信任。昨晚他在母後這裡,一直與母後商議國事,在宮裡待到很晚才出宮,又哪有時間跟彆的女子勾搭?何況他若真跟其他女子勾搭,之後定會萎靡不振。你昨晚見到他時,他 難道不是精神奕奕嗎?” 這話有些暴露了天後娘娘似乎知道楊易昨晚的狀態,但太平此時並未注意到這細節,而是鳳眉蹙起,腮幫子鼓起,搖頭道:“母後,你這是不知道。那廝體力好著呢,就算出去勾搭女人,回來也跟牛一樣,能把人骨頭撞散 架。” erul:“” 你們母女倆這是在聊什麼呢? 武皇後嘴角一抽,有些愕然。 楊易有這麼厲害嗎? 她腦海裡剛閃過這念頭,便狠狠將這想法壓下去。 她有些羞惱起來。 自己在胡思亂想什麼? 太平這死丫頭都在聊些什麼亂七八糟的,這是本宮可以聽的嗎? 武皇後瞪了太平一眼:“你這丫頭,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太平被母後瞪了一眼,才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自己這話似乎不該在母後麵前說。 她有些尷尬地嘿嘿一笑,隨後抱著武皇後的胳膊,眨了眨眼睛,撒嬌道:“哎呀,母後,兒臣一時失言,您也彆跟兒臣計較。” 武皇後沒好氣地瞪她一眼:“你呀,少把心思放在這些上麵。你那夫君不會跟那個‘二娘‘勾搭上的,你放心吧。” 太平有些嘀咕起來:“母後,您怎麼知道呀?您又不認識那‘二娘”。在兒臣看來,那個叫什麼‘二娘”的小蹄子就是個騷狐狸。’ 武皇後眼皮直跳,終於有些惱羞成怒,捏著太平的耳朵,惡狠狠道:“你這丫頭,都是跟誰學的?整天胡說八道!” 太平在旁人麵前自然威風八麵,可在母後麵前哪敢端著? 被母後掐著耳朵,連忙求饒:“哎呀,母後饒命!我這是罵那個狐狸精!” 武皇後麵無表情,隻是一味加大手勁。 旁邊的上官婉兒有些無奈。 公主殿下估計轉八百個心眼子,也想不到她口中的“二娘”就在眼前。 罵得這麼難聽,難怪天後娘娘要親自動手了。 五日之後。 長安。 朱雀大道上響起了報童的賣報聲: “號外號外!《大唐日報》加刊,月旦評點評天下英雄!” 報童稚嫩的叫喊聲回蕩在街道上。 自從《大唐日報》問世後,便催生了“報童”這一職業。 這些報童大多出身貧苦家庭,這麼小的年紀想補貼家用本無可能,但報社的出現,報童這一特殊職業卻給了他們機會。 因此,這些報童對大唐報社極為感激,也頗為賣力。 而大唐的百姓及外國商人,也早已習慣了報童的存在。 正在茶館喝茶的不少百姓,被報童的叫喊聲吸引過去。 其中一個大漢扯著嗓子喊道:“兀那小子,你剛說什麼月旦評?這又是啥東西?” 報童停下來,脆生生道:“這月旦評,乃是報社效仿前人的一種點評活動。我《大唐日報》即日起,將以最公正的眼光評點天下英雄,並將這些英雄分列榜單,排出高低。這一期便是評價近二十年來天下各國的君主,並以成 就、功績、影響力為他們打分排名。” 這話落下,不少人眼睛一亮,紛紛看向報童,立刻就有人道。 “哎哎哎,小子,你說給各國君主排名,這是當真?我長這麼大還沒聽說過這種形式呢。點評天下君主倒有些意思,不知哪國君主排第一,哪國排第二,又有哪些國家的君主會是倒數。 “哈哈哈,必然是我大唐排列第一!” “喂,小子,你說的是真的嗎?點評天下各國君主,這《大唐日報》有這膽子?” 報童認真道:“報紙點評天下英雄,乃楊家令提出的想法。給這些英雄人物打分排座次,也由楊家令親自主持。此決議早已經由楊家令通報天後,天後已批準。此番點評天下各國君主,必然公平公正。楊家令以自身名譽及朝 廷聲譽擔保,絕無半點徇私,定要讓天下人心服口服。” 這話落下,頓時引得街道上眾人議論紛紛。 “嘶,竟是楊家令的提議,看來這是要動真格的了。有趣有趣,我倒想看看這份報紙如何點評天下君主。” “我知道了,這月旦評是效仿東漢末年許劭兄弟的月旦評。不過,想必點評天下各國君主不止於此。照報童的說法,後麵興許還會點評其他人。” “這月旦評要弄好,除公平公正外,還需有足夠影響力的大人物作證。難怪楊家令親自出馬。” “是啊,要論近些年風頭最盛的人物,非楊家令莫屬。由他來親自主持,這月旦評足以讓人心服口服。” “這位楊家令真是奇才,竟能想到將月旦評登上報紙,想必這次《大唐日報》又要賣到脫銷了。” 眾人議論紛紛,剛剛喊話的幾個漢子也立刻掏錢買下這份加號的報紙。 不說彆的,光這“月旦評”就值得他們花錢。 芸芸眾生,誰不看重名利? 這月旦評就是名利最直接的具象化。 平日裡哥幾個在酒肆裡高談闊論,喝高了還會為哪個國家君主更厲害、哪個國家的政令更有利於百姓,哪一戰對國家戰略有巨大影響,爭得麵紅耳赤。 如今官方出手,那位聲名赫赫的楊家令親自背書,出一份點評的龍虎榜,他們心中的好奇幾乎將他們淹沒,不看一看實在太可惜。 他們很好奇,楊家令將如何點評天下各國君主? 估計除了這位楊家令之外,也沒人有這膽子敢這麼做。 報童從街頭走到街尾,走到一半,身上的報紙已賣完。 這次即便不識字的小販或外國商人,也會買上一份湊熱鬨。 就算不認識字,讓旁人讀一讀,也能知道榜單上的君主如何被點評。 這種點評天下英雄、指點江山的感覺,讓他們仿佛身臨其境,不少人頗為上癮。 “嘶,果然排第一的是我大唐天後娘娘與先帝,二聖並為第一。” “那是自然,近年我大唐可謂蒸蒸日上,不僅打贏吐蕃一雪前恥,還改革科舉、消滅天花,又有紅薯麵世,畝產千斤,增加糧食產量。這些舉措足以將二聖送上第一。” “這打分竟是百分製,《大唐日報》將二聖並列第一,打了98分,好像確實是頗為中肯。” “是啊,本該如此。我大唐二聖放眼天下,又有哪國能比得上?” “這第二名竟是大食國的君主,報紙上點評其統一帝國貨幣,擴大版圖,文治武功赫然,倒也算得上一代雄主。” “哎,你看清楚,這是白衣大食。再看看吐蕃,居然隻能排第七!” “排第七怎麼了?你仔細看看,楊家令的評詞很是公正,楊家令雖然肯定了吐蕃讚普芒鬆芒讚的功績,卻又說吐蕃的實權落入祿東家族,君權掣肘,因此雖有功績,卻隻能排列第七。我覺得十分合理。” “不錯,楊家令此言目光如炬,一針見血。” “聽說新羅國的神文王是個人物,可居然排在真臘後麵。” “這話你就說錯了。新羅神文王雖有些能耐,卻也無非是鎮壓了百濟遺民叛亂而已。統一百濟、高句麗的功勞與他關係不大,那是新羅的文武王乾的事情,要不是統一之後的繼位君主是新羅王,他估計都上不了榜。如今新羅 國局勢亂七八糟,聲名狼藉,他的功績還遠不夠。即便統一後的新羅實力遠超真臘,但論貢獻、論成就,他作為新羅國王還差得遠。 此時,長安城內的世家大族也拿到了這份剛出爐的月旦評。 趙國公府。 長孫元翼拿著還染著墨香的報紙,嘀咕道:“這楊易還真會搞花樣,又弄出個勞什子月旦評。我跟你說,這種男人最靠不住,花花腸子太多。隻有像你兄長這樣正直可靠的男人才是女人們可托付的好夫君。以後你要找個像兄 長這樣專一的男人。” 一邊抱著貓的長孫璃月,撇了一眼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的兄長,撇嘴道:“若楊易如兄長一般的?人,我反倒還看不上呢。” k:““ 怎麼感覺胸口被插了一箭? 長孫璃仿佛不知自己的話傷了兄長,黑白分明的眸子漸漸發亮,自顧自道:“所有人都以為他弄出《大唐日報》這跨時代的刊物後,已江郎才儘。