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汁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武皇後的“報複”,一個是,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橙汁兒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主殿下微微一怔,心裡微微有些觸動。
她跟楊易所做之事,並未顯於人前,又未刻意的宣揚,即便是有《大唐日報》登刊,但是這種事情鮮有人會一直記著,過一段時日,便會被人忘得一乾二淨。
倒是沒想到會從劉玉口中得到這麼一句。
劉玉說罷,旋即又朝兩人行了一禮。
“楊家令、殿下,我就先走啦!”
她旋即蹦蹦跳跳的離去,本該落幕的夕陽,將餘暉落在她身上,反倒是將她映襯的朝氣蓬勃,頗為普通的小臉上進發出對未來的希望和期待。
待到劉玉離開,楊易朝公主殿下笑了笑道。
“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他們什麼都知道,卻總有人將他們當傻子。”
“公主殿下體恤百姓,百姓自然也就銘記在心。”
太平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紅豔豔的嘴唇微微撅起。
“這不都是你教的嗎?”
“本宮也不過是你的‘學生’罷了。”
公主殿下雖然有時候不太講理,但是倒也不會將旁人的功勞攬到自己頭上。
楊易微微一笑,認真道。
“也是誌同道合之人。”
太平一怔,抿了抿唇,心裡有些害羞,又有些雀躍。
她眼皮微微垂下,語氣平靜卻又帶著一絲真誠。
“誌同道合未免太誇讚本宮了,雖然你這很好色,但是不得不說你的思想遠遠勝過本宮,本宮也不過是跟著你的腳步罷了。”
楊易微微一笑。
公主殿下雖然缺點多多,但是優點也是相當之多,至少公主殿下能夠坦然的承認旁人的優點和自己的不足。
不等楊易反應,公主殿下又似乎察覺到自己的話聽起來有些顯得自己過於柔弱,語氣略帶掩飾,轉移話題。
“本宮就是有些好奇你也是讀那些所謂聖賢之道的書籍,跟那些窮酸儒生並無差彆,為何偏偏想法能夠有這麼大的差異。”
“本宮所見之人,無論是寒窗苦讀之,登頂廟堂之人,又或者是世家大族出身,極少能有人將這些農民、小販放在眼裡的,偏偏你卻是不同”
“總不能因為你出身貧寒?可這世上出身貧寒的人多了去了,發達之後看不起之前同樣出身的朋友、親戚、父母,何況是這些泥土堆裡打滾的貧寒之人………………”
楊易微笑的看著公主殿下,緩緩道。
“因為古往今來,一切的物質財富都是靠這些普通的老百姓生產出來”
“百姓是曆史的創造者。”
太平一怔,呆呆的看著楊易。
古往今來,千秋史書,都在歌頌皇帝、官員、英雄豪傑,唯獨沒有人在意底層的農民。
她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論調。
數日後。
廢除坊市隔離的製度風波還未結束,大唐的第一次武舉便被提上議程。
此次武舉乃是之前恩科就決定好的製度,自此之後,大唐就有武人的出頭之地。
比起文科舉,武舉的影響力遠遠不夠,關注此次武舉的也隻有大唐的武夫,那些讀書人是不屑於與這些武夫為伍,自然也就不關注這些事情。
不過武皇後卻是覺得此事不宜低調,更不該刻意忽略。
含元殿內。
“武舉乃是為我大唐選拔武官,與文科舉並無二致。自然也不可懈怠,國庫資金再如何緊張,給與武舉的撥款還是有必要的,諸位以為呢?”
武皇後目光輕掃殿內,語氣中帶著不容置辨。
眾人麵麵相覷,天後娘娘這意思太明顯了,誰會冒著被天後娘娘記恨的風險去反對天後娘娘?
