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核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02國運術,聖人何求,混沌核心,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謂“天子龍氣”是為何物?
按照大魏官方的說法。真龍天子自有龍氣庇佑,諸邪不侵、萬法不滅……同時天子龍氣亦是大魏天子代天行罰、握持天命權柄的一種外顯形式,是“天命所歸”之象征。
而這所謂的“天子龍氣”也的確是有實在功用的,譬如史書中便記載,魏朝第三任皇帝、魏太祖魏鴦之孫魏高宗,當時登基後,便有朝中外戚勾結內侍,犯上作亂……據說當時玉京城內的皇宮四方已然完全為叛軍所占據包圍,魏高宗幾乎是被完全孤立在了深宮之中,結果當日皇宮上空忽然金光大放,降下無數“天兵天將”,將城中叛軍儘數誅滅……而前去逼宮的那些叛軍首領,也為魏高宗本人一一手刃!
須知當日叛軍首領手下決計不乏將武道攀升到了金身境界的大宗師,然而卻被魏高宗這個肉體凡胎親手斬殺(因魏太祖魏鴦曾留下祖訓,魏朝曆代皇帝不得習武,因而魏朝皇帝確實皆為肉體凡胎),這若不是真有“天子龍氣”護身,又能作何解釋?
然而自上界下凡的李靈犀自一開始便早已看出了這所謂“天子龍氣”的真正底細,因而對“魏高宗顯聖誅叛逆”這等神仙一般的故事尤為嗤之以鼻。
按照李靈犀的話來說,這個“狗屁天子龍氣”根本沒有魏朝百姓想的那麼神乎其神,因為其本質上不過就是一種“香火願力”!
不錯,所謂的天子龍氣,居然便是一直為上界百家諸子所詬病的香火願力!
與佛家、道家一直孜孜以求的香火願力同出一源!
不過鐘鳴倒是覺得李靈犀這麼武斷的論點有些過於偏激,因為以他對香火願力的了解(儘管鐘鳴對於香火願力的了解幾乎全部來自於李靈犀的隻言片語),這玩意兒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零和博弈,通俗點講,便是“一山不容二虎”,你若信了佛,便不可再信道,否則這個人的香火願力該怎麼分?也正因如此,在香火神道修行體係大行其道的時代,各個宗教對於信眾的爭奪手段實際上是相當血腥的,遠不似現今在聖人們劃定的規矩下,佛道二教這般一團和氣。
而循著這個邏輯推斷的話,若現今大魏皇帝真是以香火願力為維護自身統治的立身之本,那為何不對國家境內的佛道兩教趕儘殺絕?可以鐘鳴平日裡來的體感看,大魏國境內的佛道兩教實際上很是興盛,便是禮泉鏢局內的鏢頭鏢師中都不乏佛道二教的信眾,這便顯然與香火神道體係中“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則相違背了。
然而李靈犀卻很快對這一點作出了解釋,其實原因也很簡單,表麵上魏朝所用的香火願力與佛道二教的香火願力都從屬於香火修行體係,但實際上兩者並非完全相同。
當時佛家三位佛祖、道家三位道祖以香火神道修行體係證得長生,其實在上界很是引起了一番波瀾,雖然從結果上看,幾位道祖佛祖的這種長生隻是一種“偽長生”,遠不如武道術法兩大體係得證的“真長生”那般逍遙,仍有諸多限製……但依然讓那些遍尋長生之門而不得入的修行者趨之若鶩。
其中便有一位儒家弟子彆出機杼,以國家本身塑造出一個抽象的概念,再將這種抽象概念投射在實體(國家天子)之上,形成了一套有彆於傳統宗教的香火修行之路,並將之命名為“國運術”。
而同樣是收集香火願力修行,國運術之所以能夠在上界的眾多修行體係中占得一席之地,是因為它有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征,那便是“一山可容二虎”!
簡單來講就是,國運術收集的香火願力,與傳統宗教收集香火願力這個行為是不衝突的!
因為從本質上來說,一個人既可以是宗教虔誠的信徒,也可以是國家的子民,這兩個身份其實是並不衝突的,而他對於宗教的信仰,和對國家的信仰,自然也可以同樣真摯,甚至並行不悖。
這種天才般的創意自然是受到了幾位佛祖道祖的注意,因為這相當於原本隻能生產一份願力的信眾現在能夠生產兩份願力,且產量完全提升了一倍,其間並無任何損耗!
因此幾位佛祖道祖不是沒想過建立的地上神國,想要獨霸這兩份願力。
但實際上他們發現,一旦將國家與宗教的概念混同起來之後,原本能夠產生兩份願力的信眾便又隻能產生一份願力了……
也正因如此,幾位佛祖道祖才熄了這方麵的妄想,並且默許了“國運術”的推行。
而“國運術”在世俗王朝的表現形式,則大多是以一座城池作為一個收集兼儲蓄香火願力的“蓄水池”(這個城池一般都是一國之王都),王朝所有子民的香火願力都會聚集於此處,然後再經過一個媒介(譬如象征皇權的玉璽、配劍等物),供王朝天子使用。
有趣的是,這些世俗王朝中所謂的“真龍天子”實際上大多數不過是沒有接觸過任何修行體係的普通人,而這些皇帝也不過是象征意義大過實際意義的傀儡,王朝百姓投射在這些“真命天子”身上的香火願力,除了日常耗用之外,絕大多數都要上供給那些王朝幕後的、修習香火神道法門的修行者,而這些平日裡被高呼“萬歲”的皇帝相比於那些幕後的修行者來說,壽數卻又短的可憐。
照這麼看來,魏朝天子身上的“天子龍氣”,還真就是貨真價實的上界“國運術”。
而身負天子龍氣的魏舒,在大魏國都玉京城之內,其威能確實幾可比擬現世神明!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之前有言官勸魏舒禦駕親征,竟惹得魏舒直接將其打入天牢……因為若是魏舒離開玉京城這個彙集天下“國運”的蓄水池,他身上的“天子龍氣”便瞬間作廢!以他這麼多年倒行逆施積攢下來的狼藉聲名,豈不是立刻便要死無葬身之地?
也難怪當年魏庸宗登基這麼多年都平安無事,偏偏微服私訪出了玉京城,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遊俠兒釘死在了青樓瓦舍之中——都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魏庸宗堂堂天子,居然放棄了自身最大的倚仗,此人諡號中的那個“庸”字,固然有昏宗魏舒所累,但倒也不算冤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