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八章 桃子不好摘,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顯德二年以來,北地的氣候就不是太正常,三年兩澇,瘟疫橫行,今年看樣子怕是一個旱季。冷熱交替,最容易出現傷寒和瘟疫,皇上自這個時候北伐,確實不太明智。”

高繼衝帶著柴宗誼走出陵園,路上遇到的人都彎腰行禮。高繼衝都是一一還禮,倒是柴宗誼的太子身份被忽略了。

“渤海,丁口沒有增長,反而下降了。人口約稠密的地方,越容易出問題,樂浪和帶方沿東海一代就是這樣。渤海下了大力氣進行醫療和全民健身教育。也隻保住了孩子,總人口略有增加,但是不明顯。”

柴宗誼聽著高繼衝略有些抱怨,笑道:“我聽孫侍郎說,渤海人丁減少是正常的,因為遷居青州和徐州密州一代的世家,光丁口就超過了十萬,人口總數怎麼也要到百萬左右。渤海人口減少,不是因為瘟疫,而是渤海的政策不合時宜。國家畢竟還是要靠世家支撐。”

“喔,孫侍郎還說什麼了?”

“孫侍郎說中國之地,就算是有了玉米和土豆這些高產作物,糧食也是集中在世家手中。人有糧,心不慌。世家子弟,哪怕是奴仆,也要比貧民要健壯。世代相傳,世家與貧民之間的差彆已經很大。亂世為民,貧民不過是草芥,真正挽救國家的還是世家。渤海王輕世家,重貧民。所以高麗之地,人丁出走,十有二三。古往今來,所謂百姓,說的是世家,百家大姓而已,不是指貧民。貧民隻能依附世家而活。”

高繼衝笑了:“道不同,不相為謀。世家們要走,我們不會攔著。不過是到渤海,還是到大周,甚至是到了南唐南漢。不還是在我們國家?但是所謂國富民強,是指讓國家絕大多數的人民能夠強,而不是單單強了那些世家。不過從這次傷寒與小水痘的爆發來看,被世家看不起的草民。隻要恢複一段時間,免疫力要比世家子弟強太多了。老百姓多半是餓死,是世家之惡。而世家多病死,卻是他們貪圖享受,自己造成的。”

柴宗誼在大周跑鄉村比較多。他對這些還算清楚,所以沒有說話。

渤海艦隊的作訓中心搬到了蓬萊,大部分作戰人員也都搬到了這裡,隻是把後勤中心留到了旅順的北港。長山島港,有很多軍人在學習和訓練。一群背著沉重的裝備的士兵從身邊跑過,他們已經很累了,已經不成隊形,稀稀拉拉地散落在路上,有些已經不能算是跑了。

這些戰士一個個看起來很瘦,但是身上的肌肉十分發達。不過其中有很多帶著眼鏡的士兵。每個戰士手腕上都有手表。單單這兩樣。在大周就隻有極少數富貴人家才買得起。

港口的街道上,也有商場和一些小商鋪。蒙學堂和中學靠著軍營,學堂裡的學生在操場上打拳,或者是改良版的導引術。學校中間是巨大的廣場,廣場對麵是書局和印書局。廣場裡的樹蔭下,很多年輕人在下麵看書。有些小攤販在那裡賣小吃。

柴宗誼曾經隻從登州城到蓬萊的客船上,發現很多學生到蓬萊,主要是到海監或者到近海養殖場實習。

這些年輕人大部分都是這些人。也有專門來憑吊王妃,隻是這部分還是不多。因為渤海人,即便是這些學生。也十分忙碌,所以來憑吊王妃也都是順道來的。

“就是世家子弟,也要扔到艱苦的環境錘煉一番為好。但是說實話,真要是瘟疫爆發。他們絕對沒有那些草民活得多。”高繼衝在一個累得彎腰在路邊嘔吐的眼鏡兵的肩膀上拍了拍。

那個士兵喘著氣,要向高繼衝儘力,高繼衝阻止了他,而是揮了揮手讓他堅持堅持,因為就要到目的地了。

“如果皇上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北伐,有兩種人可能挺不過來。一種是先天有缺陷。一種是後天有損。先天有缺陷有明有暗,但是近親成親或者出生時先天不足,而後天沒有好好補回來的。婉容應該屬於後一種。小容出身時也很不好,但是喂養的時候感謝大家儘心儘力,改補的都補回來了。近親成親問題就非常多,比如日本天皇派過來的一百多人,現在已經損失過半了。太過封閉的部族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東土第一批來的祭司現在隻剩下了兩人,而東土因為這次瘟疫損失慘重,已經被迫南遷。與此相比,中原地區因為戰亂,民族遷徙頻繁,反而相對要好很多。”

柴宗誼皺起了眉頭。這種情況在中原並不是沒有,因為唐朝開始,貴賤是不通婚的,為了政治目的,政治聯姻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家庭是這樣,越是世家豪族越是這樣。表兄妹成親的非常普遍,因為家族利益而搞親上加親是常態。

“另外一種就是後天有損,人體的免疫係統一方麵需要維護和鍛煉,但是如果身體底子不夠厚,或者因為貪圖享受,缺乏鍛煉和正確的膳食習慣,導致五行失衡,支撐不了免疫係統對敵作戰。也會在瘟疫爆發時出問題,甚至可能還等不到瘟疫,一般的病情就能要了命。我想先皇是這樣,已故的皇後也是這樣。當今皇上的身體如何?如果不好,我看還是不要親征的好。”

柴宗誼眉頭就皺得更加緊了。

“父皇不可能不親征,因為朝廷中反對北伐的很多。如果沒有父皇,恐怕沒有人能夠統領各軍。”

“大周立不過數年,先皇去世得太早,好在當今皇上英明。可是朝廷內派係林立,就是皇上也不得不平衡再三,北伐之事,說起來是機會難得,但是未免沒有壓製和平衡的想法。如果皇上真出了事,殿下覺得有辦法讓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將還能順服朝廷嗎?”高繼衝說的很直白。

柴宗誼問:“王爺認為該怎麼辦?”

“該怎麼辦?保住皇上是根本。皇上無論如何不能親征,而殿下可以。所以殿下不應該在東路,而應該替皇上在北路。一方麵可以積累軍功,另一方麵借機會削弱那些大將的權利,當然這不是殿下做的事,而是皇上必定要做的事。這個話我不能說,隻能殿下向皇上進表。朝廷中對渤海顧忌的人很多,畢竟渤海的政策與大周有太多不同,有太多世家視我為眼中釘。”

高繼衝停下腳步,很認真地看著柴宗誼。

柴宗誼搖頭:“我誌不在軍,軍中也不會聽我的,父皇也不會放心我單獨領軍,如果我去北路,父皇一樣也要去,於事無補。”

高繼衝歎了口氣道:“如果是這樣,我們隻能派幾名好的醫生到皇上身邊,不過我們並沒有治療的特效藥,所有的療法都是支持性療法,依靠的還是個人的潛能。傷寒好說,現在擔心的是小水痘。遼國不是傻子,他們在北邊對抗小水痘這麼長時間,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現在大周跑來摘桃子,就算是他輸了,也不會讓大周過得那麼舒服。”(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