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母後,我跟你打聽個人!一
橙汁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三章 母後,我跟你打聽個人!一,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橙汁兒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翌日。 楊易神清氣爽的打開房門,出來的時候見到的是一臉幽怨頂著黑眼圈的小丫頭紅袖。 他跟公主昨晚是爽了,這個小丫頭昨晚可是沒怎麼睡好。 實在是公主殿下的聲音太大,哪怕她被趕到隔壁的屋子仍然是能夠聽到公主殿下頗有穿透力的嗓音。 哪怕是楊易臉皮厚,這會也不免有些尷尬。 他故作輕鬆一笑。 “紅袖,公主殿下大概還要睡會兒,你讓人去準備一些熱水,等熱水燒好了,公主殿下說不定也差不多該醒了,正好沐浴。” 紅袖有氣無力的點點頭,有些幽怨的看著楊易。 楊家令未免也太勇猛了一些,鼓搗了大半夜才停下。 公主殿下也真是皮實,居然一直能承受得住,真耐鑿啊。 楊易當然不知道小丫頭心裡嘀咕著什麼,見她一臉幽怨的可愛表情,忍不住將她頭發揉亂。 在紅袖頗有怨念的眼神中,大笑了幾聲離開公主府,馭者從公主府牽出馬車,楊易坐著馬車的抵達大唐日報報社。 大唐日報社自從建成之後就一直交給公主殿下管理,不過他雖然很少來這裡,但卻是報社所有人的精神支柱。 大唐報社裡的所有官員都知道,這位楊家令才是大唐日報的真正掌控者。 楊易剛剛一腳踏進報社府邸,正在府邸裡準備往外走的賀知章見狀,便連忙跑上前一禮。 “刊行郎賀知章見過楊家令。” 楊易隨意的點點頭,忽然一怔。 賀知章? 這是個名人呐。 怎麼跑到他報社來了? 之前怎麼沒見過? 額,雖然他報社來的也不多就是了。 他若有所思,沉吟道。 “你什麼時候來到報社的?” 賀知章連忙道。 “自去歲的恩科,下官中了進士,後被天後拔擢到文昌台,直至上月,下官被調任報社擔任刊行郎。” 楊易微微頷首。 難怪之前沒有見過,原來是剛剛被調任的。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感覺這位“大詩人”有些臉熟。 大唐報社雖然隻是負責《大唐日報》的一個部門,但是《大唐日報》代表著大唐的官方“媒體”。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交通信息不發達的情況下,一份暢銷國內外的報紙,幾乎等同於朝廷的嘴巴。 因此天後當初才會答應讓太平公主親自坐鎮,除了皇家自己人之外,這種扼朝廷咽喉的重要部門交給任何人都不放心。 其後朝廷更是在報社中設置了一套管理的職位,從正三品的總纂修,從三品監報禦史,正四品上編撰使,再到分駐十道觀察使府的采風使、負責出版監管的刊行郎,監管全國數十處官印坊的印造丞等等,整個報社也是正規 起來,算是入了“編製”。 當然,所謂的正三品的總纂修也是公主殿下兼任,那些其他的官員當然是不敢不聽鎮國太平公主的命令,因此整個報社總得還算公主殿下的一言堂。 賀知章的刊行郎是從五品的官職,掌活字排版,轄“檢校匠”百人,負責校驗避諱字與敏感內容,品秩不算低,對於恩科中進士的他而言,算得上升遷速度。 楊易心裡閃過這些念頭,笑道。 “報社是我大唐極為重要的府衙,天後娘娘想必是十分看重你,才將你調任其中,你可不要懈怠,我《大唐日報》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代表著朝廷的顏麵,你等職責至關重要。” 賀知章心裡頗為激動,楊易可一直都是他心中的偶像,他深深的吸了口氣,拱手一禮。 “下官知曉,定不忘楊家令教誨。” “下官自來長安之時,便樹治國安民之誌,後得見楊家令勉勵,考中進士至今,時時不敢忘。 楊易一愣,有些納悶。 “我們見過?” 