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笑笑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82 征收秋糧的智慧!李鬱領先200年,大清話事人,憂鬱笑笑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83章征收秋糧的智慧!李鬱領先200年 苗有林將第2軍團的人事調整情況,書麵呈報了李鬱。 李鬱看完了,批閱“知道了”。 風淡雲輕! 最近天氣晴朗,正是秋收的好時節。 經濟大臣範京把麾下所有人手全部撒了出去,征收皇糧。征糧結束之日,就是西線戰事開打之日。 目前各地堅決打擊清軍的越境襲擊破壞,為秋收護航。 為了震懾清軍, 各軍團甚至把打死的綠營兵首級砍下來戳在樹枝上,豎在雙方的中間地帶。 俘虜則是押送去了馬鋼。 一路敲著鑼,舉著“統征秋糧”的旗幟,沿路吆喝。 其中痛苦,隻能忍氣吞聲。 還有火耗、平餘、某捐之類的中間環節,最終實際上每畝地所需交銀,是要達到1兩5錢的。 這個數字是經過實地考察和精密計算的。 …… 農夫手裡沒有現銀。就必須把米先送去米鋪子換成現銀然後再交稅。 …… …… 船隊靠岸後,2個原衙役帶領著臨時招募的壯丁。 見到官差催糧, 清廷大概征收每畝地收成的六分之一。 首船掛著旗幟:統征皇糧! “前麵停泊。” 按照豐年江南的米價算,一石米在22兩左右。一畝地的總收成就是8兩餘。 這其中還有一個巨大的不確定因素。 一個月前就陸續得到通知的鬆江府安亭鎮農戶們趕緊扛起麻袋,裝上獨輪車。 所以吳王的60斤米是實打實的。 …… 實行的是實物糧和銀子相結合的收取方式。 【數據參照《清史稿》和《賦稅全書》,寫曆史文一旦涉及客觀數據很頭疼,不精確沒有真實感,精確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作者君也算是理解了曆史分類大神多災多難,命運多舛的原因。】 露天挖礦沒有技術含量,隻需苦力。百斤消耗一窩頭,很劃算。 既能展現自己的寬仁,和清廷形成對比。又不至於過於寬仁,被百姓懷疑是不是傻? 古人早就說了: 地方官可能會玩一玩金融手段,少收實物米,多收現銀。 不怕俘虜們不賣力,旁邊有鞭子和鋼刀呢。乾活效率比江寧籍工人高多了。 裡外裡一折騰,又是扒下一層血淋淋的皮。 夥計隻管稱量登記百姓的交糧數量。按日拿工錢,每日4錢銀子,包三餐,待遇不錯。 一隊空船,行駛在吳淞江上。 另外,清廷會玩金融,吳王不會玩金融,吳王隻收稻米。 “是。” 清朝,江南的水稻畝產量大致是450斤。 但我大清自有國情。 聽起來這比例似乎也還行,屬於可承受的負擔。家裡種過田的人都懂! “交皇糧嘍。” 乾隆時期, 吳王大概征收每畝地收成的七分之一不到。 李鬱基於大清國情、民眾心理、還有曆史實情敲定的這個數字。 這種奇怪的搭配方式是李鬱的發明。 船頭發號施令的是經濟大臣麾下的一名文書,站在他旁邊的是一名臨時征調而來的商鋪夥計。 更有甚者,隻能從米鋪子換來銅錢。 如果全部折算成銀子的話,相當於對於每畝地征收7錢3分銀子,外加徭銀2錢1分,總計每畝交銀9錢4分。 9錢4分,大致相當於每畝地收入的九分之一。 2個月前, 李鬱就開始布置此事,要求每畝田交納60斤稻米。 然後官府宣布隻收銀子。農夫們就必須去錢莊拿銅錢換銀子,再被扒一層皮。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要是隻收30斤,百姓會害怕的。要麼懷疑李鬱腦子進水,要麼覺得李鬱的路肯定走不遠。 這其中的邏輯看似荒誕,實則很合理! …… 村公所按照之前厘定的田畝數量,給每戶下發了加蓋紅章的一張執照:民戶交糧憑證。 還挨家挨戶的通知: 屆時鑼一響,船一到,自己麻溜地去交糧。 當場交,當場清。 清了,今年你就不需要和官府再打交道了。 若是拖延誤了時辰,對不住。 自己需要把糧食交到指定的地點去,過期不到,全家充軍,哢哢哢。 …… 安亭鎮, 七寶村的吳老六帶著全家人推著幾輛獨輪車瘋狂的奔跑。 村公所的人說了: 前20位交糧的有獎勵。 他咬著牙,操控獨輪車狂飆田埂,急速甩尾多次,終於領先一步趕到了河邊。 “軍爺,我要交糧。” “憑證?” 吳老六趕緊掏出折疊的好好的交糧憑證,遞上去。 “過稱。” 吳老六家有12畝地,條件中等,好在家裡孩子不多,日子倒也湊合。 【以當時生產力計算,一畝田的糧食產出勉強夠養活一個壯勞動力。】 過稱的夥計大聲報道: “720斤,過。” 收完糧,文書在那張紙上蓋了一個紅章: “1776,完稅證明。” 吳老六小心翼翼折疊好,包進油紙布裡塞入懷裡,轉身欲走。 “老鄉彆走,你的獎品。” 一把嶄新的長柄鋤頭,淬火鋼口一看就很結實。木柄上還烙了一行黑字:積極交糧戶! 烙字工序並不麻煩。 馬鋼的人找了塊鐵,仿照活字印刷。 燒紅了在木柄上輕輕一按,字樣就出來了。 …… 吳老六眉開眼笑,媽的,居然見到回頭錢了。真他娘的開天辟地第一次! 突然,他想起了一件事: “軍爺,你們還沒問我名字戶籍呢?得在魚鱗冊上勾掉。” 一名官爺,嚴肅的說: “不必了。王爺有令,以後不看魚鱗冊。村公所挨家挨戶瞧一眼那張紙就行了。” “那,那要是遺失了呢?” “以抗糧論處,充軍。” 吳老六目瞪口呆。 這是李鬱的創舉: 征糧時不需對照魚鱗冊,省時省力高效。若是一個個對號入座,那個工程量太大了。 隻管收糧,其他一概不管。 1個月後, 村公所的人上門查看證明,範京再派些人隨機抽查。 …… 船艙內,一袋袋糧袋子摞起來。 一艘滿了就換下一艘。 目前的地盤大部分區域可實現水運收糧,又是節約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一艘船的運載量可以抵得獨輪車一二百輛。 李鬱把算計做到了極致。 糧食袋子都是農夫自己扛著扔到船艙裡。 彆小看了這幾步路的工作,如果都雇人來乾,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望著那一袋袋甩進去的糧食。 被雇傭來的夥計,忍不住提醒文書: “官爺,這些糧食都沒有開袋取樣,萬一麻袋裡” 文書矜持的笑笑,模仿經濟大臣範京講話的樣子: “王爺仁義,信任百姓。” “他老人家說過,江南百姓溫良敦厚,不會做那沒臉沒皮之事,不必抽檢。我以君子之心待百姓,百姓必定以赤子之心回報我。” 夥計聽得很感動,旁邊排隊的農夫們聽了甚至感動的抹眼淚。 …… 實際上李鬱的真正想法是:省時省力! 這麼個衙役如狼似虎的時代,百姓敢往袋子裡摻土,或者裝潮濕糧食的概率很低很低。 不敢!真的不敢! 大清的百姓茲要一出門,就自帶三分責任。唯恐麻煩找上門,哪兒敢和官府偷奸耍滑? 不如直接省略開袋環節,節約無數時間、人力成本。 啥君子赤子的,都是宣傳需要。 真實情況是: 糧食早一天入庫,西線才能早一天開打。集中全部人力物力正式展開秋季攻勢――打九江。 當然了, 明年或者後年肯定會有聰明人發現這個漏洞,抱著僥幸心理惡意給糧食摻土灑水。 畢竟省下的糧食才是自家的嘛。 對此,李鬱了然於心。 明年後年就會突然增加抽檢工序,凡是發現的當場拿下,全家充軍,哢哢哢。來個不教而誅! 上位者之心術,自然是遙遙領先200年的。 以淳樸百姓之偶生狡黠,自然是算計不過的。 …… 附近的二十幾個村子在半天內全部完工。 船隊全部滿載,揚長而去。 按照事先規定,他們會沿途給縣城、府城各官倉提供相應數目的糧食。 其餘的糧食則送至太倉的戰備倉。 目前,有4處戰備倉。 分布在治下的邊緣地帶,用意不言而喻,就近支撐軍隊打仗。 像這樣的船隊還有很多很多,穿梭在江南河網。從水線高高,到吃水深深,每天收獲滿滿。 各地的倉庫很快盆滿缽滿。 李鬱驚訝的收到了一個尷尬的消息: “倉庫裝不下了。” “各府倉、4大戰備倉全部滿了?” “回王爺,是的。” 範京很開心,很自豪,他開始用數據說話: “截止2日前,一共收了210萬石糧。預計總數會突破300萬石。所以要趕緊加修糧倉。” …… 胡雪餘作為一個資深前師爺,倒是很快反應了過來。 