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煮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5章 曹昂論勢,曹操抉擇,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棠梨煮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話一出,眾人不禁一愣。

一旁的曹昂,卻是心中已明。

父親此問,想來是有急流勇退的打算,難道,父親是想……

“雖然我很想叫你大哥,但君臣有彆的道理,末將還是懂的。”曹仁說道,“大哥既然做了兗州之主,那就是我們的主公,先君臣而後兄弟,禮不可廢也!”

曹洪卻是大大咧咧地道:“我不懂的這些,我覺得叫大哥挺好,但叫主公這麼久,也習慣了。”

夏侯惇微微皺眉,道:“兄長,你是想……”

曹操看向眾人,緩緩說道:“今日在此的,都是曹某的至親。我也不瞞諸位,張塵許我大將軍、濮陽侯、兗州牧之位,並許我繼續統領兗州軍政、統轄部眾,條件是希望我歸順朝廷,諸位以為如何啊?”

曹操畢竟也是一方諸侯,讓他說出“歸降”二字,實在難如登天。不提張塵,隻說歸順朝廷,於麵子上也算過得去。

何況,張塵從始至終,也未說過讓自己歸降於他的話。

隻是說,二人攜手,共創大業。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不由大驚。

“不行!”曹洪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這次,就是那張塵從中作梗,若是歸順於他,日後還怎麼為老太爺報仇,不行,不行!”

曹仁聽罷,也不禁猶豫地道:“這……大哥,我們倒還罷了,其實……無論你做什麼決定,我們都會支持的,可是李典、樂進他們,還有荀彧、荀攸、陳宮、程昱那些人,還有……還有那些將士。大夥追隨你,可都是為了建功立業,指望著有朝一日,你雄霸一方,他們才好封候拜將。如今你要做他人之臣,那他們恐怕……”

曹仁沒有繼續說下去。

相比於曹洪,他是看得通透的,曹操一旦沒了稱霸的雄心,那追隨他的人,還能繼續效忠嗎?

夏侯惇、夏侯淵二人也是微微點頭,他們也是持同樣的觀點。

曹操不由得輕歎一聲。

其實,這些,他又怎會想不到?所以,他今日才隻叫了曹家和夏侯家的人前來,無論如何,這些人對自己的忠心,是不會變的。

曹操將目光移向了一直未開言的曹昂和曹純身上。

“子修,子和,你二人為何一言不發啊?”

曹昂道:“幾位叔伯長輩們說話,孩兒不敢插嘴。”

曹操道:“無妨,你有什麼想法,儘管說來便是,今日都是自家人,自當暢所欲言。”

曹昂道:“是,父親。孩兒以為,無論是歸順朝廷,還是擁兵在外,都當依循大勢,趨利避害。”

“哦?那你說說,大勢為何?又該如何趨利避害?”

曹昂道:“天下大勢,在乎天時、地利、人和。靈帝駕崩,宦官外戚相爭,致使皇室流離,天下大亂自此而始。張塵北邙救駕,迎天子至鄴城,奉迎天子,執天下牛耳,此可謂天時也!”

曹操聽罷,不由暗自點頭。

“平黃巾、敗黑山、收並州、結盟匈奴、歸化烏桓、大破公孫……使北地安寧,四州臣服,此可謂地利也。”

一眾將領也紛紛點頭。

“廣施仁政,安撫黎民,令百業複蘇,萬民安樂。四州民心,俱成一體,此可謂人和也!”

曹昂說罷,躬身拜道:“得天時、地利、人和者,其勢在彼,不可逆也。”

曹操聽罷,暗自沉思,心中亦以為是。

“子修,如你所言,大勢皆在張塵,我等又當如何?”

曹昂道:“兗州,四戰之地。東麵徐州,陶謙弑殺祖父,乃我曹家死仇。西麵宛城,張繡雖然中立,但八萬大軍在側,亦令人難安。南麵,袁紹雖與父親交好,但二袁之爭將起,袁紹隻不過想讓我軍為其前驅而已。此三麵,皆不可交,唯有北麵,父親可引之為援。”

“北麵是青州,也便是張塵的地盤。”曹操道,“子修,你是讚同我歸順……咳咳,歸順朝廷了?”

“父親本就是漢臣,何來歸順之說?”曹昂道,“父親的兗州刺史之位,乃陛下欽封,父親多年來為國討賊,牧守一方,本就是竭忠儘力,一代忠良之名,不負也!”

“說得好!”曹操眼前一亮,大喜道:“我兒果然有見地,深知為父之心。為父一生,惟忠漢室,生為漢臣,死為漢鬼,豈是那些亂臣賊子可比!”

“不錯,諸侯攻伐,為私利也。而父親則是為國討賊,行大義也!千百年後,後人評說,父親自當名垂青史,受萬世稱頌!至於一眾文臣武將,難道為國討賊便不算建功,不能封侯拜相了麼?”

“我兒知我啊!哈哈哈哈!”

曹操朗笑幾聲,這一刻,似乎一份壓抑在他心底許久的赤子之心,又回來了。

其餘將領,見此情形,也都明白,曹操此時已經打定了主意。

一旁,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將領道:“兄長既已下定決心,我等必儘力維穩三軍。可是幾位先生,就要兄長出麵了。特彆是荀先生,他視張塵如漢賊,若得知兄長……恐怕很難同行了。”

說話之人名叫曹純,字子和,年紀隻比曹昂大三歲,論輩分,卻是曹操之弟,曹昂之叔。

此人年紀雖輕,但沉穩乾練,是一員良將之才,在軍中頗有威名,更是曹操的王牌部隊“虎豹騎”的統領之一。

曹純說罷,其餘眾將也道:“我等必儘全力,維穩三軍。”

……

入夜,荀府。

荀彧跪於祠堂祖宗靈位前,一臉肅然,閉目沉思。

良久,荀攸入內,輕聲道:“叔叔。”

荀彧淡然道:“族人們,可都已經轉移了?”

“叔叔放心,荀氏族人,皆已搬離潁川,前往宛城了。”

荀彧微微睜眼,道:“宛城?”

荀攸道:“宛城張繡,麾下有八萬駐軍,其一向保持中立,從不卷入諸侯紛爭。而且,其軍師賈詡,與我乃是舊識,他已答應,庇護荀氏子弟。”

“好,好……”

荀彧聽罷,微微放心,豈料話音未落,便聽得屋外傳來一陣陰鷙的笑聲。

“做了傷天害理之事,還欲想全身而退,世上哪有這般道理!”

嗯?!

二人一驚,急忙起身,出門一看,隻見院中不知何時,竟站立著一個黑袍人。

那人身穿黑色鬥篷,身形都隱匿其中,黑暗之下根本看不清長相。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