區區一次武科舉罷了,真沒必要。
武皇後見到眾人沒有反應,滿意的點點頭,目光落在了楊易身上,淡淡一笑。
“390“
楊易一個激靈,上前一步,拱手道。
“天後娘娘,臣在。”
武皇後似笑非笑。
“武舉此事頗為重要,乃是自科舉設立以來的頭一遭,日後的武舉必然要以此次為模板,所以此次事關重要。”
“交給旁人,本宮不放心,武舉是你提議的,而你又曾經擊潰吐著名將論欽陵,無論是名望還是資曆,都無人比得上你”
“恰好,你不是很擅長著手整體嗎?整個武舉舉辦下來,事宜也不算小,都交給你,你可不要讓本宮失望。”
武皇後特意在“整體”二字上著重語氣,顯然是呼應他之前的菊部、全身之語。
畢竟以天後娘娘的身份,也不好將“著手全身”放在口邊,以免叫人誤會。
不過這話顯然隻有楊易能夠聽得懂。
楊易嘴角一抽,忽然發現武皇後跟公主殿下不愧是母女,這報複心還是挺強的。
莫名其妙將這武舉的事情全部推給他。
眾人略有些奇怪的看著楊易,畢竟剛剛武皇後的話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很難不讓人猜測天後娘娘跟楊易之間是否有些旁人不知道的交流。
不少人心裡有些嫉妒。
這位楊家令未免太得天後娘娘的寵幸。
楊易感受到太平公主殿下微微好奇的目光,心裡泛起一絲苦笑,旋即拱了拱手。
“微臣遵旨。”
見到楊易有些無奈的模樣,武皇後唇角微勾。
片刻後。
朝會散去。
太平跟楊易走出殿外。
太平忽然皺了皺小鼻子,頗有些好奇的看著楊易。
“母後說你很擅長著手整體,是什麼意思?”
楊易嘴角扯了扯,有些尷尬。
這跟公主殿下該如何解釋?
難道要把原話說出來?
豈不是平白叫人誤會?
雖然他行得正坐得直,但是女人的心思難以捉摸,誰能知道這位公主殿下聽完之後會是什麼反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楊易略一沉吟。
“可能是天後娘娘覺得我仗打的好,所以才這麼覺得吧。
“畢竟打仗需要看整體。”
“嗬,你覺得本宮會信你?”太平瞥了他一眼,輕哼一聲。
楊易攤開手無奈道。
“公主殿下要是不信的話,儘管可以去問天後娘娘。”
他相信公主殿下不會因為這事去找天後娘娘驗證,同樣,即便是公主殿下真的去問了,天後也不會如實相告。
太平鼓了鼓腮幫子,氣呼呼瞪了楊易一眼。
“不說就算。”
“哼。”
公主殿下揚起雪白的脖頸,邁著修長的雙腿大步流星的走了,兩條腿緊繃,恨不得將地麵踩出深深的腳印。
楊易一汗,公主殿下這是把地麵當成他的臉來踩了。
武舉舉辦的事宜很快便定下,戶部撥來款項,楊易甚至將這筆錢拿來相當一部分作為武舉的宣傳。
比起文科舉無人不知,武舉相較而言就顯得陌生。
不過在他看來,文科舉跟武舉性質上還是沒有什麼差彆。
盛世大唐,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自然要弄得聲勢大些,讓民間百姓都參與其中,誰知道會不會選拔出什麼有天賦的猛士。
數日後。
武舉要在長安舉辦的消息漸漸席卷長安,乃至關中。
街頭巷尾都在討論著舉辦武舉的事兒。
不過,武舉卻沒有那麼快舉行,楊易將武舉定下的時間推遲了一個半月,目的是讓那些身處關外,距離遙遠的考生有時間趕過來。
武舉不同於文科舉,習武之人長時間趕路,身體負擔很重,必須得有一定時間休息,否則參與武舉就不公平。
畢竟身在關中的考生距離近,休息時間充裕,而那些來自極北或極南之地的考生長途跋涉趕來,必然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大量時間調養。
畢竟文科舉的考生就算精神不振,休息個兩三天也就差不多了。
但武科舉考的就是身體素質與強健程度,如果不能將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那可就平白浪費了一次武舉的機會。
半個月之後,彙聚在長安城的人越來越多。
不少外地人聞訊趕來,都想見識見識第一屆武舉的情況,像這般看熱鬨的人不在少數,畢竟中原大地向來不缺愛看熱鬨的人,有史以來第一屆武科舉的噱頭還是很大的。
有許多人衝著這個噱頭而來,造成了長安城短時間內人流量暴漲。
