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老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一章 黃河為什麼這麼黃,北宋之天生反賊,北冥老魚,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學齋之中,寧複與二十名太學生分成數排盤膝而坐,聽著台上一位老博士講學。

  台上的博士姓陳,是一位易學大家,他現在講的是劉牧所著的《易數鉤隱圖》。

  劉牧是北宋的易學大家,他在書中將河圖洛書與易學做了很深的研究。

  寧複對周易根本就一竅不通,更彆說這種研究周易的著作了。

  因此這位陳老博士講的天花亂墜,寧複卻一句話也沒聽懂。

  偏偏他還要裝出一副聽懂的模樣,眼睛專注的盯著陳老博士,時不時還要點幾下頭,嘴角帶上微笑,似乎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

  唯一讓寧複感到高興的是,這位陳老博士不喜歡提問,一直沉溺於易學的世界之中不可自拔。

  好不容易等到陳老博士講完,寧複也終於鬆了口氣。

  卻沒想到陳老博士忽然說道:“好了,今天就講這些,你們互相討論一下心得,有什麼問題可以向我提問!”

  寧複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自己一句話都沒聽懂,這該怎麼討論?

  “寧兄,你第一次上課,感覺陳博士講的如何?”

  黃安就坐在寧複前麵,這時也扭過頭向他問道。

  “嗯……講得好!”

  寧複故做沉思,隨後乾淨利落的回答道。

  “我也覺得好,陳博士可是易學大家,甚至還曾經給官家講過課,每次聽他講課,我都感覺自己對易學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層……”

  黃安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否則也不可能在甲字學齋擔任齋長。

  寧複不想暴露自己的無知,隻能微笑著連連點頭,再次恢複到之前上課時的狀態。

  不過就在這時,坐在左前方的蔡攸忽然轉過身向寧複問道:“寧兄,剛才看你聽的那麼認真,應該有不少心得吧,不如給我等講一講如何?”

  蔡攸說話時,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似乎真的隻是誠心請教。

  寧複卻是心中一沉,他相信黃安找自己討論是出於好心,可這個蔡攸的用心就不一定了。

  “咳,我才剛聽陳博士講課,哪有什麼心得可言?”

  寧複故做鎮定的回道。

  “寧兄太謙虛了,你可是聞名京城的大才子,在易學上的造詣肯定遠超我等!”

  蔡攸說話時故意提高了音量,順便給寧複戴了頂高帽。

  這下把學齋裡不少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甚至連陳博士也注意到了寧複這邊。

  寧複深深的看了蔡攸一眼,如果說剛才隻是懷疑,現在他就可以肯定,這個蔡攸就是故意的。

  幸好寧複麵對這種情況,也並非全無準備。

  隻見寧複淡定的一笑道:“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

  周圍的人聽到寧複的話都是一愣,不明白寧複提出河圖的傳說有什麼用意?

  “河之一字,古籍中都特指黃河,詩經有雲: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河水清且漣漪,說明當時的黃河並不黃,反而十分清澈,那麼我想問一下,黃河是什麼時候變黃的,又為何會變黃呢?”

  寧複的這個問題一出,黃安等太學生也都露出疑惑的表情。

  這個問題他們以前還真沒考慮過,於是紛紛看向了陳博士,希望對方給出解答。

  “這個問題雖然不屬於易的範圍,但卻問的很好!”

  陳博士頗為讚賞的看了寧複一眼。

  “黃河何時變黃,這個問題老夫倒是知道一些,戰國末年,黃河就因為河水混濁,被人稱為濁河,到了東漢年間,漢書中已經正式出現了黃河這個名稱。”

  “這麼說來,黃河的河水在秦漢時期就已經變黃了!”

  下麵有學子恍然道。

  “那黃河為何會變黃呢,河裡的泥沙又是從哪來的?”

  這時好學的黃安舉一返三的問道。

  寧複想要給黃安點讚,這問題問的簡直太好了!

  陳博士雖然博學,卻也被這個問題問住了,黃河變黃的時間他知道,可變黃的原因卻無法解答。

  “這個問題……不如請鄭博士來,由他來幫大家解答!”

  陳博士最後提議道。

  鄭博士精通天文地理,對於山川河流也都頗有研究,如果他都無法解答這個問題,那整個太學估計都無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快去請鄭博士!”

  黃安立刻對外麵的齋仆吩咐道。

  學齋有專門的齋仆,也稱貼齋,負責伺候太學生的生活起居。

  等了不一會兒,就見齋仆引著一位頭發花白,身材魁梧的老者走了進來,正是鄭博士。

  “拜見鄭博士!”

  黃安帶著所有太學生起身行禮。

  “不必多禮,你們有何問題?”

