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魯國亡了嗎?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7章 魯國亡了嗎?,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衛國君臣的矛盾異常尖銳,不是有晉國這一邊壓著,衛國的內亂已經爆發。
孫林父是一個親晉派,隻是他想得是借晉國的勢,並不是晉國在衛國扶持的傀儡。
那種區彆就是,看上去孫林父是晉國的人,實際上他並不會無條件配合晉國的所有行動。
衛君衎一直跟齊國走得很近,隻是不能定義他是齊國的人,一樣是想借齊國的勢,來壓製國內的反對者。
要說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作為一國之君的衛衎會比較不管不顧,相反為人臣子的孫林父有太過的顧忌。
怎麼來介入衛國?
“一旦衛國爆發內亂,我們肯定不能乾看著。”樓令說道。
郤至看了樓令好一會,悶聲說道:“你在處理列國的事情上,跟欒書是一類人啊。”
由於欒書沒有將郤氏坑死,並未獲得晉國第一大陰謀家的稱號。
至於春秋第一大陰謀家?不能單指一個人,乃是田氏這一整個家族。簡單就是田氏經過七代人的經營,篡奪了薑姓呂氏的國祚。
“欒書?”樓令聽到郤至給自己的評價,稍微有點多想,沒有將想法說出來:“何止是欒書會這樣做,應該說都會這樣做。”
不得不讓樓令多想的事情是,有沒有人在離間樓氏與郤氏。
畢竟,當初欒書算計郤氏算計得很深,要是郤氏不慎真會被算計得家破人亡。
曆經了那樣的危險,郤氏的人再怎麼神經大條,他們總會提高警覺,防止再遭受算計吧?
“有人說我壞話了?”樓令沒有藏著掖著,有疑問就提出來。
郤至一個愣神,問道:“什麼意思?”
那就是樓令想多了,哪怕有人想要離間樓氏與郤氏,反正郤至沒有當一回事。
“哦!!!”郤至反應過來,一臉嚴肅地問道:“你會對我家不利?”
樓令神態很輕鬆地說道:“自然不會。”
郤至點了點頭,說道:“欒書要對我家不利,你站了出來。”
意思就是:公道自在人心,忘恩負義者,必定會不得好死。
郤氏確實洪福齊天了一次,他們願意那麼相信也沒有錯。
他們願意那麼相信,還真的沒有錯。
曆史上,欒書把郤氏坑死,欒氏一樣沒有落得好處,乃至於最後被其他卿位家族聯合消滅了。
那是因為春秋時期確實是公道自在人心。
隻不過,郤氏亡了就是亡了,等於就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告誡其餘人,一旦信錯了人會付出何等的代價。
樓令很清楚一點,哪怕是樓氏再怎麼強大,他一旦乾出忘恩負義的事情,一定會讓樓氏獲得欒氏一樣的下場。
那個過程可以有很多種。
樓氏吞並了郤氏,勢必要遭到其他家族的聯合圍攻。
某天樓氏吞並郤氏,樓令再玩篡位,不止要內部皆反,外部列國也會組成討伐聯軍。
受人大恩,再乾出忘恩負義的行為,等於就是失信於天下人,不但外人會針對,內部的思想也要亂掉。
說到底就是,春秋時期的平均道德水平比較高。
而道德水平就是在一次次事件中被降低,變成了勝者為王和敗者為寇的格局。
“樓氏在杞國有多少軍隊?”郤至問道。
樓令答道:“目前有三個‘旅’的兵力。”
郤至尋思了一下,說道:“沒有起到震懾效果啊。”
杞國在杞國的東南方向,齊軍進入萊國地界,一旦杞國出兵可以切斷齊軍的後路。
樓令在杞國屯兵就是在恐嚇齊國,然而如郤至所說,確實沒有起到震懾的效果。
那是齊國的主力已經跨過尤水,他們進行分兵之後,約兩萬齊軍繼續向東推進,剩下的約四萬齊軍向“夷”進逼,沒有後路被切斷的顧忌。
“我想,你不會下令切斷齊軍的後路。”郤至說得比較篤定。
樓令頷首道:“主要是我們沒有一戰滅掉齊國的能力。”
現在的格局是,晉國有點瞻前就難以顧後。
立刻對齊國動手的話,短時間內難以滅掉齊國,主力也陷在齊地的戰場。
楚國、宋國或其他國家絕對不會乾看著齊國被滅,他們一定會出兵討伐晉國。
“我已經下令在杞國的部隊過來會合。”樓令說道。
既然沒有成功震懾到齊國,樓氏繼續在杞國屯兵就顯得很沒有必要,乃至於在杞國的屯兵不撤回將變成笑話。
樓令多少有些無奈地說道:“主要是我不敢賭啊!”
其實,換作是其他人可能不像樓令會多想,想乾什麼一咬牙就乾,說不定還真的會給乾成。
晉國是在樓令的主導下逐漸變成現在的模樣,漸漸不占道義的製高點。
那種改變說白了就是乾了恃強淩弱的事情,隻能一直保持著強勢,一旦出現頹勢就會落得一個破鼓千人錘的下場。
樓令很肯定一點,晉國沒有多少人意識到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列國中大概隻有宋國有了明確認知,其他國家一樣沒有反應過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