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笑笑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62 命運的捉弄,大清話事人,憂鬱笑笑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63章命運的捉弄 附近的百姓撐船剛撈上來兩具屍體,擺放在江邊,草鞋破衣,老繭明顯,顯然是窮出身。 估計是人沒活路了,一頭奔長江了。 這種事倒也不新鮮。 “老高,挖個坑埋了。鎮裡的老爺賞5文錢。” “哎哎,好。” 高會長和唯一沒跑跟著他的忠心家奴,草草掩埋了屍體,悲傷的說道: “按理說,混到如今這份兒上,我也該投江自儘的。” “可是哇,我真的不想死。” “他們是窮人,這輩子沒過過一天好日子,活著是受罪,死了也沒啥留戀的。可我和他們不一樣,我闊綽了一輩子,知道什麼好吃,什麼好玩,知道這世上有多少樂趣。我,我舍不得死啊” 忍不住問道: “老爺,我們有天成元票號開具的存銀單子。足足130萬兩,乾嘛不拿去揚州府兌現?” 傻眼了,就這麼幾天功夫,組織沒了。 “那我們去告官。大不了官府拿7,我們拿3。” 家奴拄著鋤頭,歎了一口氣。 …… “不能去,去了立馬被人弄死。”老高直擺手,“商會幾百號人全被屠了,就剩下我一人活著,你還沒明白嗎?這就是個驚天大騙局。” 他花了半天才接受了這個現實。接下來,就要麵對最殘酷的現實:何去何從! “爹,咱離這長江遠點吧。” “村子裡的,來個管事的。聊聊?” 20幾個人在“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刹那,歡呼了起來。 家奴在大太陽下,隻感覺渾身發冷,哆嗦的不行。 鄭春壽雖然年輕,可儼然是這20多人的主心骨了。 清軍已經整理了戰場,揚長而去。 於是,鄭春壽花了數天功夫,從山裡又尋找了一些僥幸沒死的白蓮潰兵。 “二子,你跟了爺這麼久。如果還信任爺,就跟著爺跑的遠遠的,以後咱們就當是父子。你放心,我隻是缺一點本錢。要不了幾年就能置辦一份像樣的家產。” “娃娃,我看你年齡也不大,怎麼心忒歹毒?” …… 眾人糾集起來,一起去那個村子。 跟隨他的兩個弟兄,也是麵色難看,失魂落魄。 他握著柴刀,警惕的和鄭春壽單獨會麵。 “他們會收留我們嗎?” 除了斷刀殘矛,屍體,鮮血,蒼蠅,一個活人都沒了。 “要不,我們還去那個村子?”鄭春壽試探道。 鄭春壽偵查歸來。 “叔,沒辦法。我們要活下去。” 老高坐在江灘上,自言自語道: “天大的騙局,就需要通天的能量。你說普天下能有幾個人具備這樣的能量?不能說,說出來就是個死。也不能想,想多了會活活嚇死。” “3個人肯定不行,不過30人去就行了。” “對了,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她們都在揚州府,我們要不要” 若是沒有向導,很難找到! 山路崎嶇,繞的人都發暈。 家奴背後直冒寒氣: 然而,世上有守恒定律。 “不要。”老高一口否決,“現如今我分文沒有,誰還想認一糟老頭子?再說了,我一露麵,怕是全家都得沉了長江。就讓世人認為我死了吧” 村子裡的人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鳩占鵲巢。 壘起了石牆,抄起了武器,準備了石塊,阻攔在了村口。 “你們是綠營逃兵?” 還有一人,也深陷“命運的捉弄”不能自拔。 沒一會,出來了個老漢。 這一幕是希望,是天堂。 寧靜的穀底平原,綠色的水稻田。 “不是,是白蓮。被官兵剿的沒活路了,想在你們村過日子。” …… “村子裡有51口男丁,你們打不進來。” “我們有刀、劍、長矛。” “我們敢拚命。” …… 談判進入了僵局。 鄭春壽的目光很堅定,這一路走來,他殺掉的人多了。 布袋子裡突然鑽出了一個毛茸茸的腦袋。 喵喵 小橘再次按捺不住,打量著眼前劍拔弩張的二人。 老漢錯愕: “的貓?” “對。” “你打仗還帶著貓?” “嗯,從武漢一直帶到了這裡,這裡叫什麼?” 老漢回答了這個似乎毫無意義的問題:“咱這叫金寨村。” 