此時的長安作為大唐的帝都,自然是積極響應前段時間朝廷頒布的廢除坊市隔離的製度,早已讓店鋪在長安各處遍地開花。
雖然大部分店鋪都還在裝修,但已經裝修好的店鋪,已經完全能嘗到這波人流量的甜頭。
興化坊位於皇城之南朱雀門街西第一街街東,從北向南數是第三個坊。
坊內有不少平民住宅,還有一些寺院紮根在此處。
而此時確實多了許多店鋪,諸如客棧、布莊,米麵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店鋪也早已開設起來。
其中既有百姓自家開的店鋪,也有長安富商在此開設的分店。
坊市隔離製度被廢除已是既定事實,連朝廷鳳閣內的宰相們都阻止不了,這些本土商人自然也就隻能順勢而為。
他們嗅覺敏銳、資金雄厚,便立刻在一些坊間開設店鋪,比如開客棧的,便在每一個坊之間開設分店,開布莊、首飾店的也是如此,這些商人舍得花錢,裝修的速度自然也快。
此時不少外地商人來到此處,頓時驚愕不已。
“我上次來這兒的時候,這裡還什麼都沒有呢,沒想到才短短半年,整條街上都開滿了店鋪。朝廷雖然廢除了坊市隔離製度,但似乎也就關內才積極響應,關外還沒這麼快。”
“誰說不是呢?我是從河南道來的,也就是前幾天剛來這兒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坊市隔離製度被廢除了。等到全國都全部廢除隔離製度,恐怕要過幾個月之後了。而長安卻是早已經店鋪遍地開花,我大唐首都的確是天下最繁華
的城市!”
“哎,我是嶺南人,今年出來跑買賣,直到到了長安我才知道,天花的接種早已經全部普及了,嶺南那邊還有大部分百姓至今還不知道天花已經可以被預防了。以後我定然要努力賺錢,到關內定居生活,嶺南道與此相比,簡
直是天差地彆。“
其餘的人也紛紛頗為感歎,隻有來到長安,才能明白自家城市與長安這座雄偉城池的差距,無論是製度上麵,還是辦事效率上麵,差距都實在是太大了。
公主府內。
太平公主殿下抱著胸口,鳳眉微蹙,坐直身子,沉吟道:“本宮覺得第一屆武舉還是慎重為好,文科舉以封閉的空間作為考場,武科舉最好也是如此,以免發生意外不可控的事情。”
楊易若有所思,沉默片刻,開口道:“話雖如此,但是武科舉跟文科舉不同,文科舉是為了防止作弊,所以要以封閉的考場,靠監考的官員不停地去巡視,而武科舉就不一樣了,考的都是真刀真槍的本事。”
“何況武將本來就是要上戰場衝鋒陷陣的,總不能因為百姓圍觀就緊張,如果是這般心理素質太差,日後上了戰場如何衝鋒陷陣?”
“我倒是覺得開放一部分場地,讓百姓在遠處圍觀,既有助於將武舉的地位拔高,讓百姓們願意參加武舉,也有助於鍛煉這些考生的心理素質。何況作為第一屆武舉選拔,總是要讓這些百姓見識見識的。”
太平聞言,微微點頭,心裡恍然。
如果從這樣的角度考慮的話,讓百姓到遠處的場地圍觀考生參加武舉,的確是有好處的。
她腦海裡剛閃過這個念頭,旁邊的長孫璃月忽然脆生生地說道:“郎君所言極是,妾身也是這麼想的。”
太平額頭青筋直跳,暗自惱道:這個小蹄子,有你什麼事兒!
長孫璃仿佛是沒看見公主殿下惱怒的眼神,笑吟吟道。
“除此之外,還能向百姓證明,武舉選拔完全公正透明,這可是當著大家夥兒眼皮底下選出來的,旁人也必然會對朝廷的考試選拔心悅誠服,增加朝廷的威信。”
“還能讓圍觀的百姓感受武舉的榮耀,從而使其有認同和自豪感,日後參與其中也不是沒有可能。
楊易微微頷首。
長孫璃月看問題的角度還是一如既往的深入
他瞥了一眼麵無表情的公主殿下,輕咳一聲。
“不過殿下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人多了就容易亂,維持秩序必須要下足功夫。”
楊易心裡嘀咕。
這才哪跟哪兒,以後後院不會起火吧?
他可不想被柴刀啊,那樣也太冤了。
一個也是柴,兩個也是柴,不如多來幾個。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有內部矛盾的時候,就引入外部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