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眼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七回 洛陽八景,少林壞小子,難忘眼神,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第三十七回洛陽八景
自從打敗了十二連環塢,龍風鏢局倒是一遍寧靜。為了防止十二連環塢的報複,梅劍雪留下了天山七劍在洛陽,自已獨自一人回了天山。當然黃玉也沒走,一來黃玉有時間的話就指點天山七劍的武功,二來到洛陽有名的景點去走走。洛陽最有名的是洛陽八景
1、龍門山色。這裡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白居易曾說“洛陽西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2、馬寺鐘聲是洛陽八大景中的另一景。因為佛教極盛,寺院殿堂巍峨,僧眾千餘名,僧人們每天早晚按時上殿誦經。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磬撞鐘誦佛,鐘聲悠揚飄蕩,遠聞數裡,聽之使人心曠神怡。寺內有口大鐵鐘,重約5000餘斤,鐘聲特彆洪亮。據傳這口鐘與洛陽東大街鐘樓上的一口鐘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鐘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鐘樓上的鐘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鐘西邊響,西邊撞鐘東邊鳴”的佳話。因此,白馬寺鐘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3、金穀春晴,是西晉石崇的彆墅。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與貴族大地主王愷爭富,修築了金穀彆墅,即稱“金穀園”。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裡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穀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絹綢子針、銅鐵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金穀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嫋嫋,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蹁躚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穀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4、邙山晚眺。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臥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裡,海拔約250米,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農曆九月九),成群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特彆是城北的翠雲峰,唐宋時代古木森列,蒼翠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勝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嫋嫋,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寫照。
5、天津曉月,在洛陽橋東100米處,古時用鐵索連起無數大船而形成的一座浮橋。洛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天津橋橫跨其上,北與皇城的南門、端門相應,南與長達“七裡一百三十步”“街寬百步”的定鼎門大街相接,為都城南北之通衢。每當淩晨時分,曉月還掛在天空,天津橋上的行旅就熙熙攘攘車馬如流了,無怪乎唐代詩人劉希夷寫道“馬聲回合青雲外,人影動搖綠波裡”,真是寫景如畫。“天津曉月”曆來被稱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6、洛浦秋風。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臥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彆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數千年來,洛濱景色不知使多少古今文人墨客留連忘返。早在三國時,曹子建說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就借題發揮寫了一篇《洛神賦》。號稱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曾徘徊洛濱,不忍離去。
7、平泉朝遊。在洛陽城南30裡,龍門西邊的山腳下,有個梁家屯村。這裡山巒環抱,林木掩映,泉水泛湧,清溪縈回,這就是唐武帝時宰相李德裕的彆墅椘郊易之所在。
8、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後一景。城東關外的“銅駝陌”,它位於城東北隅,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鳴煙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彆有洞天,不亞於晉時石崇在城郊所建的金穀園。這裡人煙稠密,每當暮色茫茫,家家炊煙嫋嫋上升,猶如蒙蒙煙雨,紛紛揚揚,這就是人們讚不絕口的“銅駝暮雨”的由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