賀知章連忙道。 “楊家令或許忘了” “當日在西市之時,那倭人欺壓我大唐百姓,楊家令後來親自主持公道,下官當時也正好在………………” 楊易眉頭一蹙,旋即回憶起來。 當初那倭人在西市跟紅袖、尉遲秀等人鬨起來,最後自己過去把這事平了,他貌似還記得當時除了賀知章之外還有三個學子,似乎一起站出來發聲過。 他心裡有些古怪。 這麼說來,自己早就見過了這大詩人。 楊易輕咳一聲,嘴角泛起一絲笑意。 “原來如此。” 賀知章知道自己被楊易記起來了,心裡既高興,又激動,他連忙道。 “楊家令這麼早來報社,是有何事?下官可否幫得上忙?” 楊易隨口道。 “正好有個新想法,給報社整個新的版塊,我《大唐日報》雖然早已經是席卷了整個大唐,家家戶戶之中都有我們的報紙,但是若是驕傲自狂於自己的地位,而不去創新,遲早也是會被淘汰。” 賀知章肅然起敬。 “楊家令說的極是,的確如此。 他心裡對楊易又敬佩了幾分。 道理誰都懂,但是誰又能真的做到? 《大唐日報》自創立至今,依然沿用的還是楊易當初留下的模板,後麵的人不過是填充內容罷了。 倒也不是沒有官員不想要弄點創新,但是沒有人有這個膽魄,萬一失敗,那可是承擔不起的罪名。 對於這些官員而言,即便是不能有功,至少也不能有過。 賀知章悄悄瞥了一眼楊易稍微有些黑的眼圈,發自內心道。 “楊家令昨晚必然操勞許久,如此勤勉於政務,今早卻還來這麼早,繼續投入於公務,著實是吾輩楷模。” 135:““ 彆吧,昨晚操勞確實操勞了。 不過不是政務操勞,而是操勞公主。 賀知章這麼吹捧他,他還頗有些尷尬。 他輕咳一聲。 “都是為國事操勞,都是本分。” “走吧,你正好幫我一起去看看。” 賀知章精神一振,連忙道。 “是,楊家令。” 一炷香後。 不少報社中的官員紛紛被叫過來,見到楊易連忙行禮。 “見過楊家令。” 楊易微微頷首,隨即道。 “本官請諸位過來,乃是為了一事。諸位剛剛或許都大概了解了一些……” “本宮要在《大唐日報》開辟一個新的版塊,這新的版塊內容至關重要。” “不僅關係到《大唐日報》的銷量,甚至還關係到我大唐的形象和影響力。” 他的話音落下,眾人紛紛麵麵相覷。 就剛剛賀知章派人來叫他們的時候,透露了一些關於楊易要喊他們過去做的事情。 不過他們本以為是楊易的一次普通嘗試,眼下從楊易口中說出,卻是又感覺有些不一樣了,還能事關到大唐的形象和影響力? 屋內寂靜的落針可聞。 即便是旁邊的賀知章也是翹首以盼,好奇的盯著楊易,他也想知道這位楊家令親自前來報社,到底所為何事。 楊易掃了一眼眾人,麵色平靜。 “關於新羅,諸位這些日子應當有不少的了解,報紙的文章可以說是給新羅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大唐日報》絕不僅僅是一項娛樂讀物,更是一種武器。” 眾人文言,下意識的點點頭。 《大唐日報》毀譽新羅的那些文章基本上都是出自他們之手,他們至少也是審核過的,當然明白《大唐日報》若是要攻訐誰,造成的影響力會有多大。 楊易繼續道。 “《大唐日報》不僅是可以在輿論上讓我大唐占儘上風,更重要的是,能夠將我大唐的形象在無數百姓,以及外國人眼中無限拔高。” “我大唐之所以能夠引得萬邦來朝,各國留學生紛紛前來至此學習,靠的是我大唐強盛的國力和天可汗的影響力” “而這些名聲,都要靠人口口相傳,籠罩在太宗皇帝陛下龐大影響力的那一代人死了之後呢?” “新生的各國百姓、首領,還會對我大唐有敬仰麼?便如吐蕃鬆讚乾布一統吐蕃,何等梟雄,但是麵對我大唐也隻是屢次向太宗皇帝求娶公主,姿態何等卑微?” “時至今日,自吐蕃換了新的讚普,老一輩人全部死去,新人上台,對我大唐不曾再有敬畏,而是蠢蠢欲動,隨時有可能拔刀。” 眾人下意識的點點頭。 的確是在近二十年來,吐蕃壯大之後跟大唐的戰爭變多。 楊易下意識嚴肅起來,目光冷然的掃向眾人。 “固然這有國力的因素在其中,不過若是能夠讓這些異族之人從小就仰慕我大唐,甚至恨不得加入我大唐而拋卻他們民族的籍貫呢?” “若是那般,這些異族人便是我大唐的臂助,而從小深受這種思想熏陶之下的他們,即便日後麵對我大唐,也必然是以敬畏為先。” 