沉默許久, 鄭春壽開口了:“我們敗了,沒地方去了。收留我們,我們就是金寨村的人,我們可以種田,可以打獵,還可以幫著抵禦土匪。” 老漢依舊警惕:“萬一你們鳩占鵲巢呢?” “那就歃血為盟!” 老漢看看他,又看看身後的年輕漢子們。 拋下一句話: “我要回去商量商量。” “可以。” …… 1個時辰後,老漢回來了,捧著一塊黑色的祖宗牌位。 直接擺出了他的條件: “你們當著祖先的麵磕頭,改姓歸宗,發毒誓,交出武器,再娶了村裡的女人,以後是一家人就好辦了。” 鄭春壽笑了,他看到牌位寫的是:先考鄭公福貴大人之位。 “族長,我本也姓鄭。差點大水衝了龍王廟。” “娃娃,莫要撒謊。” 鄭春壽掏出匕首,很嚴肅的割破手掌: “鄭氏不肖子孫,春壽拜見祖先。從此以後一切以金寨村為重。若有二心,死後挫骨揚灰,轉世豬狗。” 其餘人紛紛照辦,歃血為盟。 之後部分人改姓鄭,部分人還娶了村裡的帶娃寡婦。 原來金寨村在去年遭遇了一次土匪襲擊,雖然打退了土匪,但是男丁死亡慘重。 足足15個家庭失去了丈夫! 而在農耕時代,沒有男人的家庭是活不下去的。族長也很頭疼,既怕外人,又期待外人。 鄭春壽一行人交出了一大半的武器,換取了融入村子。 他們隨身攜帶的銀子,也作為聘禮組成了15個新家庭。 如此,皆大歡喜。 …… 小橘也在村子裡找到了久違的幸福,作為一隻氣質與眾不同的“輔兵橘貓”,一來就成了貓群首領。 率領成群結隊的村貓,在附近的林子裡捕獵小型齧齒類動物還有兔子、斑鳩。 而絕大部分白蓮教徒也僅僅是想求個活路。 有了房子,有了田,有了老婆,也就發自內心的融入這裡。 自製弓箭去周圍林子裡打獵貼補家用。還把周圍的村子防禦薄弱處,加以修繕。 秋收在即,雖然添了人口,可加上捕獵的收成。 他們有希望在大彆山腹地建一座“世外桃源”,男耕女織,粗茶淡飯的度過一生。 …… 成都副都統歧征,率部得意洋洋的回到了九江。 此戰除了沒找到洪教主的屍體,其餘全部圓滿。是徹底的大捷! 山穀裡猛獸出沒。 屍體顯然是被啃掉了,留下了些許的遺憾。 首級賞銀都拿到手了,封官進爵要等朝廷的批準,早晚罷了。 他本想回成都的,結果收到了撫遠大將軍行轅最新的軍令。 “督戰?” “對,阿相在籌備對江南逆匪的一次大規模進攻。” “我的部下征戰2月餘,早已疲憊不堪,他們需要休整休息!” “都統勿怒。這次作戰,八旗勇士無需親自上陣,隻需在後麵督戰綠營兵即可。” 歧征斜眼看著這名傳令的千總: “明白了。滾吧。” “。” 既然是休整,那無非是吃喝炮賭而已。 有賞銀,有時間,有動機,成都駐防八旗1000多人玩的不亦樂乎。 …… 阿桂看中了歧征的統兵能力。 用他的話說,哪怕是帶2000人出城郊遊一趟,回來保不齊就是1995人了,何況是指揮打仗呢。 成都八旗開拔時,馬步水兵共計2000人。 到剿匪結束,戰死400多人,另受傷200多人,這個數字很了不起。 皇上的最新密旨,他早已了然於心。 中心思想: 不要再用八旗兵和李鬱打仗,讓綠營兵上。等漠北的土爾扈特騎兵到了,也讓他們上。 江西、湖北、湖南綠營都在募兵。 這年頭隻要發的起軍餉,就不愁沒兵。 “報,新任湖北巡撫,王傑王大人求見。” “有請。” 王傑資格頗老,加之官聲不錯。 在見禮後,阿桂就令人搬來了椅子,示以禮遇。 …… “阿相,下官前來是想借一些糧食。教匪破壞太甚,許多地方缺糧。” “嗯,先借一些軍糧與你聊解燃眉之急。” “謝阿相,下官也向朝廷上了折子求救濟糧。” “再熬1個月,到了秋收就算是渡過難關了。” 王傑苦笑了一下: “阿相,怕是也渡不了難關!” “嗯?” “據下官粗粗估計,至少有3成的水稻田遭到了破壞。早就乾涸枯死了。” 阿桂歎了一口氣,給此事定下了基調: “這都是洪逆教匪造的孽,你省當刮骨療傷,徹底去除白蓮餘毒。” “下官明白。隻要確係白蓮餘孽,一定嚴懲不貸。” “王大人,本官還有一想法需要你的大力配合。” “阿相請講。” “糧少人多,這矛盾無法調合。恰好朝廷要對江南用兵,綠營兵有很大的缺口。所以本官會派人去湖北,募流民重建綠營。” 王傑一愣,隨即嚴肅的點點頭: “下官當全力配合。” …… 打發了王傑,又迎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現任漢中總兵馬忠義。 