  鄭博士背著雙手,一臉自信的問道。

  鄭博士的確有自信的實力,他不但博覽群書,年輕時更跑遍大宋全境,甚至連遼國都去過,對中原大地的山川河流都了然於胸。

  “鄭兄,學生們想知道黃河為何會變黃,河中的泥沙又是從何而來?”

  陳博士替黃安等人問道。

  鄭博士聞言也是一愣。

  黃河做為大宋境內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他當然親自考察過,可問題是黃河上遊最重要的一段,卻在西夏境內。

  大宋與西夏戰爭不斷,鄭博士根本沒機會進入西夏。

  “這個……據我猜測,黃河的源頭的水應該並不混濁,隻是在流經某一段時,混入大量的泥沙,才使得河水變黃。”

  鄭博士最後隻能語焉不詳的回答道。

  “鄭博士果然博學,與我所知的內容相差不大!”

  就在這時,寧複忽然站起來,一臉讚歎的道。

  “哦,你知道其中的詳情?”

  鄭博士聽到寧複的話也露出驚訝的表情問道。

  “略知一二!”

  寧複自信的一笑,這才繼續開口道。

  “黃河之所以變黃,直接原因是水中混入大量的泥沙,而這些泥沙大都是從西夏境內混入河中的,也就是說,西夏上遊的黃河,河水非但不黃,反而十分清澈。”

  寧複的話一出口,鄭博士也露出驚訝的表情,這些可是連他都不知道,為何一個太學生會知道的如此清楚?

  “等一下,為何我看你如此麵生?”

  鄭博士忽然驚訝的問道,甲字學齋的學生他都認識,可寧複卻是第一次見。

  “這是寧複,上元節獨占鼇頭就是他,今日剛來太學!”

  沒等寧複回答,前麵的黃安就替他介紹道。

  “原來是名滿京城的大才子,難怪你會知道這些!”

  鄭博士得知寧複的身份,當即也讚歎的道。

  “寧兄,你解答了黃河中的泥沙來源,卻還沒有回答我們,為何古籍中的黃河不黃,秦漢之後的黃河就黃了呢?”

  黃安不愧是學霸,這時再次刨根問底的道。

  “這個問題說起來就複雜了。”

  寧複說到這裡故意賣了個關子。

  “古時長安以西,包括蘭州、慶州,甚至整個西夏一帶,那裡本來草木茂盛,泥沙被草木束縛,不懼河水的衝刷,可是後來當地的草木消失,泥土裸露之下,雨水很容易就把泥土衝入河中,這才使得河水變黃。”

  “當地的草木消失!竟是這個原因?”

  學齋中不少人都大感意外。

  古人並沒有植被保持水土的觀念,而這對於後世人來說,卻是基本的常識。

  “那草木為何會消失呢?”

  黃安依然不依不饒的問題,他的求知欲旺盛,遇到問題必須徹底的搞清楚。

  “我想起來了!”

  沒想到這時鄭博士忽然一拍大腿。

  “秦漢時國力強盛,皇家大興土木,砍伐了大片的森林,應該就是從那時起,黃河才開始變黃的!”

  “鄭博士說的隻是次要原因!”

  沒想到寧複聽到鄭博士的話卻搖了搖頭。

  “西夏一帶植被消失,的確和秦漢國力強盛有關,但並不是皇家修建宮殿,而是關中一帶人口增長過多,百姓要吃飯,隻能毀林為田,後來又遇到氣候變遷,農田變為荒漠,水土流失更甚,黃河自然也就更黃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鄭博士欣喜若狂,這個問題困擾了他大半輩子,現在終於有人解答了。

  黃安等太學生也都是露出恍然的表情,對寧複也更加的佩服。

  “寧兄好像對黃河十分了解啊?”

  這時蔡攸忽然有些陰陽怪氣的問道。

  他之前打聽過寧複的情況,知道對方在城北書院的表現,本想借此機會想讓對方出醜,卻沒想到反而讓寧複出了個大風頭。

  “黃河流經京城,又是我大宋境內的第二長河,寧某平時也就多留意了些……”

  “等等,你剛才說什麼?黃河是第二長河,那第一長河豈不是……”

  沒等寧複說完,鄭博士就再次激動的打斷他追問道。

  “不錯,長江才是我大宋境內的第一長河,長約一萬兩千多裡,比黃河長上兩千裡左右!”

  寧複笑著回答道,剛才他就是故意提到第二長河,以此來吸引鄭博士的注意。

  “你竟然連這個也知道!”

  鄭博士更加震驚,關於長江與黃河誰長的問題,曆史上就一直爭論不休,從來沒有一個定論,可是寧複竟然能報出長江與黃河的長度,這可太過驚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