屋內頗為安靜,眾人麵麵相覷,似乎欲言又止,最後還是賀知章忍不住道。 “楊家令,這些人都是自小就是異族之地長成的,他們仰慕我大唐文化想要學習自然不假,不過,想要讓教化他們達到甚至背棄故國加入我大唐,恐怕也是極難。” 其餘的官員紛紛點頭。 平心而論,現在的大唐胡將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大唐征服的異國俘虜為將,那是死亡的絕境下,權衡利弊所為。 若是讓這些夷人在模樣死亡威脅下,而選擇投入到大唐,還是有些艱難的。 楊易微微一笑。 “不錯。” “因此這事情絕非一朝一夕可為,至少也是十年,乃至二十年的長期戰略,而這戰略之中,最重要的揮向異族的劍,便是《大唐日報》。 話說到此處,楊易的目的昭然若揭。 在場的眾官員也是紛紛一震,頓時明悟過來楊易的意思。 賀知章忍不住道。 “楊家令想要靠《大唐日報》去教化’異族萬民?” 其餘等官員麵上紛紛露出驚訝、擔憂、憧憬等等神色。 儒家一直以來致力於教化,若是《大唐日報》能夠通過上麵的文章影響到那些異族人的思想,那對這些被儒學耳濡目染的官員而言,可謂是正中下懷。 當然,在場的也都是官場老油子,自然明白這種事情絕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必然是長期的持續作戰,甚至收效甚微也說不定。 楊易瞥了一眼心事重重的眾人,微笑道。 “倒也稱不上‘教化‘。” “無非是利用我大唐之長,攻訐對方之短罷了。” “想要瓦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就要去抹黑攻訐他們的英雄。” “同樣,想要提升那些外族人對我大唐的仰慕,就要將我大唐的英雄宣揚的更廣” 這話又比剛剛寬泛的話更為清晰,目的性更加準確。 在場的眾人若有所思。 賀知章沉吟道。 “這恐怕不是單純的在《大唐日報》上寫一些文章就能做到的” “當然,下官並非是在質疑楊家令。” 楊易眸中泛起讚賞。 不愧是大唐的名臣,最快的洞察到他的心思。 他今日在報社大費周章,可不僅僅是為了開一麵版塊用來寫類似後世那些公知崇洋媚外一類的文章。 楊易掃了一眼眾人,認真道。 “僅靠一些文章當然不夠,因為這些文章,許多的百姓未必會有耐心去。” “便是連我大唐的百姓都做不到人人識字,都能文章,又何況那些極西之地又或是塞外漠北的夷人呢?” 屋內眾人陷入沉思,心裡泛起波瀾。 對啊,他們剛剛隻被“教化”二字吸引了,卻是忘記了那些夷人又有多少人是識字的? 想要通過文章影響那些人的思想,但是那些夷人卻又不可能人人都讀書識字,更不可能對這些文章感興趣,所以這就成了死循環。 那這位楊家令又能有什麼法子呢? 不少人抬起頭頗有些狐疑的看著楊易。 賀知章有些猶疑。 “所以,楊家令的意思是” 楊易輕笑道。 “諸位應該知曉月旦評” 屋內安靜下來,眾人一陣騷動。 月旦評? 少頃。 一人道。 “楊家令莫非是指東漢末年由汝南郡人許劭兄弟主持對當代人物或詩文字畫等品評、褒貶的月旦評?” 楊易微微頷首。 “不錯,正是此月旦評。” “此月旦評在當時引起一時追捧,雖有人質疑,終究是有極大影響力的,被點評的人無不是聲名大噪。” “本官打算將這月旦評用在報紙上” “以大唐和《大唐日報》的信譽、影響力,去評價天下英雄。” “月旦評影響再大,不過是許劭兄弟個人舉辦而本官以大唐的信譽、影響力擔保,早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的《大唐日報》來發布的月旦評,其必然掀起天下震動。” “甚至於我大唐還可以將這些攪動天下風雲的人物排成一個榜單,依次按照順序排列,功績最高、影響最大的人排在前列,其後若有人超前者,也能排列其上,有能者居上,無能者下榜,以激起天下人的討論、競爭之心” 楊易微微一頓,掃了一眼眾人,意味深長道。 “這天下人沒有不愛看熱鬨的。” “我大唐百姓也好,夷人百姓也罷,不管是一輩子浸淫書籍的學士,還是草野愚氓,又有誰會不喜歡指點江山、坐論天下英雄呢?” “而天下英雄猶如過江之鯽,可卻有超過我大唐的嗎?” “須知,無論是身在哪國,又或是哪個族群,都崇拜強者。到那時,無論是鄉野村夫,還是洋夷商人,又或是塞外異族,都會對我大唐的英雄人物有所了解,便會漸漸崇拜。” “這種影響,一時間看不出來,但是長達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說不定有朝一日,我大唐使者出使海外,還能見到不少對我大唐皇帝、名臣、名將推崇備至的夷人擁躉。” “到那時,天下都在說大唐話,議大唐英雄,那我大唐的文化在全天下的統治力便可謂霸主,又怎麼會沒有身在他國,心向大唐之人?” 話音落下,屋內眾人已經是目瞪口呆,不少能夠想到更深一層的如賀知章之流,更是頭皮發麻。 不管這位楊家令說的多麼偉岸,至少對於那些國家的統治者而言,這可謂是不折不扣的毒計。 自己國家的人全都跑去崇拜他國的名臣,名將,那踏馬還有個屁的民族凝聚力。 何況,這位楊家令剛剛也暗戳戳的提了一嘴,既能宣揚本國的英雄,自然也能抹黑他國的英雄。 在這種輿論攻勢之下,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輕夷人隻怕是被忽悠的暈頭轉向,將大唐當做心中的神聖之地也未可知。 以東漢末年的月旦評轉為《大唐日報》,基於《大唐日報》的恐怖銷量,必然會產生極大的效應。 他們都不敢想象,當這樣的月旦評出台之後,會在天下百姓之中引起多大震動。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有天下最強大的大唐帝國擔保,和影響力極為恐怖的《大唐日報》背書,隻要被排列上榜,就能名震天下,甚至流芳百世也說不定。 這樣的誘惑,哪怕他們這些明知道這其實是個惡毒的計策,也忍不住要往裡麵鑽。 這位楊家令果真不愧是被天後稱之為大唐麒麟的奇才,這腦子絕了。 半日之後。 含元殿內。 武皇後看著手中的密折,鳳眸眯起,唯有越捏越緊的手指足以證明她的內心並不如表麵這般平靜。 少頃。 武皇後將手中的密折放下,冷豔威嚴的俏臉露出一絲似笑非笑,語氣頗為感慨。 “本宮從第一次見他就覺得他乃是天生奇才,如今兩三年過去了,依然是才思不斷,計謀百出” “在《大唐日報》上弄月旦評?果然隻有他才能想出這般天縱奇才的妙思。” “月旦評自東漢末年有之,《大唐日報》現在也擺在麵前,但是能夠想到將兩者結合的,隻有他一人。” 身為大唐的天後,尤其是在李治死後,她的權力膨脹到極高的高度,大唐報社早上發生的事情,她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不過在看到楊易那般計策之後,心裡還是有些震撼。 論治國之道,大唐不缺人才,但是這些人往往處理政務四平八穩,國家運行的非常安定,對外敵卻是少了些奇策。 而楊易卻是手到擒來,有一種舉重若輕的玩弄於鼓掌之中的鬆弛感,似乎給她一種壞點子根本用不完的感覺。 想到此,武皇後又有些忍俊不禁。 “這計策真夠歹毒的。” “那些國家的君王有得頭疼了。” “不過,這家夥本就是一肚子壞水。” 旁邊的上官婉兒也是讚同的點點頭。 楊家令可太壞了。 這時,一陣腳步聲響起。 武皇後將手中的奏章微微合上,抬眼看去,卻見一個熟悉的身影蹦蹦跳跳過來。 ““ 武皇後心裡沒來由的有些心虛,不過她很快將這種感覺強壓下來,拿著一杯熱茶,借著熱氣稍作掩飾,笑吟吟道。 “太平,你怎麼來了?” 太平烏黑油亮的眸子轉了轉,忽然眨了眨,扭捏道。 “母後,我跟您打聽個人” 武皇後隨口道。 “誰啊?” “就是,一個叫做二娘的女子,”太平歪著腦袋,紅豔豔的嘴唇撅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