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90章 滿載而歸,漢道天下,莊不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次看到趙國的上計數據時,劉協便曾為諸葛亮擔心。 他太顯眼了。 作為國都,又是商業基礎雄厚的大城,邯鄲縣的經濟實力居趙國之首沒什麼問題,而且應該如此。 但是你比其他幾個縣高出一大截,形成了碾壓的優勢,一枝獨秀,不僅讓彆人的麵上無光,還會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心態崩了的甚至會說這不是你諸葛亮的本事,而是因為你是天子看中的人,所以各種資源向你傾斜,枉顧公平。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爭的,大家躺平,看你一個人表演就是了。 楊俊應該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一見麵就說明了原委,減輕諸葛亮可能承受的壓力。 其他幾個縣的令長雖然不在,但司徒楊彪在,楊俊的這個意見會通過楊彪之口,傳到其他人耳中。 再說了,天子和司徒有了心理準備,其他人再想說風涼話就難了。 楊俊人到中年,心思要比諸葛亮縝密得多。 劉協唯一不理解的是楊俊與諸葛亮同城而治,為什麼不事先提醒諸葛亮,非要等諸葛亮犯下無心之失,成為眾矢之的,楊俊才會他出麵說明? 劉協先想到的是諸葛亮拒絕了楊俊的提醒,堅持要如實上報。 至於是否如此,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就隻能私下裡問了。 聽完了楊俊的報告,劉協隨即和趙王劉珪聊了幾句。 劉珪沉默寡言,劉協問一句,他答一句,絕不多說一個字,看起來多少有些壓抑。新 劉協也沒多說什麼。 他對這些宗室沒什麼太高的期望,如果不是擔心引起輿論震動,他甚至想將他們全部免了。 一百多年下來,這些人已經養廢了,根本起不到拱衛皇室的作用。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真有本事的話,朝廷又緊張了。 畢竟年代久了,血脈疏遠了,野心卻有可能隨著實力增長。 如何對待宗室,是帝製的一個重大難題,直到清朝才摸索出一個相對穩妥的辦法,卻還是避免不了手足相殘這樣的慘劇。 劉協現在還不想動他們,維持現狀,等待時機。 來到邯鄲縣界,諸葛亮出現在迎接的隊伍中。 讓劉協意外的是,諸葛亮身邊還有另外一個人,周瑜。 看著兩個身高八尺,麵如冠玉,風度翩翩的年輕人站在一起,任誰都要喝一聲采。 兩人上前見禮,劉協好奇的問了一句。 “公瑾,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周瑜笑道:“臣前日由飛狐道入塞,聽說陛下移駕趙國,就改變了路線,徑直趕到趙國來了。一路急行,未及通報,還請陛下恕罪。” “找到那條大水了?” “找到了,還有一些其他的收獲,屆時一並向陛下彙報。” 劉協心中歡喜,轉身叫過孫策。 他鄉重逢,周瑜、孫策都很意外,也都很興奮。 趁著這個機會,劉協向諸葛亮轉述了楊俊的解釋,並問諸葛亮的想法。 諸葛亮似乎早有準備,平靜地說道:“臣其實也沒想那麼多,隻記得陛下的一個教誨,凡事必先求真。上計關係重大,不僅影響朝廷的收入,更能影響朝廷施政的方向,豈能虛飾?無中生有、虛增政績固然不好,掩飾既有成績,隻求自保,亦非大臣所宜為。” “不擔心明年成績不佳,被人笑話?” “不擔心。”諸葛亮從容說道:“臣隻知儘力做事,不關注其他。” 他突然輕笑了一聲:“況且依臣的估計,這三四年都會是發展最快的時候,其他諸縣根本趕不上。等勢頭稍緩,臣已經不在邯鄲令的任上了。有壓力也是繼任的壓力,與臣無關。” 劉協微怔,還沒說話,楊彪先笑了起來,伸手指指諸葛亮。 “小子,做人不可鋒芒太露。再者,你怎麼知道隻做一任?或許百姓認可你,讓你再做一任也是可能的。” 諸葛亮拱手還了一禮。“論起鋒芒,亮豈敢與令郎楊德祖相提並論。不過說起令郎,亮倒是有一點意見。” 楊彪大感意外。“哦?” “令郎在漢陽將滿一任,該做的都做了,再留在漢陽意義不大,楊公何不將他調任更需要他的郡國,以儘其才?” 楊彪轉頭看了一眼劉協。 劉協點點頭。“司徒的確應該考慮一下了。” “唯。” —— 行營紮在叢台。 叢台本是趙武靈王的宮殿舊址,因台閣相連如叢而得名。如今那些宮殿自然都不見了,隻剩下一個個土台,可以登高望遠,吊古思今。 站在高台之上,劉協聽周瑜說起了漠北之旅。 他這一年多走了上萬裡路,見到了很多聽都沒聽過的部落,看到了想都不敢想象的風景,眼界大開,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而且出色的完成了這些使命。 首先,他找到了橫貫東西的大河,沿河上溯,找到了蘇武曾經牧羊的北海,又找到了北海附近幾條向北、向西的大河,基本驗證了以水師運糧的可能性。 其次,他證明了劉協的猜想。 這些年,北方越來越冷,北方森林裡的蠻夷正在南下,已經持續了幾十年。隻不過北海之北的部落大多實力有限,不是鮮卑人的對手,不是被鮮卑人殺死了,就是成為了鮮卑人的奴隸。 但是他聽說,向西數千裡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過了那道山,有不少平原,那裡的森林更適合人居住,部落的實力也大得多。 最後,他見到了一些與中原人非常像的部落。 據那些部落中的老人說,故老相傳,他們的祖先的確是從南方來的,隻是時代久遠,已經沒人記得具體的年代,有說幾百年的,也有說幾千年的,甚至有人說是幾萬年前。 那些人沒有文字,但是從他們的語言中,依稀能聽到些與古音很相似的發音。 “臣大膽猜想,他們可能是商人後裔。”周瑜說道。 “何以見得?” “據說武王滅商時,商之主力大軍正在東征,得知朝歌被焚,紂王身死,那些人無力複國,又不肯事周,便選擇了出海求生。一部分人沿著海邊而行,箕子就是其中一員。到達遼東後,有些人隨箕子留在了朝鮮,更多的人則繼續向前,直到極北之地。相傳為東方朔所著的《海內十洲記》中就曾記載,扶桑蜃海以外,還有冥夜之丘,純陽之陵,和臣所看到、聽到的情況非常相似。” 劉協忽然心中一動。“或許應該派幾個學者去研究一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麵,請下載愛閱小說app。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漢道天下更新,第990章滿載而歸免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