可他又弄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月旦評。這月旦評絕非表麵這般簡單,看似點評 天下英雄,實則拉這些人給大唐做墊腳石。楊郎果然絕頂聰明。” 長孫元翼:“?”“ 鄙夷自己哥哥的話張口就來,毫不留情。 稱讚情郎的話逐字逐句斟酌,恨不得每個字都誇上自己的情郎。 這妹妹白養了。 薛府。 薛仁貴聽兒子念完後,朝他笑笑道:“這月旦評,可不是東漢末年許劭兄弟的月旦評能比的。第一次點評就評天下各國君主,真是好大的氣魄。子安兄弟當真是世上難得的人才。” 旁邊的薛訥恭敬道:“此人確有膽魄。不過他的月旦評,恐怕不僅限於評價天下英雄,效仿古人賣弄風雅那麼簡單。” 薛仁貴眼眸眯起,猶如沉睡中的老虎緩緩蘇醒,目光銳利,語氣卻仍溫和:“不錯,這正是我稱他大氣魄的原因。當吾等的目光還放在國內,最多放在與吐蕃的邊境問題上時,他已將目光投向全世界。老夫不敢想,十年、二 十年後,我大唐在他的帶領下該是何等輝煌。” 狄府。 “父親,這是新一期的《大唐日報》。” 狄光嗣將報紙放在狄仁傑麵前。 狄仁傑眉頭微皺,一邊拿報紙一邊笑道:“還沒到時候,怎麼就出了新一刊?” 狄光嗣連忙道。 “是臨時加號的報紙。” “聽說那位楊家令特地增加了一個月旦評版塊。” “月旦評?”狄仁傑一邊咀嚼這詞,一邊打開報紙,很快找到兒子說的版塊。 他仔細看了幾眼,眉頭緊鎖。 片刻後,屋內響起狄仁傑充滿訝異的聲音:“好一個月旦評,好一個楊子安!這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古有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如今我大唐有楊子安坐鎮大唐,稱量天下,真是一手好陽謀。” 旁邊的狄光嗣眉頭微皺,有些不解地看著父親:“陽謀?父親,您這是何意?” 狄仁傑深深看了一眼兒子,緩緩道:“二聖功績如何?” 狄光嗣連忙道:“二聖功績當然彪炳千古。” 狄仁傑嘴角一抽,搖了搖頭:“你是本朝官員,自然知道二聖的功績。那我問你,諸如劍南道、黔中道這些偏遠之地,又如何看待二聖的功績?塞外漠北的牧民、極西之地的夷人商人、吐蕃的百姓,又如何看待二聖的功績? 他們會如你這般認為嗎?” 不等狄光嗣回答,狄仁傑又肯定道:“不,他們絕不會這麼認為,甚至根本不會想到這些,因為這些與他們的生活相距太遠。而現在,有一份銷量極高,信譽極好的報紙,又有一位名震天下的大人物,背靠世上最強大的國 度,來稱量天下英雄,你說這份評價的名單座次有沒有可信度?” 狄光嗣連忙道:“那自然是有的。” 狄仁傑點頭:“你會這麼想,彆人當然也這麼想。” “我大唐二聖位列二十年來帝王第一,當這份榜單席卷天下,就是天下之人認識我大唐二聖功績之時。” “到那時,我大唐威勢會更盛,而那時,自然會有無數邊陲小國仰慕我大唐” “這是在用榜單擴大大唐的影響力,隻此一份榜單,就能攪動天下風雲,這等手段,你要好好琢磨。” 見兒子露出了然之色,狄仁傑又意味深長道:“這正是楊老弟的高明之處。你記住,所有人隻會記住第一,不會有人記得第二。 “就好比,所有人都知道我大唐人口最多的城市乃是長安,卻鮮少有人知道我大唐人口第二的城市……………” 狄光嗣連忙道:“父親,第二是洛陽,第三是揚州,第四是益州,第五是魏州,第六是廣州,第七是越州,第八是定州,第九是並州,第十是汴州 “額,父親,我要繼續說下去嗎?” 狄仁傑:“滾出去!” 狄光嗣:“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