塞外的風雪、仕途沉浮的挫折、還有在鄖陽府殺人如割草的經曆,如同刻刀一般改變了這個人。 整個人由裡到外,散發著一種“嗜血”的味道。 阿桂對於這種味道很熟悉,前線待久了就這樣。 他望著這個身穿藍色棉甲,單膝跪地的漢子,平靜說道: “馬總戎,起來吧。” “謝阿相。” “鄖陽府的剿匪進展,你彙報一下。” “下官奉皇上密旨,輕兵奇襲,共計斬殺教匪壯丁3萬2千餘人,家眷8萬餘。整個鄖陽府,已無一教匪地下秘壇。” 阿桂的眼皮抬了一下,有些不喜。 “乾的不錯,下去吧。” “。” …… 侍衛瞅著馬忠義的背影消失,小聲嘀咕道: “這年頭,阿貓阿狗也能奉皇上秘旨了。” “閉嘴,滾出去。” 被主子一訓,侍衛訕笑著出去了。 阿桂對於馬忠義也不滿,但是他不會表達出來。 鄖陽府的毒瘤,他考慮過很多次。 屠殺是效果最好、管用最久的方式!除了不好聽,其他沒有毛病。 乾隆朝的多次戰爭,都驗證了一個真理: 對於反複叛亂、桀驁不馴的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擊敗後,加以屠戮。 白蓮這種存世千年的組織,更是如此。 鄖陽府屠戮一空,或許不能徹底根除白蓮,但至少元氣大傷。50年內,白蓮鬨不出什麼浪花了。 至於說50年後,相信後人的智慧! …… “鄖陽知府周大人來了嗎?” “來了來了。” 戈什哈一聲吆喝,等待被召見的周寶昌趕緊扶了扶涼帽小跑入帳。 從巡撫到知府,他現在就是驚弓之鳥。 阿桂瞅了一眼這個倒黴鬼,單刀直入的吩咐道: “鄖陽府十室九空,你這個知府難當。本官已經請求朝廷,從甘肅和河南各遷4萬無地百姓填鄖陽。” “。” “你知道該怎麼安置嗎?” “當宣揚王化,教誨他們好生耕田,納糧。” “你應當把兩省的移民雜居。讓他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省相距數百裡,風俗迥異,雜居定然會有矛盾,10人以下傷亡,地方官不必介入調停。同時頒布禁山令,凡進山5裡者,殺無赦。” “下官明白。” 阿桂揮揮手,打發了這個家夥。 而乾隆在看到他的遷民折子後,立馬允許。並且當眾感慨:阿桂老成謀國,做事謀算深遠。 若隻遷西北之民,怕是鄖陽府又要一家獨大,日後不好管理。 如今兩省混居,互相牽製,這水裡就藏不住什麼大魚。 …… 蘇州府。 望北樓的掌櫃,淩阿六正在苦思冥想。 他接到了一個軍糧訂單,價格給的不錯。 要求也比較苛刻,保證在江南最潮濕的季節也能20天以上不變質。 他叫來了所有廚子,群策群力。 “掌櫃的,熏、烤、曬都行。再多擱鹽,保證壞不了。” “這可是吳王殿下的軍糧,千萬不能出了差錯,否則有幾顆腦袋也不夠砍。” “掌櫃的放心,咱是廚子,心裡有數!” 單子上列出了很多種食物要求,大致就是油鹽炒米、烤饢、熏肉風乾肉,乾蔬菜水果之類的。 按照常理,肉類不該在夏季加工! 大規模製作肯定是冬季最佳,如今是夏季。 但望北樓的廚子們還是嘗試著宰殺兩頭豬,然後加大量鹽醃製,又拿去烘烤。 炒米,烤饢就簡單多了。多加油脂、鹽巴、小蔥增香。 蔬菜水果放在鐵板上慢慢烘烤去掉水分,也沒什麼難度。 軍糧樣品送到參謀本部由署理大臣譚沐光檢驗,決定冬季是否要下大訂單。雖說李家軍有專門的後勤輜重營,但是不必被這種繁雜的瑣事牽扯精力, …… 而李鬱,在本月三次趕到馬鞍山,視察情況。 “王爺,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已經克服了初期的一些問題。52座小高爐每天一共能出鐵水200爐左右,每一爐鐵水大概是1000斤。如此一天的生鐵產量就是20萬斤。” “我記得之前日產量才3000斤?” 老陳尷尬的笑笑: “沒辦法,之前全靠幾十個老師傅。底下學徒從零開始,高爐都燒塌了3座。現在推廣了標準冶鐵流程,不再靠個人經驗,省心多了。” 李鬱點點頭,若有所思。 又不放心的追問道: “質量穩定嗎?” “經過多次調整,礦石、焦煤、石灰石的比例已經固定下來了。爐溫和時間也基本固定,鐵水的質量提高了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