他笑道: “恭喜王爺,朝廷一年的漕運糧食總量是400萬石。咱們區區十幾府就快接近這個數字了。有糧就有人心,王爺的大業有望!” 李鬱也笑了。 這就是沒有中間商吃差價的紅利,什麼火耗、平餘、丁銀、這個捐那個稅,全部歸我! 範京也笑了。 作為前存菊堂成員,他很自然的產生了一些聯想。 那會弟兄們靠著打出來的威名,在府城收取些“微薄”的安保費。如今,靠著一張紙收取“天文數字”的合法秋糧。 地盤才是區區十幾州府而已,這要是軍旗插上紫禁城之巔? 不敢想不敢想! 收上來的錢糧能把太湖給填平嘍! 範京一時間豪情萬丈,衝動的喊出了一句: “請王爺登基稱帝。” 李鬱一愣,隨即擺擺手: “早了早了。” 胡雪餘也點頭: “高築牆,廣蓄糧,緩稱帝。王爺目前應該狠狠的擴軍!儘快取江西全省和江北安慶重鎮。” …… 說到這,李鬱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第4軍團現狀如何?” 眾人一愣,不知如何開口。 還是範京說話了: “據說,第4軍團氣質特殊,一言難儘。” 次日, 李鬱坐一艘快船趕到黃浦江以東,第4軍團駐地。 荒涼的浦東這會是絕對的鄉下。作為訓練場很好,不存在槍炮擾民或者被人窺視的風險。 軍營的大門口,掛著一幅對聯: 左邊是:種田開荒不如三年經商 右邊是:三年經商不如祖上扛槍 橫批:王爺萬歲 …… 李鬱忍不住笑了,指著問道: “這是誰的手筆?” 一名軍官拱手道: “這是宣傳署賈笑真署長的傑作。王爺若是覺得不妥,屬下立馬命人取下。” “不,恰如其分。留著吧。” 說罷,李鬱大步走入營中。 木屋、磚屋是士兵們自己動手修建的,中規中矩。 砂石道路簡陋但是實用。 乾淨,簡樸,衛生尚可。 左邊的校場,在進行隊列訓練。右邊的校場,在進行射擊訓練。 李鬱先視察了隊列訓練,大為詫異。 因為這幫人隊列走的相當好。左轉,右轉,三橫列,以及行軍變換響應都很迅速。 一名訓練軍官也如實彙報: “第4軍團的士兵識字率高。純文盲隻有三成,其餘的或多或少認識一些字。” 李鬱點點頭。 這支軍隊的大部分人之前是小商販小掌櫃,識字率高並不奇怪。除了識字,還很機靈,或者叫狡詐。 …… 射擊校場,氣氛有些詭異。 一名軍官怒吼: “端穩了端住了,瞄準了再打。” 砰砰砰,一陣白煙。 軍官跑過去看了眼靶子,暴怒痛罵,連踹數人。 李鬱皺眉: “這是怎麼回事?” 旁人尷尬道: “或許是臂力不足,或許是膽怯。列隊射擊總是不理想。” 李鬱觀望了一會,示意停止射擊,然後走了過去。 臉色平靜的詢問一新兵: “你是自願當兵的嗎?” “回官爺,是。” “不怕嗎?” 新兵小聲道: “當然怕,不過那酒水的經銷權實在誘人” “三年經商,不如祖上扛槍?” “三十年經商也不如,前提是活下來。” 李鬱笑了: “所以,你是把加入第4軍團當做一個很劃算的生意嘍?” “對呀對呀,很有賺頭的。” …… 親衛們製止了差點暴走的軍官,示意他們走開,不要打擾了王爺了解實情。 李鬱臉色平靜,問道: “大家是不是都這麼想?” 眾人不認識李鬱,但也猜到是個官,脾氣不錯還是江南老鄉。 就壯著膽子答道: “是啊。” “這麼說來,你們都很有商業眼光嘍?” 眾人笑,有一年齡稍大的說道: “官爺,我是做熟食生意的。酒肉搭配,那就是如虎添翼,將來肯定能做成百年老字號傳給子孫。” “酒水經銷,就一定掙錢?” 眾人都笑了,覺得這位年輕的文官肯定不懂生意。 於是解釋道: “官爺您可能不知道,有酒水執照才能賣酒。這樣的生意穩賺不賠。” “那若是執照發放太多呢?” …… 【解釋一下可能的讀者疑問。1,某些配角會不會寫忘了?不會,劇情涉及到自會出現。劇情線太多,角色過百,隻能按需出場。2,就光調侃黑咱大清?不會,當劇情走到了國際篇,白皮一樣黑,甚至包括李鬱。畢竟人間哪有涇渭分明的黑白,隻有一道精致的灰!3,你想寫什麼?我想寫不那麼假的曆史!曆史就是人,沒有聖人,沒有完人,隻有人。此段不收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